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祥瑜
幽居周寧
周寧地處閩東與閩北的邊緣,層巒疊嶂,舊時舟楫不通,交通閉塞,直至1959年公路通車前,境內(nèi)運輸全靠人力挑抬。境內(nèi)的主要古道,皆循山勢用亂石鋪就,村間古道多以土路相通。由于山高嶺峻,村莊稀疏,除在主要橋梁上建造屋廊以便行人歇息避雨外,各地方還在古道上選擇避風(fēng)向陽、有泉水處建筑路亭,以實用為主,多為土墻木屋建筑。
縣際古道的必經(jīng)之地,向來都是貨品交易的集散地,周寧縣城至寧德的古道路,途徑七步鎮(zhèn)、八蒲、咸村等地,從如今的古村落、古廊橋散落方位而言,多少都受到了古道的影響。如今,周寧公路結(jié)實寬闊,隧道通暢深遠,穿越境內(nèi)各方,土路雖被公路取代,在村際交通與物資集散上,有些仍發(fā)揮著作用。
縣城海拔880米,是福建省海拔最高的縣城,夏季無酷暑,素有“炎炎夏日不用扇,三餐吃飯不流汗,睡覺還得棉被蓋”之說,被譽為“天然空調(diào)城”。一年四季分明,冬長夏短,是個冬天看雪,夏日乘涼的好去處。也正因為如此,周寧人的喜好與福建沿海地區(qū)有很大的不同,他們喜食酸辣,無辣不歡,餐桌上經(jīng)常一邊喝自釀的米酒,一邊吃著下飯的佳肴,喜不自禁。
東道主的故事
在車站,和當(dāng)?shù)氐臄z影師,也是返鄉(xiāng)青年湯志濤接頭,就是他拍的雪景圖把我們吸引過來,無奈人算不如天算,就在我們到達的這一刻,艷陽已將雪融化殆盡。湯志濤和他的朋友葉建鋒將我們安頓好后,便迫不及待地帶我們欣賞他們的周寧。
葉建鋒也是攝影愛好者,他們還有一大班來自各行各業(yè)的攝影發(fā)燒友、驢友,經(jīng)常聚在一起玩樂,去探訪周寧不為人知的美麗瞬間,尋找最美味的食材,一邊旅行,一邊用相機定格。他們有的在電視臺工作,有的任職公務(wù)卻熱愛研究古文物,也有像湯志濤這樣的專職攝影師,組了一個“土人戶外”的朋友圈子,一起折騰出“大周寧網(wǎng)主頁”,“周寧浪淘沙論壇”,經(jīng)常把自己在周寧的探險和精彩圖片在這里分享。
葉建鋒的攝影技術(shù)不算上層,但他是最會折騰最能玩的,大家都叫他“瘋子”。他也是返鄉(xiāng)青年中的一個,雖為80后,卻在朋友圈中算是閱歷獨特。從小在山城中長大,他一直有個夙愿,想要看看大海的遼闊,跳出這看不盡的群山,最終他在福州做了船員,跟著貨輪出海,負責(zé)輪船機械維護,這一做就是4年,最遠的航線到過加拿大。出海的日子是寂寞的,有時候一去就是二十多天,茫茫大海上,除了海還是海,在方寸之地上,方覺得人的渺小。海上多數(shù)時間沒有信號,日子平淡重復(fù),他們買了很多的報紙、雜志、影碟,一張報紙翻來覆去地看,連中縫也不放過。影碟里播著《少年包青天》,他們是最忠實的粉絲,看到碟片嚴重磨損無法播放為止。葉建鋒感慨,可惜那時候不玩相機,錯過了太多美景。他遇見了所有電影里的刺激場面,沉船、海盜、槍擊、船員瘋狂……如果都拍攝下來,將是一部精彩的海上日志。
在菲律賓呂宋島外100海里處,他遇見了傳說中的海盜。海盜白天尾隨,夜里以快艇接近,用繩梯、繩鉤等工具企圖登船。這些海盜都是全副武裝,葉建鋒他們在船上用高壓水槍、刀、啤酒瓶,所有能用上的武器對抗、砍斷繩子。海盜被激怒了,朝他們開火,葉建鋒回憶,有三槍就打在他的周邊,子彈打在老船上,飛濺出來的層層漆皮打在身上,非常疼。最后,他們鳴笛報警,海盜久登不入,一小時左右也就放棄了。而他的同行則沒有這么走運,就在馬六甲附近,人頭被海盜砍了下來,扔在了大海里。最危險的是外國船務(wù)公司,各國船員都有,在海外航行,船里就是一個小社會,容易形成小團體,人又壓抑,有時候會極度情緒,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有人會揮著斧頭滿船地攆人,有人會開著玩笑就剁下了船友的手指頭。這一切的發(fā)生,逐漸熄滅了葉建鋒對航海的熱情,四年后就上岸了。之后,他和家人做服裝、建材生意,曾在上海的產(chǎn)業(yè)達到數(shù)千萬,但后來經(jīng)營失敗,又一切歸零。
經(jīng)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決定回到家鄉(xiāng)??吹郊亦l(xiāng)的親人仍舊過著平淡的日子,有很多好的農(nóng)業(yè)產(chǎn)品卻不知道如何推廣,于是他試圖改變這一切。2013年開始,他利用自己的人脈幫縣里的農(nóng)業(yè)產(chǎn)品做推廣,2014年注冊了公司。他說,周寧人自古以來就特別敢闖,關(guān)在門里的是蟲,出了門的可能就是龍,這就是“閩”。他和他的“土人”朋友們,為家鄉(xiāng)的山水沉醉,為家鄉(xiāng)的美食傾倒,用各自的方式,向外人表達周寧。
