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河南省水資源公報 (摘錄)
綜述
2014年全省平均降水量725.9毫米,折合降水總量 1201.598億立方米,較 2013年偏多25.9%,較多年平均偏少5.9%,屬平水年份。全省汛期 6—9月降水量 434.0毫米,占全年的59.8%,較多年均值偏少11.0%。
2014年全省水資源總量為283.3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177.44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166.84億立方米,重復計算量60.91億立方米。全省水資源總量比多年均值偏少29.8%,比2013年增加31.7%。全省平均產水模數(shù)17.1萬立方米每平方千米,產水系數(shù)0.24。
2014年全省大中型水庫年末蓄水總量45.95億立方米,比年初增加9.70億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庫37.16億立方米,中型水庫8.79億立方米。
2014年末全省平原區(qū)淺層地下水位與2013年同期相比普遍上升,平均上升0.25米,淺層地下水儲存量比上年同期增加8.06億立方米;平原區(qū)淺層地下水漏斗區(qū)總面積達7900平方千米。
2014年全省總供水量209.29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88.62億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119.38億立方米;集雨及其他工程供水1.29億立方米。
2014年全省各行業(yè)總用水量209.29億立方米,其中農林漁業(yè)用水112.70億立方米 (農田灌溉104.27億立方米),工業(yè)用水52.60億立方米,城鄉(xiāng)生活、環(huán)境用水44.1億立方米 (城市生活、環(huán)境用水27.14億立方米)。
2014年全省人均用水量為224立方米;萬元GDP(當年價)用水量為48立方米,較2013年降低23%;農田灌溉畝均用水量156立方米;萬元工業(yè)增加值 (當年價)用水量為30立方米 (含火電);人均生活綜合用水量,城鎮(zhèn)人均每日162升(含城市環(huán)境),農村人均每日90升 (含牲畜用水)。
全省對列入《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qū)劃登記表》中河南省監(jiān)測的209個水功能區(qū),對應222個水質監(jiān)測斷面,涉及39條重要河流進行水質評價,評價河流河長4865.3千米。全年期評價結果:水質達到和優(yōu)于Ⅲ類標準的河長2124.9千米,占總河長的43.7%;水質為Ⅳ類的河長608.3千米,占總河長的 12.5%;水質為Ⅴ類的河長454.0千米,占總河長的9.3%;水質為劣Ⅴ類的河長為1514.8千米,占總河長的31.8%,斷流河長129.2千米,占總河長的2.7%。
全省涉及有164個水功能區(qū)列入《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qū)近期達標評價名錄》,按照國家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有關要求進行評價,其中93個功能區(qū)達標,水功能區(qū)達標率為61.2%,較2013年的43.8%有較大提高。
對全省11座大中型水庫水質進行監(jiān)測評價,無水庫水質達到Ⅰ類標準;水質達到Ⅱ類標準的水庫5個,占評價總數(shù)的45.5%;達到Ⅲ類標準的水庫5個,占評價總數(shù)的45.5%;無水質為Ⅳ類和Ⅴ類的水庫;水質劣Ⅴ類的只有宿鴨湖水庫,超標項目為總磷和高錳酸鹽指數(shù)。
對全省221眼地下水監(jiān)測井進行水質評價,其中16眼井達到地下水質量Ⅲ類標準,占總監(jiān)測井數(shù)的7.2%;85眼井達到地下水Ⅳ類標準,占38.5%;120眼 井 達 到 地 下 水 Ⅴ 類 標 準,占54.3%。
(一)降水量
2014年全省年降水量725.9毫米,折合降水總量1201.598億立方米,較2013年增加25.9%,較多年均值偏少5.9%,屬平水年份。全省汛期6—9月降水量434.0毫米,占全年的59.8%,較多年均值偏少11.0%;非汛期降水量291.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40.2%,與多年均值基本持平。
省轄海河流域年降水量541.9毫米,比多年均值偏少11.1%;黃河流域645.7毫米,比多年均值偏多2.0%;淮河流域793.6毫米,比多年均值偏少5.7%;長江流域721.1毫米,比多年均值偏少12.3%。
