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輝
(河北省廊坊市永清縣第二中學)
新課程,新理念,初中歷史教學要求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學生主動與教材、與教師、與同學等相關要素進行互聯(lián)互動、整合建構,形成良性的歷史教學環(huán)境。
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是中學歷史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但從當前教學理論的發(fā)展趨勢看,教師應重視學生知識結構的轉化,學生的能力是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形成發(fā)展的,掌握知識也是學生形成正確思想的重要條件。
教師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關鍵要從課堂教學著手,教師應讓學生去閱讀教材、思考問題、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展開討論、歸納結論。例如,在講“ 大一統(tǒng)的漢朝”時,我設計了一系列導入問題,“ 經過秦的暴政,秦末農民戰(zhàn)爭及楚漢之爭,你認為西漢之初國家的經濟狀況如何? ”“ 如果你是漢初的統(tǒng)治者,你準備怎樣做才能使國家的統(tǒng)治維持下去? ”在這樣的歷史情境創(chuàng)設下,學生再去閱讀教材,自然而然能得出正確結論。教學過程中要聯(lián)系實際,談古論今,發(fā)揮歷史的明理、鑒今、育人作用。
中學歷史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意識、國家意識、民族意識、國際意識、社會意識、公民意識,突出愛國主義及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培養(yǎng),使學生正確理解個人與他人、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強調民族利益、國家利益高于一切。
教師要全身心投入教育事業(yè),愛崗敬業(yè)。充分認識到教育在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重要地位,認識到歷史教育對學生世界觀形成的特殊作用,備好每一節(jié)課,講清每一個概念。
新的教育目標重點在教育的社會化功能,社會化是個體認同社會的過程。要確立新的人才觀,要鼓勵學生冒尖,也要允許落后的存在。要確立新的學生觀,引導學生大膽想象、積極思維,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探索。要確立民主合作、教學相長的師生觀,還要確立現(xiàn)代課程觀和教育觀,變“ 以老師為中心”為“ 以學生為中心”。
教師要形成知識的三個層面。(1)基礎層面,追求知識的廣博;(2)要有若干門專業(yè)知識技能,有自己的研究和觀點;(3)現(xiàn)代教育理論和心理科學方面知識。三個層面有機結合、合理應用。
教學是講究方法的。同樣的錄像內容,切入課堂教學內容的放映效果比集中放映好得多。平鋪直敘的講解遠不如學生自由討論效果好。同樣,教學活動也包括教學管理。采用一定的方法,鼓勵學生記憶,激勵學生分析、研討比強制性考試好得多。
新課程的學生觀倡導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發(fā)揮學習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例如:學習隋朝大運河的時候,如果是傳統(tǒng)的、被動的學習,就有可能只知道大運河的起止點,分為哪幾段,連接幾條河流,有什么作用等。這都是些表面上的知識,但如果是主動學習,就有可能和當前的南水北調等聯(lián)系起來,從歷史、地理、社會的角度去探究,學生們可以分工合作,從不同角度去搜集資料,實地考察、綜合分析。
總之,教師不僅應具備全面系統(tǒng)的學習和研究能力,更為重要的是教師要把這些能力通過教與學的互動過程,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能力。中學歷史教學只有把指導學生學會學習作為其中心任務和目標,歷史教學才能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張國權.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學園,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