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妮
(河北大學 藝術學院,河北 保定071002)
2012年10月11日,中國著名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了世界上第一位榮獲此獎項的的中國籍人士。莫言的作品在中國早以被大眾熟知,其中,他于1986年創(chuàng)作的小說《紅高粱家族》,由著名導演張藝謀改編并拍攝為電影《紅高粱》,贏得大眾喜愛。1988年榮獲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金熊獎,成為第一部榮獲此獎項的中國電影。距電影成功上映27年后,鄭曉龍導演又將此小說改編為電視劇,再次搬上熒屏,更是大獲成功。這部電視劇不僅使大眾重溫了抗戰(zhàn)時期的中國歷史,更是將具有反叛性格,表現(xiàn)出剛毅、愛國、堅韌、生動的九兒形象融入大眾內(nèi)心。
電影與電視劇都是以技術作為手段,以畫面和聲音作為媒介,在屏幕上運動的時間和空間里創(chuàng)造形象,再現(xiàn)和反映生活的一種媒介藝術。但電視劇與電影又存在很大的差異,而這種差異就導致了在對同一部文學作品進行改編時,所產(chǎn)生的一系列不同。對于這部文學作品,兩位導演和編劇對此劇情中的主人公“九兒”的塑造上可以說是迥然不同的,本文就以此主要人物形象“九兒”為主要研究對象,分析其在電影、電視劇的反叛性格塑造的不同。
在媒體與電子技術發(fā)達的當今時代,電影與電視都成為了大眾生活的一部分,但兩者畢竟有技術、現(xiàn)實、意識形態(tài)等層面上的差異,因此,對內(nèi)容的編排、人物的塑造、對大眾的影響也就有些差異。
第一,篇幅的長短所造成的差異。電影因放映空間、場次等原因,更因為片長時間的約束,造成劇情細節(jié)上不能更細致地展開;一部電影通常只有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長,能夠表達出的故事情節(jié)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導演與編劇在對小說進行改編時,定會對故事內(nèi)容進行適量甚至是大部分的刪減。張藝謀導演在將莫言的小說《紅高粱家族》改編成電影的過程中,只保留了《紅高粱》和《高粱酒》兩部分,并且因篇幅限制,還省略掉部分人物與情節(jié),在電影版《紅高粱》中,九兒是影片中唯一一個主要的女性角色。所以,對于女性反抗精神的表現(xiàn),都是通過她來展現(xiàn)的。然而,因為電影時長的限制,導演不可能拿出太多的時間對九兒的生活或者生活中的反抗精神加以詳盡的展示。在片中,導演一方面以九兒的經(jīng)歷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另一方面則表現(xiàn)她的反叛精神。大眾不可能在短暫的時間中融入九兒的內(nèi)心,深層次理解九兒的反叛精神。
電視劇在這方面恰好與電影是相反的,因為電視劇可以分集表述,每集時間最少也有30~40分鐘,可以將情感、細節(jié)渲染并完全抒發(fā)。這種表現(xiàn)方式,提升了與大眾現(xiàn)實生活的親和力。這種現(xiàn)實的親和力,更使主創(chuàng)人員對劇中人物塑造貼近現(xiàn)實、貼近生活,也可使人物形象塑造更加豐滿,大眾也更容易融入劇中,體驗人物內(nèi)心感受。就電視劇藝術手段而言,因其媒介特征的緣由,不僅可以將小說中的內(nèi)容進行改編,還能夠進行適當?shù)膭?chuàng)造,在電視劇版中就增添了許多小說中沒有的人物,如:張俊杰,電視劇中新增加的一個男性角色,既與九兒青梅竹馬,又是一個很有學識與上進思想的青年。他的思想影響了劇中很多人和九兒,對于劇中九兒反叛精神的塑造,張俊杰的存在也起到了襯托和推動的作用。他不僅是向九兒介紹外面世界的第一人,也是后期與九兒共同保家衛(wèi)國的合作伙伴。