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孔子的“邦有道,危言危行; 邦無道,危行言孫”

      2015-08-15 00:53:48孫廣耀
      關(guān)鍵詞:子路論語君子

      孫廣耀

      (佳木斯大學 學生工作部,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子曰: “邦有道,危言危行; 邦無道,危行言孫。”[1]孔子曾教導弟子,對于仁義道德要“一言以貫之”,也曾大聲疾呼要“死守善道”。即使在困于郊野、數(shù)日斷食的情況下,子路慍見曰: “君子亦有窮乎?”子曰: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保?]當子貢問孔子為什么不降低自己的君子標準以迎合世道時,孔子又痛斥了子貢。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張直道而行,他曾說: “吾之于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保?]那么孔子為什么卻又教學生們要善用兩套言行舉止來對待社會呢?這是孔子怎樣的一種人生策略呢?筆者將從“禮”“恕”“忠”“智”“和”“守”“實”七個維度解析孔子這一從政理念。

      “禮”是孔子言行第一要義。子曰: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思,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于親,則民興于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保?]執(zhí)政者只有懂禮,才能讓臣子更為忠心。定公問: “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保?]不過我們經(jīng)常將孔子重禮論述的焦點集中在孔子如何理順各種社會關(guān)系和人際交往上。齊景公問政于孔子??鬃訉υ?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惫?“善哉!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5]孔子不僅識大禮,強調(diào)規(guī)范各種社會關(guān)系,還重視細節(jié),以小見大。譬如,孔子直言不諱地點評想僭主的季氏: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4]又如,孔子點評雖能膽精竭慮為國但不懂禮的管仲時說: “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4]因此我們說,無論孔子采取危言危行還是危行言孫,都能端正位置,不僭越“禮”的范疇。

      “恕”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則。子曰: “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 “唯?!弊映?,門人問曰: “何謂也?”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保?]子貢也曾經(jīng)問過自己的老師: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不過孔子的“恕”是剛?cè)嵯酀?。鄭國的子產(chǎn)有病,對子太叔說:“我死,子必為政,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 水濡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故寬難?!弊赢a(chǎn)卒,子太叔為政,不忍猛而寬,鄭國多掠盜。太叔悔之??鬃勇勗? “善哉! 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于猛。猛則民殘,民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寬猛相濟,政是以和?!对姟吩?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荽酥袊越椝姆??!┲詫捯??!憧v詭道,以謹無良。式遏寇虐,慘不畏明?!m之以猛也。‘柔遠能邇,以定我王?!街院鸵?。又曰: ‘不競不俅,不剛不柔。布政優(yōu)優(yōu),百祿是遒?!椭烈?。”子產(chǎn)之卒也,孔子聞之,出涕曰: “古之遺愛?!保?]因此,即使邦無道,政治環(huán)境惡劣,孔子雖危行言孫,對待排擠的政治勢力,孔子仍能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并從大局出發(fā),公正地待人。譬如對待晏嬰,縱然孔子在齊國的時候,晏嬰曾排擠過孔子,孔子還是能客觀地評價他。子曰: “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保?]總之,孔子志在教化天下,因而一方面不會因原則不同,與他人爭個漁死網(wǎng)破,因小失大; 另一方面,他內(nèi)心仁厚,才能俱強,能以德服人,讓子路、子貢、顏回等弟子誓死追隨。

      身逢春秋戰(zhàn)亂,孔子言語謙虛、行為正直,保存于亂世,不是為了一己之私,貪圖富貴??鬃铀龅囊磺?,都出自“忠”于自己的理想——教化萬民,構(gòu)建理想的大同社會。如果國有道,那么孔子就全力以赴為國; 如果君有道,那么孔子就誓死忠君; 如果大道不行,孔子就甘心做一名老師,為國家社會培養(yǎng)人才。子曰: “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無誨乎?”[1]孔子就是這樣,明知大道難行,也要奮力而為。因此,當孔子師徒等人行走各國傳道時,《論語》記載: 子路從而后,遇丈人,以杖和苕,子路問曰: “子見夫子乎?”丈人曰: “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耘。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 “隱者也?!笔棺勇贩匆娭羷t行矣。子路曰: “不仕無義。長幼之節(jié),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保?]當反臣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 “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 親于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 不曰堅乎,磨而不磷; 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其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10]對于孔子而言,只有要機會,孔子一定要會全力推行大道,并將仁的思想灌輸給君主。

