高延豐
(浙江省寧波外事學校)
多元智能理論是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一種新的智力理論。1979 年,美國哈佛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承擔了一項“研究人類的智力潛能及其開發(fā)”的課題,經(jīng)過多年研究,加德納于1999 年對多元智能理論進行了重新思考,出版了《智力的重構——21 世紀的多元智力》。加德納的成果中,對智力做了重新界定,并對智力的結構進行了多元劃分。《智力的結構:多元智力理論》出版20 多年來,多元智能理論影響逐漸遍及世界各國,成為20 世紀后期最具影響力的心理學理論之一,并在20 世紀末成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理論依據(jù)。
多元智能的發(fā)展,需要豐富的、適當?shù)耐庠趯W習條件,即需要豐富的學習資源。《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高中語文課程應該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結構,并形成富有彈性的實施機制。學校應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有選擇性地、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和實施課程幫助教師提高水平、發(fā)展特長,開發(fā)和利用各方面的課程資源,建立互補互動的資源網(wǎng)絡,建設開放、多樣、有序的語文課程體系”的觀點,而中等藝術生語文綜合教學作為特殊的學習形式,不僅能夠突破語文課程的限制,更突破了課文文本對藝術類學生學情的限制,從而從更豐富的角度指導學生的語文學習。
立足于中等藝術專業(yè)學生的語文綜合教學以藝術生自身特長為抓手,致力于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而對教學活動的設計至為關鍵,需要整合多元智能、學生自己的學習風格和語文教材三者之間的互通,從而產(chǎn)生綜合性的學習效果。
在考慮語文綜合教學的時候,盡量尋找與利用和藝術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相結合的課文?!罢n文選材的時候,更多地考慮是否注意到了貼近學生生活,是否是學生關心的、感興趣的、能夠引起共鳴的話題。”這句話很好地說明了教材的選擇與學生的實際之間的關系。對于藝術專業(yè)學生來說,和他們專業(yè)相對應的課文,往往更能激發(fā)他們閱讀和探究的欲求。
以蘇教版必修三第一單元《肖邦故園》為例:對于藝術生來說,本文除了了解音樂家的愛國之情,激發(fā)學生與之產(chǎn)生共鳴;通過文字的涵泳體味作品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之外,還能從肖邦本身出發(fā),結合肖邦生平及作品,并通過他們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例如,對于文本中的一部分的解讀:
一年四季都得細心觀察這些色彩。春天,丁香怒放,……這四季景色里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樸素、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持久、深沉!
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樂最理想的序曲。誰若真想探究肖邦音樂的精神,理解肖邦音樂跟波蘭有著何等密切的聯(lián)系,誰就應悉心體會歐根·德拉克洛瓦所謂的蔚藍的色調(diào),它是波蘭景色和在這大平原上誕生的藝術家的音樂的共同色調(diào)。
對于這一段文字,能夠做出深入而專業(yè)的解讀的,也莫過于藝術專業(yè)學生的合作。學生在對德拉克洛瓦的資料收集基礎上,通過電腦PPT 課件展示了他的作品如《自由引導人民》《肖邦畫像》等,總結他的藝術成就即對色彩的深入研究和獨特運用影響了凡·高及印象派畫家,他的色彩純凈豐富而透明,讓全班體會“蔚藍的色調(diào)”。
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作用主要是穿針引線,學生對德拉克洛瓦的深入分析,究竟對語文本身有多少意義呢?因此,在該活動之后,教師馬上提出作者在文中提到德拉克洛瓦的作用是什么,從而在使得課堂牢牢圍繞在課文文本展開而不跑題萬里,而這也是語文綜合性活動“語文性”的體現(xiàn)。
在電腦課件純凈的蔚藍色中,學生選擇了肖邦的三首作品片段并冠以主題詞來作為對文本的輔助解讀:蔚藍色的寧靜的降b小調(diào)夜曲,慷慨激昂的A 大調(diào)“軍隊”波蘭舞曲和雄渾豪壯的降A 大調(diào)“英雄”波羅乃茲。學生還試圖分析波羅乃茲曲的波蘭風格以及肖邦創(chuàng)作后兩首曲子和波蘭革命的歷史關系,并不斷和課文文本結合,分析作者所表達的深意。
雖然藝術專業(yè)的學生文化基礎相對薄弱,知識結構較單一,學習缺乏主動性,學習興趣容易轉(zhuǎn)移,但《肖邦故園》文字相對淺顯,又生動形象,與學生的專業(yè)學習經(jīng)驗相結合,因此一方面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另一方面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多種綜合元素自然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在視覺的沖擊中,聽覺的刺激下,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本次學習活動先讓學生組成團隊去根據(jù)教師提出的幾個問題進行合作研究和討論,并制作成課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在完成課堂內(nèi)容之后,再進行課后拓展,拓展部分任務如下:
1.活動A《我看肖邦》從音樂或其他角度探索肖邦個人品格和音樂魅力。
2.活動B《**故園》對本地某名人故居進行深入探索,參照課文風格,以小見大,發(fā)掘該人物的生平和人格。
3.活動C《……》自己創(chuàng)作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主題!
注意:1.活動都要形成一份文字稿;2.都要制作PPT 課件。
1.調(diào)查法:實地調(diào)查,形成初步文字稿。
2.訪問法:訪問當?shù)厝嘶虿┪镳^工作人員,并形成采訪筆記。
3.資料索引法:通過網(wǎng)絡或者圖書館,做好基礎調(diào)查工作。
1.通過網(wǎng)絡或者圖書館,做好基礎調(diào)查,并整理好資料。
2.實地調(diào)查,把自己的所見所得和資料進行對照。
3.訪問交流,采訪故居管理員或者文化工作者,對人物品格作進一步的探究。
4.組稿,對人物的點評和對自己的影響。
1.文字;2.照片;3.故居的手繪地圖等,通過手繪圖畫來表現(xiàn);4.建筑特點,功能;5.視頻;6.音樂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xiàn)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p>
本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不但根據(jù)學生的專業(yè)特點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通過一系列綜合性活動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另外,綜合性學習具有開放性的特點,也使得課程突破了課堂的限制,也突破了學科的限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和常規(guī)的語文學習相對照,在學習方式上語文綜合教學更側(cè)重于實踐活動,但是作為語文活動,根本目標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語言智能仍然是語文綜合教學中最應突出和強化的智能項目,在活動中,語文是不能缺席的。
在《肖邦故園》的綜合性學習設計中,處于重要地位的是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的鑒賞、朗誦、學生的陳述和形成文字,以此為錦,再添上其他資源的花,使得課程“錦上添花”,豐富多彩,又切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正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溫立三先生認為:“一般來說,化為聽說讀寫的語文訓練,就應該算是成功的整合。”語文綜合教學要始終以語文學科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主要目標,使之與一般的綜合實踐活動區(qū)分開來,確?!罢Z文本色”,當然這與發(fā)展學生的多元智能是并行不悖的。
張永誼.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困惑與思考[J].教學與管理,20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