“土人”們的聚餐
每每發(fā)現(xiàn)一個好地方,他們就相聚在一起,喝酒吃肉,過著威風(fēng)的山里生活。受到東道主的邀約,我們一同前往周寧南部,歷史上富裕的咸村鎮(zhèn)洋中村,吃一桌“土人戶外”的周寧宴席。
由于經(jīng)常在外露營跋涉,土人們幾乎個個都是做菜的好手,而葉建鋒則負責(zé)采購食材。做農(nóng)產(chǎn)品的他對蔬菜瓜果非常熟悉。一大早,周寧都還沒有醒來,我們就從田里采下了被霜打過的青菜,翻出了當(dāng)?shù)刈钣忻男⊥炼?,從山上農(nóng)場抓來一只公雞,而后直奔市集??h城獅城,據(jù)說原來就是一個小村落,歷史文化沒有太多出彩之處,如今交通便捷,成為中心,云集了各路商販,市場也是蔚為壯觀。魔芋、烏蛋果(土豆餅)、黃糍粑、鼠麴粿,還有各色食材,滿滿當(dāng)當(dāng),我們一起開車前往咸村。
這將是一場瘋狂的聚餐。車子在山林間彎彎繞繞,從海拔800多米,一路下山,耳膜竟然因為海拔的原因而鼓脹。陽光穿過杉木,松樹,影影綽綽,偶遇岔路口一條孤寂的山路,它獨自盤旋而上,越過山林,狹窄細長,極少有車輛經(jīng)過。回想起一個當(dāng)?shù)厝苏f過,自己的父親從周寧前往政和打工,要走三天兩夜的山路,晚上在過路的村子借宿,一天可以賺到1毛多的工資,而這可以買到一斤的野生黃花魚。山路上經(jīng)常遇見土匪打劫,土匪也會不時下鄉(xiāng)訛詐,他們就帶著一條棉被跑到山里藏起來。而我們要去的咸村,舊時因為處于交通要道上,又是食鹽貨運的必經(jīng)之路,多有富甲之家,建筑精致,文化濃厚。
在山里盤行了一個半小時,途中被迫停下來喘息片刻防止暈車,終于到達了咸村鎮(zhèn)洋中村的孫家大宅院。果真是一個隱藏在市井里的好所在,宅院精致,門窗雕刻出彩,天井寬敞。
將八仙桌搬到天井,翻出食材,土人們各自熟練地忙活開,洗菜、切菜,主人家的大姐們也熱情地一起幫忙張羅。一個院落熱鬧地喧嘩著,談天說地,自在逍遙。菜還沒有備好,大家已經(jīng)把長槍短炮連帶攝影機都架了起來,一群攝影發(fā)燒友的聚會,這陣仗應(yīng)該是見怪不怪了吧,山水老宅美食,沒了長槍短炮佐餐,似乎就吃不出美味了。
酸辣山城
周寧人喜好酸辣口味,在冬日冷冷的山城里,喝上一碗酸辣的湯口,真是下飯又舒暢。舊時,一桌八仙桌12個人,必上的菜肴是大肉,一個大碗,12塊肉,一塊肥肉四兩,紅酒曲腌制炒好,一口四兩肥肉,一口米酒。土人們最喜歡的食物,應(yīng)該算是土豆了吧,一個土豆,幾乎能做出一席土豆宴來,這依賴的程度可見一斑。周寧人叫土豆為“烏蛋”,可以切片炒,切絲煮湯,也可以做他們心心念念的“烏蛋粿”。將土豆煮熟后,剝皮拍成泥,由于周寧的土豆比其他地方的土豆粘性好,煮熟以后,可以用刀面將其拍成一塊土豆餅而不散。土豆和磨細了的地瓜粉一起,和水揉勻,攤成餅狀,就成了烏蛋粿。市集上隨處可見制作好的烏蛋粿,他們買來后切成薄片,加上酸菜、青菜、肉末、豆瓣醬、辣椒等配料,就可以演繹出各種土豆美味了。
拿手菜還有一道就是不可錯過的酸辣魔芋糕,這也是周寧人待客必不可少的菜肴。魔芋糕制作工序復(fù)雜,據(jù)說要先將魔芋的球狀根莖去皮,洗凈入水浸泡數(shù)小時,撈出刨絲,裝入蒸籠蒸熟,再放石臼內(nèi)舂搗,加適量堿水,最后沸水泡煮凝結(jié)成塊方才制成。懶懶的土人們則在市集采購,烹調(diào)前,魔芋糕切薄皮,焯水,將蒜苗、芹菜、姜絲、胡蘿卜等配料放入油鍋小炒,倒入魔芋片,以酸醋、紅酒、醬油等調(diào)料翻炒,一盤酸爽彈口的魔芋就完成了。
在周寧農(nóng)村,大凡有喜事,都會上碗糍粑招待客人,以表吉利。還有誘人的鼠麴粿,放入油鍋煎炸,外酥里嫩,香味撲鼻。嘰嘰喳喳地把一頓午飯準備停當(dāng),在食指大動之前,土人們先去按動快門,記錄下這次的美景和美味。終于落座,二話不說,饑腸轆轆的大伙大口吃菜,品評一下各自的手藝,商議下一次應(yīng)該去哪里擺上一桌,痛快一番。
他們玩得很瘋,工作很拼,作為周寧人,他們有太多想要向外人述說的美好,也期待故鄉(xiāng)這座山城,能獲得更大的認同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