      孔子讀《詩經(jīng)》,讀到《正月》第六章時,他提心吊膽很警懼地說: “彼不達君子,豈不殆哉?從上依世,則道廢; 違上離俗,則身危。時不興善,己獨由之,則日非妖即亡也。故賢也既不遇天,恐不終其命焉。桀殺龍逢,紂殺比干,皆是類也。《詩》曰: ‘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蹐?!搜陨舷挛纷铮瑹o所自容也?!保?1]因此我們說孔子采取“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是一種相機行事的智謀。子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保?]如果國家政治昌明,社會穩(wěn)定,環(huán)境寬松,那么就要敢于正大光明、勇敢地表達自己正確的行為和言語,這樣做不會被“穿小鞋”,反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如果在政治昏暗、國無章法、人無依靠、動亂的社會中,那么,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固然在行動上必須公道行事,但是在言行上一定要謹慎,否則惹火燒身,自身難保。寧武子是春秋時期衛(wèi)國有名的大夫,他深知此道,并且運用得爐火純青,當衛(wèi)國國家政治昌明時,他充分顯示自己的聰明才智,協(xié)助君主使國家走向強盛。當衛(wèi)成公統(tǒng)治時政治錯亂、社會動蕩時期,寧武子卻碌碌無為。雖然寧武子表面看起來渾渾噩噩,愚蠢魯鈍,談話不得要領(lǐng),但實際上他對國家、社會做了不少好事。因此,孔子高度地贊揚他:“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保?2]對于這樣的君子,孔子不僅高度地評價,還充分地信賴??鬃釉鴮δ先菡f: “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于刑戮。”[12]并以其兄之子妻之。相反,譬如商朝的比干,雖然他對紂王忠心耿耿,但是不能夠清醒地認識紂王,當紂王沉迷酒色、荒廢朝政,比干直言不諱地進諫,惹惱了紂王,甚至君臣二人水火不容,最終,紂王以殘酷的方式殺死了比干。

      禮法屬于上層建筑,是為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服務(wù)的,圣人的禮法雖然是治世良藥,但是需要三個條件才可實施: 第一,統(tǒng)治階級的正確認識; 第二,統(tǒng)治階級有足夠的國家機器施行; 第三,統(tǒng)治階級的正確運用(這里包含著統(tǒng)治階級的識人、斷事智慧)。當條件不具備時,如果硬要實行圣賢禮法,或者是一定要以古圣賢禮法來約束世人,那是不合時宜的。這樣既違反了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損傷自己的能量,甚至以犧牲生命為代價,也不能達到預(yù)期的效果。不過無論是選擇保存自己,還是選擇以死進諫,都充滿了一位政治家卓爾不凡的對國家的忠心和對百姓的仁愛。因此孔子認為: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殷有三仁焉?!保?]三種仁德都包含著人生的大智慧和勇氣,三種命運結(jié)局,只是不同的人生選擇而已,他們的人生目標,都超越了自我,超越了歷史,正如譚嗣同赴刑場前所言: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季子然問: “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痹? “然則從之者與?”子曰: “弒父與君,亦不從也?!保?3]孔子主張以道事君,不可則止,這也是孔子從政的和諧之道。這里有孔子兩方面的考慮: 其一,不能犯上。無論面對怎樣的一個統(tǒng)治者,都不可以用過度的言語傷其尊嚴。一切進諫都從皇帝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出發(fā),去籌謀天下蒼生。只有成就君主的圣名,才可成就臣子的功名。為人臣者,如果傷害了統(tǒng)治者的體面,不但難以成就自身,甚至難以保存自身?!妒酚洝份d孔子三十多歲時曾問禮于老子,臨別時老子贈言曰: “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fā)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保?4]所以在對人態(tài)度上,孔子指出: “中人以上,可以語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15]且“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5]。其二,這是求得統(tǒng)治階級集團內(nèi)部的和諧之道。一個組織、一個部門的強大,主要來自上下級的和諧關(guān)系。臣有責任、有義務(wù)來建立和維持這種和諧關(guān)系。面對于一個行禮法、講謀略、施仁政的君主,臣子“危言危行”,可以使你脫穎而出,委以重任,譬如魏征,雖然敢犯顏直諫皇上,但他事君的原則是“敬其事而后其食?!碧铺诶钍烂褡鳛橹袊鴼v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他認為魏征雖言辭過于激烈,但忠心耿耿,所謂“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16]。因此,李世民能根據(jù)魏征的進諫及時糾正自己的失策、失誤。所謂:“以人為鏡,可以知過失?!彼岳钍烂褓n魏征一口金甕。君臣之間因謀天下而造成的沖突,不但能夠化解,而且有助于國家朝著良性的方向發(fā)展。這是和諧精神的精髓——矛盾沖突雙方,為了偉大的目標,化解矛盾,走向新的和諧。相反,當政治條件不具備時,如果以合禮法為由,向君主大膽進諫,甚至進死諫來約束皇上,則君臣對峙、朝野不合,君無法主持朝政,臣性命堪憂,整個朝野上上下下人心惶惶、政令不合、失去民心。這樣做也有違君子之道,即不能顧全大局??鬃訜o論是“危言危行”或是“危行言孫”,都不是他為做一名功臣、忠臣或自保于亂世這么簡單,這里真正地體現(xiàn)了孔子一切從大局出發(fā)、忠君愛國的和諧之道。