18個省轄市年降水量較多年均值偏少的有14個市,其中平頂山市、許昌市、鶴壁市偏少幅度較大,分別為20.2%、19.8%和18.5%;其余11市偏少幅度均在10%左右,周口市最小為1.1%。較多年均值偏多的有洛陽、三門峽、駐馬店和濟源4個市,偏多一般在10%以下。
2014年河南省各省轄市、省轄流域降水量與2013年、多年均值比較詳見表1。
表1 2014年河南省各省轄市、省轄流域年降水量 降水量:毫米 水量:億立方米
(二)地表水資源量
2014年全省地表水資源量177.4億立方米,折合徑流深107.2毫米,比多年均值304.0億立方米偏少41.6%,比上年度偏多44.1%。
省轄海河流域地表水資源量114.40億立方米,比多年均值減少35.8%;黃河流域31.37億立方米,比多年均值減少20.2%;淮河流域24.14億立方米,比多年均值減少62.5%;長江流域7.54億立方米,比多年均值減少53.9%。
豫北、豫東平原區(qū)、豫南史河區(qū)比多年均值偏少幅度小于30%;其他區(qū)域偏少幅度大于30%,其中,海河流域漳衛(wèi)河山區(qū)、淮河流域沙潁河山區(qū)、長江流域唐白河水系比多年均值偏少幅度均超過50%。
全省18個省轄市地表水資源量較多年均值均有不同程度減少。鶴壁、安陽、南陽、平頂山、鄭州和漯河市減幅超過50%;僅有信陽、焦作、開封、三門峽市減幅不足30%。
2014年全省各省轄市、省轄流域地表水資源量詳見表2。
2014年全省入境水量265.08億立方米。其中,黃河流域入境245.33億立方米 (黃河干流三門峽以上入境水量230.6億立方米);淮河流域入境8.54億立方米;長江流域入境9.48億立方米;海河流域入境 1.73億立方米。全省出境水量344.35億立方米,其中,黃河流域出境水量222.75億立方米;淮河流域出境88.21億立方米;長江流域出境 27.50億立方米;海河流域出境5.89億立方米。
(三)地下水資源量
2014年全省地下水資源量166.84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模數(shù)平均10.1萬立方米每平方千米。其中:山丘區(qū)57.55億立方米,平原區(qū)121.84億立方米,平原區(qū)與山丘區(qū)重復計算量12.55億立方米。全省地下水資源量比多年均值減少14.9%,比2013年增加13.4%。省轄海河、黃河、淮河、長江流域分別為19.15億立方米、29.85億立方米、99.49億立方米、18.35億立方米。2014年全省各省轄市、省轄流域地下水資源量詳見表2。
(四)水資源總量
2014年全省水資源總量為283.3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177.44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166.84億立方米,重復計算量60.91億立方米。全省水資源總量比多年均值偏少29.8%,比2013年增加31.7%。產水模數(shù)17.1萬立方米每平方千米,產水系數(shù)0.24。
省轄海河、黃河、淮河、長江流域水資源總量分別為22.16億立方米、46.81億立方米、179.73億立方米、34.66億立方米。與多年均值相比,海河流域減少19.8%,黃河流域減少20.0%,淮河流域減少27.0%,長江流域減少51.4%。
與多年均值比較,除焦作市略有增加外,其他各省轄市水資源總量普遍有所減少。其中:南陽市減幅最大達51.6%,平頂山、鄭州市減幅在40%以上,洛陽、鶴壁、許昌市減幅在30%~40%之間,其他市減幅大多20%~30%。
2014年全省各省轄市、省轄流域水資源量詳見表2。
表2 2014年全省各省轄市、省轄流域水資源量與多年均值比較 水量:億米3
(一)大中型水庫
2014年全省22座大型水庫和104座中型水庫年末蓄水總量45.95億立方米,比年初增加9.70億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庫37.16億立方米,比年初增加8.28億立方米;中型水庫8.79億立方米,比年初增加1.42億立方米。
淮河流域大中型水庫年末蓄水總量26.71億立方米,比年初增加 8.76億立方米;黃河流域11.93億立方米,比年初增加2.69億立方米;長江流域4.49億立方米,比年初減少1.10億立方米;海河流域2.82億立方米,比年初減少0.66億立方米。
全省大型水庫2014年末蓄水情況詳見表3。
表3 2014年末全省各大型水庫蓄水量表 水量單位:億立方米
(二)淺層地下水動態(tài)
全省平原區(qū)2014年末淺層地下水位與上年同期相比普遍上升,平均上升0.25米,淺層地下水儲存量比上年同期增加8.06億立方米。其中,淮河流域平均上升0.41米,儲存量增加8.68億立方米;長江流域平均上升1.14米,儲存量增加2.55億立方米;海河流域平均下降0.78米,儲存量減少2.82億立方米;黃河流域平均下降0.07米,儲存量減少0.35億立方米。1980年以來淺層地下水儲存量累計減少96.2億立方米,其中,海河流域減少34.0億立方米,黃河流域減少23.3億立方米,淮河流域減少32.1億立方米,長江流域減少6.8億立方米。