淑賢,九兒的大嫂,也是劇中新增的一個女性人物,她長期受到道德、倫理上的壓抑,一心做好賢良淑德的媳婦;她善解人意、懂得隱忍、顧全大局,大家都視她為女子中的“楷?!?。表面上,她是符合當時時代背景的好女子,其實內(nèi)心卻隱藏著為了結束這種壓抑生活而抗爭的一面。但她的反叛與九兒不同,她的反叛精神是壓抑的、是隱性的。她心中乏味,終日在大煙中尋求那一絲僅有的樂趣,為了保住她霸占的家長地位,她甚至與土匪勾結。她的出現(xiàn),進一步促成了九兒的性格反叛特征。這些人物,對推動劇情、塑造和升華九兒反叛的性格,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更加豐富整部劇的內(nèi)容。這也是電影與電視劇版的《紅高粱》產(chǎn)生不同藝術效果的原因所在,也就使其各自具有了不同的研究價值。
比較而言,電視劇版《紅高粱》對于原創(chuàng)人物的塑造是成功的,其不只將反叛精神放于一位女性角色上,而是擴充到很多角色中,這既將反叛精神賦予了新的形式與高度,又增添了電視劇戲劇化。由于電視劇這種傳播媒介的特征,使大眾更易接受,也使反叛精神的傳播更加生動形象。
第二,視聽語言角度對主題的展現(xiàn)。電影與電視劇兩種類別最本質(zhì)的區(qū)別即是傳播媒介不同所導致的視聽語言特征不同。傳統(tǒng)的電影通常在影院或劇院播放,環(huán)境較黑暗,觀眾更容易將注意力集中在影片中。并且電影放映的寬銀幕視覺效果好,觀眾所能體會到的視覺沖擊更強,更有利于電影主題的渲染和表達。比如,在對高粱地的表達上,電影和電視劇就迥然不同。在電影《紅高粱》中,高粱地是一片鮮艷的紅色,這對于造成視覺沖擊、呼應片名的“紅”、渲染氣氛等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紅色在影片中象征著熱烈、象征著生命意志,也象征著鮮血和反叛,所以導演利用視聽語言中的“紅”,透出了一種強悍的、狂野的、生機勃勃的氣質(zhì),觀眾也從中感受到了強烈的生命意識。
電視劇的傳播媒介是電視,電視作為一種比較大眾且小型的媒介,與電影相比,很難在畫面和音響效果上有所超越,故而一般的電視劇都以敘事、劇情取勝,所以在電視劇《紅高粱》中,對于反叛精神的體現(xiàn)絕大部分在于人物和故事中,視覺效果對主題的渲染相對較少。但這也并非說明電視劇可以忽視視覺對觀眾的影響,一部好的電視劇,各方面都應對主題的表達起襯托和輔助的作用。
作家莫言的《紅高粱家族》創(chuàng)作于1986年,張藝謀導演電影版《紅高粱》拍攝于1987年,而電視劇版《紅高粱》拍攝于2013年。大幅的時間跨度,對于電影、電視劇所側重的時代背景與歷史意義不同,更是不同時代反叛精神的不同體現(xiàn)。作品中角色表現(xiàn)出的反叛精神,是對當時時代的反叛,也是對命運的反叛,即是對民族精神的展現(xiàn)。
電影《紅高粱》通過描述對性、對生死和對酒的崇拜,表現(xiàn)出了人最本質(zhì)的特征:對生命的欲望和意志。在當時,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嘗試與探索。在1987年時,我國電影、電視藝術的普及程度并不似如今這樣幾乎人盡皆知的程度,因此,從傳播角度來看,二者有很大的差異。兩任導演在主創(chuàng)方向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角色的設定上,兩部劇的主創(chuàng)人員在對人物進行設定的時候,在遵循原著的前提下,明顯有著不同的方向。最顯著的特征就體現(xiàn)在兩部劇共同的主人公“九兒”身上。