      孔子認為: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保?7]“人之所欲”,怎樣才能得到滿足; “人之所惡”,什么情況才能得以消除,都必須加以分辨和選擇,都應(yīng)該有正確的選擇標準,需以道的方式來獲得?!昂V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3]??鬃訌?5 歲時步入仕途,51 歲時仕魯,官至攝行相事,后來由于孔子與魯公、季子等在道德與政見上的分歧難以彌合,孔子最終去魯適衛(wèi),周游列國。之后,相失于鄭,被人羞辱為喪家之犬。受困陳蔡,孔子等人不得前行,絕糧七日,許多弟子病倒不起。弟子中多有不快者,孔子仍舊講誦不絕。后來孔子派子貢至楚,楚昭王興師迎接孔子。在這些歷程中,每一次,如果孔子降低自己的行為標準和理想,以孔子的識人智慧、做事果斷和對政治的把握,孔子都可以在一個國家里擔任要職,且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孔子每一次都沒有降低自己來迎合社會。子曰: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這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6]因此我們說“死守善道”是孔子的一生寫照。

      無論是危言危行還是危行言孫,孔子都堅持訥于言而敏于行,這是君子之道所固守的實干精神。作為個人修養(yǎng),孔子十分強調(diào)謹言力行,即少說話,但說到要做到,少說多做,不說照做。這是修養(yǎng)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孔子為什么如此重視謹言慎行呢?從孔子的思想看有以下兩點理由: 其一,“學”的目的是為了“知”,“知”的目的就是為了行?!熬又翆W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為師。能為師,然后能為君。故師也者,所以學為君也。是故擇師不可不慎也。記日: ‘三王四代唯其師。’其此之謂乎!”[18]孔子還引申說: “子曰: “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2]這樣我們可以看出,孔子講的學、行,并不是單求潔身自好,獨擅清名,他是從“為人”“為社會”出發(fā)的。其二,言行一致、少說多做,是做人的品格??鬃釉怨湃藶殓R,說: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6]孔子甚至鮮明地指出: “巧言令色,鮮仁矣!”[10]其三,言行關(guān)系到事業(yè)的成敗,人生的禍福。當定公問孔子: “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 “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 人之言曰: ‘為君難,為臣不易?!缰獮榫y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曰: “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 “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 人之言曰: ‘予無樂乎為君,惟其言而莫予違也?!缙渖贫`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19]做國君是這樣,做平民也是這樣。知做人之不易,從而時時刻刻警勵自己,恭謙隨和而又志在刻苦,才會有所成功。