全省平原區(qū)淺層地下水漏斗區(qū)2014年末總面積達7900平方千米,占平原區(qū)總面積的9.3%,比上年同期增加185平方千米。其中,安陽~鶴壁~濮陽漏斗區(qū)面積為7000平方千米,漏斗中心水位埋深41.92米;武陟~溫縣~孟州漏斗面積800平方千米,漏斗中心水位埋深25.70米;新鄉(xiāng)鳳泉~小冀漏斗區(qū)面積100平方千米,漏斗中心水位埋深17.20米。
(一)供水量
2014年全省總供水量209.29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88.62億立方米,占總供水量的42.4%;地下水源供水量119.38億立方米,占總供水量的57.0%;集雨及其他工程供水1.29億立方米,占總供水量的0.6%。在地表水開發(fā)利用中,引用入過境水量41.36億立方米 (含引黃河干流水量32.18億立方米),其中四大流域間相互調水19.11億立方米。在地下水源利用中,開采淺層地下水114.51億立方米,中深層地下水4.87億立方米。
省轄海河流域供水量35.30億立方米,占全省總供水量的16.9%;黃河流域49.58億立方米,占全省總供水量的23.7%;淮河流域102.10億立方米,占全省總供水量的48.8%;長江流域供水量22.30億立方米,占全省總供水量的10.6%。
鄭州、開封、焦作、新鄉(xiāng)、安陽、鶴壁、許昌、漯河、商丘、周口、駐馬店、南陽等市以地下水源供水為主,地下水源占其總供水量的50%以上,周口市最高達84%;其他市則以地表水源供水為主,地表水源占其總供水量50%以上,信陽市最高達89.7%。2014年全省各省轄市、省轄流域用水量詳見表4。
(二)用水量
2014年全省各行業(yè)總用水量209.29億立方米,其中農、林、漁業(yè)用水112.70億立方米 (農田灌溉104.27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53.8%;工業(yè)用水52.60億立方米,占25.1%;城鄉(xiāng)生活、環(huán)境用水44.1億立方米 (城市生活、環(huán)境用水27.14億立方米),占21%。2014年全省各省轄市、省轄流域各行業(yè)用水量詳見表4。
省轄海河流域用水量35.30億立方米,占全省總用水量的16.9%;黃河流域49.58億立方米,占全省總用水量的23.7%;淮河流域102.10億立方米,占全省總用水量的48.8%;長江流域用水量22.30億立方米,占全省總用水量的10.7%。
表4 2014年全省各省轄市、省轄流域供用耗水量表 水量:億立方米
續(xù)表
由于水源條件、產業(yè)結構、生活水平和經濟發(fā)展狀況的差異,各省轄市用水量及其結構有所不同。鄭州、洛陽、平頂山、焦作、許昌、三門峽、南陽等市工業(yè)用水相對較大,占其用水總量比例超過25%;其他市農林漁業(yè)用水占比例相對較大在60%以上。
(三)用水消耗量
2014年全省用水消耗總量115.048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55%。其中農林漁業(yè)用水消耗量占全省用水消耗總量的67.1%;工業(yè)用水消耗占10.2%,城鄉(xiāng)生活、環(huán)境用水消耗占22.7%。
(四)廢污水排放量
2014年全省廢污水排放總量52.27億立方米,綜合廢污水排放系數(shù)0.74。其中,工業(yè) (含建筑業(yè))廢水36.02億立方米,占68.9%,工業(yè)廢水排放系數(shù)為占0.73;城市綜合生活污水16.25億立方米,占 31.1%,生活污水綜合排放系數(shù)為0.75。
(五)用水指標
2014年全省人均用水量為224立方米;萬元GDP(當年價)用水量為48立方米,較2013年降低23%;農田灌溉畝均用水量156立方米;萬元工業(yè)增加值 (當年價)用水量為30立方米 (含火電);人均生活綜合用水量,城鎮(zhèn)人均每日162升(含城市環(huán)境),農村人均每日90升 (含牲畜用水)。
人均用水量大于300立方米有焦作、濮陽等2市,其中濮陽市最大為368立方米,其次焦作市345立方米;鄭州、許昌、漯河、周口、駐馬店5市小于200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最大的地市是濮陽市達92立方米,鄭州、洛陽、許昌、三門峽、漯河、駐馬店、濟源等市均小于50立方米,其中鄭州市最小為17立方米。
(一)河流水質
全省河流水質監(jiān)測評價
