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梅
(浙江海寧市職業(yè)高級中學)
高考作文要求中,“寫出真情實感”已連續(xù)多年被強調,甚至在閱卷指導中明確指出要“敢打兩頭分”,這給我們的作文教學以暗示:保險文—議論文—不再保險。而且,高中生涉世未深,理性思維也尚未成型,要他們寫一些審視人生、社會的論說文,實在有點強人所難;反之,實實在在記人記事的記敘文,更能寫出真情實感,閱卷老師也更喜歡看這樣充滿人情味的文章。
所記人、事要能打動人,無非具備以下條件:有條理、有波瀾的敘述;生動的描寫,尤其是細節(jié)描寫;所記對象鮮明有特色;語言有自己的風格;文章結構自然精致等。
但不少學生存在以下問題:
1.記敘詳略不分,主次不明,拖沓冗長,乏味無趣。
2.記敘和描寫不分,以記敘代描寫。
3.記敘順序單一,文章波瀾不驚;線索不明,條理不清。
4.缺少典型、動人的細節(jié),不能運用多種描寫方法。
……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為有必要化整為零,夯實學生的記敘文寫作基礎。
作為高中生,能把握記敘文的六要素,但其中的主次安排,不少同學卻失去駕馭能力。常不分詳略、拖沓無趣。
我的辦法是借用語段壓縮題加以訓練,同時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求概述能力差的學生復述課文情節(jié)。當然,這些僅起到精簡文字的效果,真正要達到作文語言的“美”還需要火候。因此“修改”訓練必不可少。如一學生習作,本意要表現(xiàn)母親誠實,但他卻將試衣至歸還配飾的整個過程面面俱到,主次不分。于是我要求他著重對“堅決歸還”的情節(jié)進行修改,可借用側面表現(xiàn):
記得有一次,母親在一家店試衣服,回來才發(fā)現(xiàn)衣服的配飾沒有歸還。“反正她們沒發(fā)現(xiàn),算了吧?!薄白鋈艘\實,不是我們的東西怎么能拿呢?”說著,母親拉著我往回走去……
“要不是你送來,我都沒發(fā)現(xiàn)……要換了別人……謝謝……”店員一個勁兒地道謝。母親笑笑說:“不用謝!”臉上洋溢著輕松美麗的笑容。
修改后不僅文字精簡掉一半,重點也突出了。
記敘文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不少學生以敘述代描寫,使文章像記流水賬,機械乏味。
我從超市出來,發(fā)現(xiàn)父親正在對面的水果攤為我挑蘋果。經過一番精挑細選,父親手中拿了滿滿一袋蘋果,朝我走來:“來,這個拿去學校吃。”短短的一句話,使我眼睛濕潤了。
文章表現(xiàn)父親對自己的關心,本平凡而實在,但是作者以敘述代描寫,沒能抓好細節(jié)。
常見的描寫方法有:肖像、外貌、語言、動作、心理、襯托等。只有借極具表現(xiàn)力的描寫語言,將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生動表現(xiàn)出來,作文才有活力。
同樣是父親送自己,另外一位學生的描寫就很到位:
坐在車站的長凳上,爸爸東張西望,這時一輛水果車經過,爸爸挑了幾個又大又好的橘子。“石榴多少錢一斤……”“爸爸又裝了幾個石榴進去……”“呀!車子來了,我要走了,快點……!”我接過水果袋快步上了車。我坐定后從窗口望向爸爸,他笑瞇瞇地向我招了招手,吸了一口煙,吐出大片的煙霧。
在平時,我也注重片段訓練,要求學生用常見的描寫方法,對人物進行刻畫,運用不同的修辭,注意句式變化。
細節(jié)即“細枝末節(jié)”“細小處”,但它不等同于“無關緊要”“不重要”,相反,常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神奇效果,常是動人心弦之處。表現(xiàn)好細節(jié),就不怕文章缺少真情實感。
腳步聲漸進,聽得出來,走得很謹慎,像是生怕稍重的腳步聲會打破這份安靜。
……
門被輕輕地推開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悄悄踱到我床前。一陣涼風拂過臉龐,媽媽正用扇子輕輕地為我扇去熱意。驀然,心里涌起幾多溫暖與感動。
……
這位同學能抓住“媽媽的腳步聲”來表現(xiàn)媽媽對自己的關愛,精簡細致,于細微處打動人心,遠比說一百遍“世上只有媽媽好”更有說服力。
細節(jié)可以是一個動作、一句話、一個眼神,它跟人物描寫的各種方法不沖突。選好細節(jié)、表現(xiàn)好細節(jié)我認為應做好以下三點:(1)要能體現(xiàn)人物個性;(2)細節(jié)要細;(3)有些細節(jié)要反復出現(xiàn)。
王靜.試析高中記敘文寫作與教學策略[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