電影《紅高粱》是以第三人稱為視角撰述的,表現(xiàn)的是“我爺爺”和“我奶奶”的愛情、抗日的故事。在這種“講故事”的講述下,是不會將主人公的生活原原本本也講述出來的,所以九兒不多的篇幅描述與性格的塑造,是符合電影視角要求的。在電影《紅高粱》中,九兒是一個非常傳統(tǒng)的農(nóng)村女孩,她本身的性格是偏于內(nèi)向沉默的。她身上的反叛精神,是因為所遭受的一系列變故而被激發(fā)。電影中的九兒,更突出的性格是其骨子里的叛逆與其表面溫柔的反差。而電視劇《紅高粱》中的九兒,卻與電影大不相同。電視劇中的九兒一開始就表現(xiàn)出性格上的剛毅與頑強,個性鮮明,不妥協(xié)其堅苦的命運,敢于與一切不公抗爭,是為自己的內(nèi)心而活的女孩子。她可以為自己青梅竹馬的戀人毅然決然地私奔,也會為被自己父親賣掉的母親贖身,更在被告知母親上吊自盡后便拿斧子要砍人。因此,九兒從性格里迸發(fā)出的勇敢、無畏的反叛精神是顯性表現(xiàn)的,是從她一點一滴的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的。在接下來的劇情發(fā)展中,九兒的剛毅性格直接或間接地與九兒的矛盾沖突有關系,九兒的性格成為了推動劇情發(fā)展的主要且明顯的因素之一。
這種人物性格上的差異設定是與主創(chuàng)團隊所處的時代不同,主創(chuàng)方向不同以及受眾群體的心理需求不同有著密切的關系。在電影的視角下,講述者并不能將人物性格完整還原,所以對九兒的人物性格也沒有太多贅述,或者說,在電影《紅高粱》的整個劇本中,并不需要一個具有敢做敢為、剛毅果敢性格的九兒。對于電影來講,影片中九兒的性格已經(jīng)足夠。
直至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人們又開始重讀莫言的文學作品,隨著“莫言熱”的不斷發(fā)酵,這部曾以電影表現(xiàn)形式被大家熟知的《紅高粱家族》也廣泛受到大眾的關注。然而,在受眾面極廣的電視熒幕上卻從沒出現(xiàn)它的影子,而當年電影版的創(chuàng)作又受到時代背景局限,其主創(chuàng)理念、人物設定和情感展現(xiàn)都難以滿足現(xiàn)代人的情感需求。當今時代與電影《紅高粱》的拍攝時代無論是在年代背景,還是社會價值觀、受眾審美趨向以及文化消費能力等各個方面都有相當大的差異。當今中國影視媒體發(fā)展已經(jīng)有長足的進步,中國影視產(chǎn)業(yè)在世界影視產(chǎn)業(yè)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影視的傳播能力也有了顯著地增強。傳播意識、傳播精神,也成為了媒體工作者的潛在任務,受眾對于電視的需求也更多偏向放松和娛樂,關于民族、情懷、精神的元素也不再是十分顯性的展現(xiàn),而是滲透在影片深處,讓人意會。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2014年電視劇《紅高粱》創(chuàng)作完成并在全國各大衛(wèi)視播出,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電視劇《紅高粱》在遵從原著的情況下,以最大限度的方式創(chuàng)作,豐富當時的故事情節(jié),延伸故事的精神體現(xiàn),表達出九兒更強的反叛精神與愛國主義情懷。從這個角度來看,電視劇《紅高粱》不僅刻畫了原著中那個年代女性樸實、反叛的精神,也包含有當今社會女性所擁有的剛毅、上進的品質(zhì),使作品中所歌頌的女性反叛精神融入時代的元素。這樣的創(chuàng)作更符合當代人的情感認知和審美需求,因此,電視劇版《紅高粱》同樣獲得了應有的效果與成功。
不同的創(chuàng)作背景,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不同的時代元素,卻共同表現(xiàn)了社會各層級的反叛精神。因此,不論以何種表現(xiàn)手法來展現(xiàn)反叛精神,絕不僅局限于內(nèi)容、形式本身,更需要的是時代意義上的理解,作品與受眾的共鳴,使其意義深厚、內(nèi)涵更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