2014年河南省列入《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qū)劃 (2011—2030)》中地表水功能區(qū)共有249個,包括流域監(jiān)測30個省界緩沖區(qū)、8個黃河干流水功能區(qū)和2個保護區(qū);以及河南省監(jiān)測的209個其他水功能區(qū),對應水質監(jiān)測斷面222個,涉及39條重要河流,監(jiān)測河長4865.3千米。采用《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分全年期、汛期、非汛期進行水質評價分析。
全年期評價結果:水質達到和優(yōu)于Ⅲ類標準的河長2124.9千米,占總河長的43.7%;水質為Ⅳ類的河長608.3千米,占總河長的12.5%;水質為Ⅴ類的河長454.0千米,占總河長的9.3%;水質為劣Ⅴ類的河長為 1514.8千米,占總河長的31.8%,斷流河長129.2千米,占總河長的2.7%。水質評價結果見表5。
表5 2014年河南省省轄四流域河流水質評價成果表 河長:千米
海河流域:對其16個河流型水質站進行監(jiān)測,總河長371.2千米,參與評價河流3條,監(jiān)測河段水體污染非常嚴重。按全年期評價,水質全部為劣Ⅴ類,占其流域評價總河長的100.0%。主要污染項目為氨氮、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
黃河流域:對其49個河流型水質站進行監(jiān)測,總河長897.6千米,其中金堤河呂村閘下200米處水質站全年斷流,參與評價河流11條。按全年期評價,水質為Ⅰ類至Ⅲ類河長為537.8千米,占其流域評價總河長的59.9%;水質為Ⅳ類河長30.0千米,占其流域評價總河長的3.3%;水質為Ⅴ類河長56.0千米,占本流域評價總河長的6.2%;水質為劣Ⅴ類河長267.8千米,占其流域評價總河長的29.8%,斷流河長6.0千米,占其流域評價總河長的0.7%。
淮河流域:對其121個河流型水質站進行監(jiān)測,總河長2968.9千米,其中5個水質站斷面全年斷流,參與評價河流21條。按全年期評價,水質為Ⅰ類至Ⅲ類的河長為1167.3千米,占其流域評價總河長的39.3%;水質為Ⅳ類河長565.3千米,占其流域評價總河長的19.0%;水質為Ⅴ類河長361.5千米,占其流域評價總河長的12.2%;水質為劣Ⅴ類河長751.6千米;占其流域評價總河長的25.3%;斷流河長123.2千米,占其流域評價總河長的4.1%。
長江流域:對其25個河流型水質站進行監(jiān)測,總評價河長627.6千米,參與評價河流4條。按全年期評價,水質為Ⅰ類至Ⅲ類的河長為419.8千米,占其流域評價總河長的66.9%;水質為Ⅳ類河長13.0千米,占其流域評價總河長的2.1%;水質為Ⅴ類河長36.5千米,占其流域評價總河長的5.8%;水質為劣Ⅴ類河長為158.3千米,占其流域評價總河長的25.2%。
2014年全省和各省轄流域水質評價情況詳見表5。
(二)水功能區(qū)達標評價
2014年河南省列入《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qū)劃 (2011—2030)》中地表水功能區(qū)249個,其中有164個列入《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qū)近期達標評價名錄》。按照水利部和省轄四流域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qū)水質達標評價技術要求,其中流域監(jiān)測評價23個省界緩沖區(qū)、6個黃河干流水功能區(qū)、1個調水水源地保護區(qū);河南省監(jiān)測評價134個水功能區(qū)。采用限制納污紅線主要控制項目氨氮和高錳酸鹽指數(shù)或COD進行水質評價分析。
評價結果表明:在上述164個水功能區(qū)中,9個水功能區(qū)連續(xù)斷流6個月及以上,3個排污控制區(qū)沒有水質目標,不參與達標評價統(tǒng)計;其余152個水功能區(qū)中,有93個功能區(qū)達標。
評價保護區(qū)16個,達標率為87.5%;評價保留區(qū)8個,達標率為75.0%;23個省界緩沖區(qū)中,3個水功能區(qū)連續(xù)斷流6個月及以上,不參與達標評價統(tǒng)計,評價水功能區(qū)20個,達標率為30.0%;評價飲用水源區(qū)23個,達標率為82.6%;評價工業(yè)用水區(qū)2個,達標率為50.0%;52個農業(yè)用水區(qū)中,4個水功能區(qū)連續(xù)斷流6個月及以上,不參與達標評價統(tǒng)計,評價水功能區(qū)48個,達標率為54.2%;5個漁業(yè)用水區(qū)中,潁河襄城、許昌漁業(yè)用水區(qū)連續(xù)斷流6個月及以上,不參與達標評價統(tǒng)計,評價水功能區(qū)4個,達標率為75.0%;14個景觀娛樂用水區(qū)中,清潩河長葛景觀娛樂用水區(qū)連續(xù)斷流6個月及以上,不參與達標評價統(tǒng)計,評價水功能區(qū)13個,達標率為46.2%;評價過渡區(qū)18個,達標率為66.7%。