      孔子曰: “忠臣之諫君,有五義焉: 一曰譎諫,二曰戇諫,三曰降諫,四曰直諫,五曰諷諫。唯度主而行之,吾從其諷諫乎?!保?0]由此可見,無論是“危言危行”還是“危行言孫”,孔子總的原則是以婉言隱語進行規(guī)勸。子曰: “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6]對待君主或是朋友的勸誡也不過如此吧。譬如欹器之道——“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 勇力振世,守之以怯; 富有四海,守之謙。此所謂損之又損之道也?!保?1]孔子奔走六國,幾度生死交臂,面對人生的福禍轉(zhuǎn)換、生死抉擇,孔子不無感觸地說:“夫道不可不貴也。中行文子倍道失義,以亡其國而能禮賢,以活其身。圣人轉(zhuǎn)禍為福,此謂是與?”[20]當哀公問于孔子: “智者仁乎?仁者壽乎?”孔子對曰: “然。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行己自取也……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無厭而求不止者,刑共殺之。以少犯眾,以弱侮強,忿怒不類,動不量力者,兵共殺之。此三者,死非命也,人自取之。若夫智士仁人,將身有節(jié),動靜以義,喜怒以時,無害其性,雖得壽焉,不亦可乎?”[22]無論是“危言危行”還是“危行言孫”,都飽含了孔子對政治與人性的高度理解,以及對“道”的艱難固守。

      總而言之,孔子既隨機應(yīng)變,又顧全大局; 既善于識人,又固守君子之道。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鬃右苍叨荣潎@自己: “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保?]孔子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文書小吏做起,雖擔任過攝行相事,但也算不上什么輝煌的人生業(yè)績。然而,孔子卻以“偉大的大成至圣先師”光耀千古。他偉大崇高而又平凡樸實,他神圣高貴而又親切自然。說他平凡,是因為他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yè),他有的是小人物為謀求“君子之道”的一種堅持; 說他偉大,是因為他的人生寫照為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的文明昌盛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源泉和智力支持,為人類社會的生存和延續(xù)提供了無限的可能和希望。

      [1]論語·憲問.

      [2]論語·衛(wèi)靈公.

      [3]論語·泰伯.

      [4]論語·八佾.

      [5]論語·顏淵.

      [6]論語·里仁.

      [7]孔子家語·正論解.

      [8]論語·學而.

      [9]論語·微子.

      [10]論語·陽貨.

      [11]孔子家語·賢君.

      [12]論語·公治長.

      [13]論語·先進.

      [14]史記·孔子世家.

      [15]論語·雍也.

      [16]論語·季氏.

      [17]論語·述而.

      [18]禮記·學記.

      [19]論語·子路.

      [20]孔子家語·辯證.

      [21]孔子家語·三?。?/p>

      [22]孔子家語·五儀解.

      猜你喜歡
      子路論語君子
      天天背《論語》,你知道它是怎么來的嗎?
      玉、水、蘭:君子的三種譬喻
      當代陜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44
      如何讀懂《論語》?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36
      如何征服一枚野生子路
      百家講壇(2019年14期)2019-07-29 06:15:04
      君子無所爭
      誠信
      自身要端正
      有君子之道四焉
      《論語·為政第二》
      牡丹江市| 甘南县| 小金县| 大连市| 淳安县| 太仆寺旗| 乡城县| 大田县| 万荣县| 会宁县| 长宁县| 天柱县| 丹凤县| 呼图壁县| 根河市| 扎赉特旗| 汶上县| 集贤县| 阳东县| 西充县| 天柱县| 锡林郭勒盟| 松潘县| 邳州市| 信宜市| 章丘市| 巴马| 即墨市| 博乐市| 商南县| 乌鲁木齐县| 巍山| 安吉县| 连云港市| 桑日县| 炉霍县| 贵溪市| 德州市| 长宁县| 上杭县| 云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