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杰
“情人節(jié)”火過“中秋節(jié)”,“奧斯卡”火過“百花獎”,西餐火過中餐,“托福雅思”火過“之乎者也”……在當今年輕人心中,外國的月亮的確越來越圓,華夏文化的復興迫在眉睫。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核心競爭力,在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的今天,讀讀國學經典,很有必要,因為它們才是真正的中國好聲音。當看到“讀《論語》,學做人”這一主題時,我的內心甚為歡喜,古人的“半部《論語》治天下”,讓今天的學生在經典的惠澤下博學審問慎思明辨,這的確是個不錯的倡導。
在當下,多少大學生因迷茫而無所事事,因無所事事而心生郁悶。當學生捧起《論語》,再讀經典時,定會找到前行的方向和虔誠的信仰。能讓他們心生感慨的不僅僅是那些精辟的論述,更是其中深邃的哲思。與學生們共讀《論語》,每一句都能引發(fā)大家良久的討論,每一句都給人以深刻的啟迪,字里行間的睿智讓我無數次拍案頓足,多少先前困擾已久的問題瞬間找到答案,很多自己的錯誤行為都被孔圣人明析指出,多少漸行漸遠的品格和精神都被再次喚醒……與其說是我在指導學生,不如說我跟隨學生們一同去惠承孔子的教導。
學生在文章的寫作中,把對《論語》的理解和受到的啟迪,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效果很突出,甚至有些出乎我的預料和預期。學生們到底是有些個人想法和思考的,只是在多元文化沖擊之下,很多時候無法匯集。讀了《論語》,他們的心靈燈塔亮了,方向也就明晰了,他們的心田有清泉流過,也就滋潤了。
有些時候,有些事情,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可以用自己的身體力行來感染他人,例如對國學的追求,如果我們能執(zhí)著其中,必將引起更多人的關注。作為一名高校教師,一名教育工作者,除了自己時時向經典致敬外,我所能做的其實還有很多,多搞些國學活動,多開些國學課程,多發(fā)些國學聲音,都能帶領著越來越多的人從《論語》等經典中覓得修身齊家的秘傳,當然,這些也正是我下一步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