(三)水庫水質
2014年對全省11座大中型水庫水質進行監(jiān)測,其中黃河流域2座,淮河流域8座,長江流域1座。依據(jù)《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 (GB3838—2002)進行評價。
無水庫水質達到Ⅰ類標準;水質達到Ⅱ類標準的水庫5個,占評價總數(shù)的45.5%;達到Ⅲ類標準的水庫5個,占評價總數(shù)的45.5%;沒有水質為Ⅳ類和Ⅴ類的水庫;水質劣Ⅴ類的只有宿鴨湖水庫,超標項目為總磷和高錳酸鹽指數(shù)。
(四)地下水水質
2014年全省監(jiān)測地下水井221眼。依據(jù)《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93),采用“地下水單組份評價”方法進行水質評價。評價結果顯示:其中16眼井水質達到地下水Ⅲ類標準,占總監(jiān)測井數(shù)的7.2%;85眼井達到地下水Ⅳ類標準,占 38.5%;120眼井達到地下水Ⅴ類標準,占54.3%。
(一)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全省18個省轄市、10個省直管縣 (市)相繼制定出臺了本轄區(qū)《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實施意見》和《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辦法》,并完成了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區(qū)限制納污能力“三條紅線”控制指標的分解落實,初步構建了覆蓋全省各縣市 (區(qū))的水資源管理政策制度體系、指標控制體系、責任管理和考核體系。
根據(jù)省政府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的部署要求,2014年3月19日,省水利廳會同省發(fā)改委、財政廳、國土資源廳、環(huán)保廳、農業(yè)廳、工業(yè)和信息化廳聯(lián)合印發(fā)了《河南省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河南省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組,在省水利廳設立了考核工作辦公室。7~8月省水利廳會同省發(fā)改委等10個部門組成5個考核小組,具體組織實施了省政府對18個省轄市2013年度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目標完成情況、制度建設和措施落實情況的年度考核,將考核結果進行了公告,并按期報送省委組織部,作為對各地政府和主要領導綜合考評的重要依據(jù)。18個省轄市考核等級均為合格以上,其中鄭州、安陽、許昌、濟源、焦作5個省轄市考核等級為優(yōu)秀。
為完善水資源管理制度,2014年9月,先后印發(fā)了《河南省水功能區(qū)管理辦法》《河南省水功能區(qū)水質監(jiān)測管理辦法》和《河南省入河排污口監(jiān)督管理辦法》,將納入國家考核的重點水功能區(qū)的水質監(jiān)測工作分解落實到各有關市縣水利局,明確了各級水利部門在水質監(jiān)測和數(shù)據(jù)上報、應急事件處置等方面的責任,基本構建了水功能區(qū)水質監(jiān)測的責任體系。
2014年8月4日,制定出臺了《河南省用水總量控制預警管理辦法 (試行)》,對加強各市縣用水總量控制進行了創(chuàng)新和探索。
(二)水生態(tài)文明試點建設
組織開展了第二批國家級和省級水生態(tài)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繼鄭州、洛陽、許昌3市成為首批全國水生態(tài)文明試點之后,焦作、南陽2市成功入選第二批全國水生態(tài)文明試點城市,數(shù)量位居全國第5位。繼安陽、鶴壁2市成為省級試點之后,確定駐馬店市、新鄉(xiāng)市、汝州市、禹州市、鄢陵縣、蘭考縣、固始縣等7個市縣為省級水生態(tài)文明試點。
為把水生態(tài)文明建設同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著力改善鄉(xiāng)村水生態(tài)環(huán)境,省水利廳印發(fā)了《河南省水利廳關于開展全省“水美鄉(xiāng)村”創(chuàng)建工作的通知》,選擇基礎條件較好的鄉(xiāng)鎮(zhèn)和村莊 (行政村或自然村)進行完善提高,每年創(chuàng)建一批“水美鄉(xiāng)村”,計劃到2020年在全省建成100個以上省級和一批市級、縣級“水美鄉(xiāng)村”。
(三)水資源管理系統(tǒng)建設
