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發(fā)啟(中牟縣水利施工總隊)
中牟縣沒有出現(xiàn)過洪澇災害,很多干部和群眾認為河道治理沒有必要,占地挖河還不如讓農民種地。幾年前按照水法和河道管理條例及實施辦法中牟縣都已經對每一條河道進行了劃邊定界,確定了河道占地和護堤地的范圍,按說有關土地的權屬和用途已經明晰。但是,每一次對河道進行治理時都無法按照設計標準進行施工。原因是群眾認為河里沒大水,挖河沒作用,浪費土地資源等。河道治理群眾意見大,阻力大,導致河道治理工程建設標準降低。
出現(xiàn)這種問題的狀況有兩種:一是經過治理的河道,由于治理時未對河道邊坡進行工程防護,兩岸堤防表面也沒有防護措施,遭遇稍大降雨時,雨水沖刷河堤、河坡,水土流失嚴重,土方邊坡滑坡,堤防坍塌;二是人為破壞河道堤防。農民愛地如命、惜田如金。為了多種幾垅莊稼,毀堤造田;距鄉(xiāng)村較近的河道,堤防被村民取土墊宅基地。如水潰溝的桑園溝入口上游500m左岸堤防及下游右岸堤防,均被當?shù)厝罕姎У汤翂|了宅基地,河堤已出現(xiàn)幾十米的斷缺。
近幾年來,全國各地都把水環(huán)境、水生態(tài)、水景觀建設提到了很高的層次。有許多大、中、小城市都建設了很多生態(tài)水系、景觀河道、濕地公園、濱河廊道等水利風景區(qū)。中牟縣也建成了雁鳴湖水利風景區(qū)和國家農業(yè)公園景觀河道——丁村溝。中牟的水利風景區(qū)——雁鳴湖,給當?shù)氐穆糜螛I(yè)發(fā)展和地域經濟發(fā)展都帶來了良好效益。但也應看到,中牟縣的很多河道,在治理中還沒有進行水生態(tài)、水景觀規(guī)劃和建設。
中牟縣沒有險山峻嶺,歷史文化古跡也屈指可數(shù)。但是,水資源十分豐富,發(fā)展旅游業(yè)只能在水資源上做文章。旅游業(yè)是無煙的工業(yè),無形的貿易,是當今最有經濟效益的產業(yè)。人們度假旅游最想去的地方就是生態(tài)型的自然景觀處。人們都有親水、戲水的本性。所以,中牟縣完全可以把豐富的水利資源打造成引人入勝的旅游資源。雁鳴湖水利風景區(qū)就是活生生的榜樣。
河道的治理不能僅僅局限在工程的防洪除澇基本功能上。單一的功能不利于河道治理工程的發(fā)展與社會需要。人們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日益關注,對河道治理中的水生態(tài)環(huán)境、水和自然、水和人類相和諧的要求非常迫切。中牟境內建成有雁鳴湖水利風景區(qū),東湖水景區(qū),國家農業(yè)公園水景區(qū),還有正在建設的象湖水景區(qū)等。我們應該以河道為金絲銀線,把這些燦若明珠的水景串聯(lián)起來。讓我們的河道,遇到洪澇災害時,能除澇防洪,滿足基本水利功能;平時沒有汛情洪水時,讓我們的河道水流潺潺,清水蕩漾,魚翔淺底,岸綠鳥鳴,堤固坡堅,成為人們休閑娛樂、賞心悅目的好去處;讓所有的河道、溝渠、湖泊都是可戲、可親、可樂的旅游資源。
河道治理工程的設計建設中,不能僅僅停留在對河道進行清淤、河槽拓寬、加固堤防,修建幾座橋梁、涵洞等上面來。而應該設計河底防滲、凈化水質的粘土護底,設計河底中心及河底兩邊縱向漿砌石清淤標石及橫向網格標石。中央標石上可設計一些景觀水草或噴泉景觀造型。兩岸邊坡可設計混凝土花格連鎖磚護坡(磚下鋪設土工織物),并可設計供人們下河親水的踏步臺階,每隔300m左右岸對稱布置。河道橫斷面可設計為復式斷面??筛鶕拥勒K辉O計兩岸馬道,馬道內側可設計景觀欄桿,外側可設計混凝土或漿砌石坐凳,欄桿內側設計樹池石,每6m栽植一棵風景樹。馬道路面設計青石板或混凝土透水磚鋪裝,馬道以上河坡兩岸種植草皮。河堤路面設計成泥結石或混凝土路面。左右堤頂兩側可設計栽植風景樹。對于季節(jié)性過水或過水量較小的河道,可根據景觀需要設計橡膠壩攔蓄存水,制造水景。當遇大水時,橡膠壩可放氣泄水。根據打造水景的需要,還可設計親水平臺和景觀石駁岸。
河道治理中要實現(xiàn)生態(tài)景觀河道標準,必然需要加大投資。所需資金單靠政府財政投入,可能有很大困難。今年國務院正式發(fā)布的“水十條”的第五條中提到:要充分發(fā)揮市場機制作用,加快水價改革,完善污水處理費、排污費、水資源費等收費政策,健全稅收政策,發(fā)揮好價格、稅收、收費的杠桿作用。加大政府和社會投入,促進多元投資;通過健全“領跑者”制度、推行綠色信貸、實施跨界補償?shù)却胧⒂欣谒h(huán)境治理的激勵機制。為此,在籌集河道治理工程資金時,可以積極爭取政府財政投入,可以引導社會上的閑散資金,以租賃經營權方式進行河道治理??梢愿鶕艺哌m當推行綠色信貸。推廣股權、項目收益權、特許經營權、排污權等質押融資擔保。采取環(huán)境績效合同服務、授予開發(fā)經營權益等方式,鼓勵社會資本加大水環(huán)境保護投入??傊?,以實現(xiàn)生態(tài)的景觀河道建設的目的,開創(chuàng)各種方式的投、融資渠道。
賈魯河是跨幾個市的省管河道,它在中牟境內有50km,像一條巨龍般繞著中牟新、老城區(qū)自西向東流去,是中牟縣城市居民賴以生存的自然河流。20世紀90年代,中牟縣全民動員,用5a時間對賈魯河進行了連續(xù)治理。賈魯河對中牟縣的灌溉、除澇和抗洪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進入21世紀后,各地都建起了污水處理廠,賈魯河水已經改觀,水體變得清澈無味兒了,人們已經親近它,經常有很多城市居民到河邊散步、垂釣和休閑。這充分表明建設生態(tài)河道勢在必行。“身在鬧市,心在山林”是古人對自然的心聲。當代人們,在快節(jié)奏的社會生活中,勞動、工作之余,更是渴望親近周邊的自然環(huán)境,靜聽小橋流水,觀看碧波蕩漾,欣賞游魚落雁。中牟縣對賈魯河的生態(tài)治理,會給其它河道的治理帶來很大地推動作用。
中牟縣河道治理工程的發(fā)展,首先要創(chuàng)新治理模式,要把過去的工程水利建設模式轉變成資源水利建設模式;要把傳統(tǒng)水利模式轉變?yōu)樯鷳B(tài)水利、景觀水利建設模式。中牟縣的水利資源得天獨厚,河道治理任重道遠,只要遵循上述的發(fā)展策略,創(chuàng)新思路,統(tǒng)籌規(guī)劃,循序漸進,在5-6a內就一定能看到中牟縣河道治理工程發(fā)展的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