截止2014年底,全年完成水資源監(jiān)控項目投資6547萬元,啟動項目建設投資1642萬元;完成了753個取用水戶在線監(jiān)測點布設安裝,啟動500個監(jiān)測點場地勘察;完成了7個省級水功能區(qū)水質監(jiān)測能力年度建設;完成了省市縣三級水資源管理應用系統(tǒng)定制與部署和省級信息與中央標準數(shù)據(jù)庫對接及數(shù)據(jù)貫通,成為全國實現(xiàn)水資源監(jiān)控信息互聯(lián)互通的四個省份之一。
(四)節(jié)水型社會建設試點
在國家級節(jié)水型社會建設試點中,繼鄭州、洛陽、濟源、安陽4市之后,2014年9月24日,平頂山市通過水利部組織的第四批國家級節(jié)水型社會試點評估驗收,全省國家級節(jié)水型社會建設示范區(qū)達到了5個。
(五)水利法治建設
加強水行政立法調研和協(xié)調工作。2014年9月26日,河南省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河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辦法》,自2014年12月1起施行。2014年9月30日,《河南省用水定額》(第三次修訂)經河南省技術監(jiān)督部門審定后向社會進行正式公布,于2014年12月1日起實施。起草完成了《河南省小型水庫安全管理辦法》和《河南省南水北調配套工程供用水管理辦法》,并列入省政府2015年度立法計劃。
(六)水權試點
根據(jù)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即將正式通水及通水初期各地分配水量尚有結余的實際情況,組織開展了南水北調受水區(qū)市縣之間跨區(qū)域水量交易調研,編制完成了《河南省水權試點方案》,研究起草了水權交易中心組建方案、水量交易管理試行辦法等配套制度,計劃用2~3年時間,在水權交易流轉、相關制度建設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9月省政府批轉了《河南省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水量分配方案》,明確了有關市縣的水量指標。《河南省水權試點方案》通過了水利部和省政府聯(lián)合批復,并正式進入組織實施階段。
(七)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2014年入夏后,河南省中西部和南部地區(qū)發(fā)生嚴重干旱,部分城市供水短缺,特別是平頂山市主要水源地白龜山水庫蓄水持續(xù)減少,城市供水受到嚴重影響。河南省防指緊急請示國家防總,請求從丹江口水庫通過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向平頂山市實施應急調水。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陳雷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制定了2014年平頂山市抗旱應急調水方案。決定自8月6日起,通過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從丹江口水庫向白龜山水庫實施應急調水。截至9月20日,調水歷時45天,累計調水5011萬立方米,有效緩解了平頂山市城區(qū)100多萬人的供水緊張狀況。
(八)計劃用水與地下水管理
2014年10月,河南省水利廳會同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省南水北調辦組織編制了《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河南省2014—2015年度水量調度計劃》。丹江口水庫陶岔渠首2014—2015年度可調水量76.2億立方米,河南省分配額度30.3億立方米;河南省年度計劃用水量24.82億立方米,水利部批復河南省引水計劃20.09億立方米。
2014年12月,省水利廳會同省發(fā)展改革委、財政廳、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南水北調辦聯(lián)合印發(fā)《河南省南水北調受水區(qū)地下水壓采實施方案 (城區(qū)2015—2020年)》。規(guī)劃至2020年,通過替代水源工程和管網配套工程建設,全省受水城區(qū)地下水壓采總量為2.70億立方米,其中淺層水壓采1.75億立方米,中深層水壓采0.95億立方米。城區(qū)淺層地下水實現(xiàn)采補平衡,城區(qū)深層承壓水原則上停止開采,實現(xiàn)城市地下水環(huán)境狀況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