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廷強
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師,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在培養(yǎng)孩子讀書這個問題上同樣如此。許多事實證明,早期教育更準確地說是五歲之前的教育,于一個人的成長將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對兒童的教育開始得越晚,效果就越不好。
在此,并不是否定學校教育在人的成長發(fā)展過程中的主導作用。相比之下,在孩子健康成長的問題上,家長不僅能夠為孩子做出最大限度的努力,而且擁有其他人所不具備的優(yōu)越條件,關(guān)鍵在于家長首先要認識到,自己在教育孩子問題上應當承擔的責任和占得的先機,對于孩子的閱讀來說更當如此。
自從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天,他們便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開始了自己的學習之旅,周圍的一切都成為他們感知學習的對象。這時,父母就應當成為一個高度自覺的教育者,而首先是一位閱讀者,閱讀可以不是為了自己,但必須是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父母必須對閱讀抱以極大的熱情,而決不能敷衍塞責。在孩子還無法拿起書籍之前,父母可以為孩子定時朗讀童話故事、兒童歌謠和詩歌等。更進一步,父母不僅為孩子讀書,更要潛心讀自己的書,父母應當用自己的行動向孩子表明,書籍當中有一種美好的東西,有一種神奇的力量,令人向往。并非是謙虛,我并不是一位喜歡讀書的人,卻是一位做事認真的人。當孩子還在咿呀學語時,我正好在參加大學自學考試,并沒有將培養(yǎng)孩子讀書作為自己看書的目標,只是自然而然地一邊看護孩子一邊看書?,F(xiàn)在看來,正是由于這一點而無意中培養(yǎng)了孩子的讀書興趣。說句心里話,那才是自己參加自學考試最大的收獲。有一天,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孩子那稚嫩笨拙的小手竟然捧起了我那段時間一直閱讀的自考書籍,盡管那本書對于兒子來說有些沉重,但他仍然吃力地端了起來,還裝模作樣地讀著。再仔細一看,他的確是將書拿倒了!不過他那可愛的樣子,從此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
再后來,作為父母,我們也就比較自覺地為兒子讀一些短文和詩歌。令人欣喜的是,兒子也對書籍特別是文字產(chǎn)生了極其濃厚的興趣,而且他對于文字表現(xiàn)出特有的敏感。一天中午,他竟然指著電視上面的“中午”兩個字說“牛中”,這大概是兩歲時的事情。從此,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文字都成了兒子學習的內(nèi)容,店鋪招牌、各種食品、日常生活用品上面的文字都慢慢被兒子學會了。那時,每遇到自己不認識的字他便會問我們那是什么,然后,我們只是告訴他一遍,他便記住了。記得三歲那年,他已經(jīng)能認識公共汽車上面的“煙臺舒馳”四個字。有一種止咳糖漿叫“蜜煉川貝枇杷膏”的,兒子竟然反過來讀作“膏杷枇貝川辣蜜”,只是將“煉”讀成了“辣”,惹得當時在場的人都笑了起來。到了四歲時,一般的兒童讀物兒子已經(jīng)能夠獨立閱讀了。其實,那時,我們對兒子學習認字,并沒有進行系統(tǒng)的講解,也沒有任何計劃,只是順其自然,滿足他的興趣?,F(xiàn)在看來,那種做法是正確的,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教育孩子識字和讀書的問題上,同樣如此。如果忽視了孩子興趣的培養(yǎng),以傷害孩子的興趣為代價,所有的教育終將是徒勞的。
這也就是說,在培養(yǎng)孩子的讀書興趣和讀書習慣這一問題上,家長也包括教師,不要過于功利,否則我們的教育無論如何成功,也會很快中途夭折。這就涉及孩子閱讀內(nèi)容的選擇、閱讀方法的指導和閱讀效果的評判了。
孩子讀什么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否在閱讀,是否喜歡讀書。閱讀內(nèi)容是隨著孩子閱讀量的積累,隨著他們是非觀念的逐漸形成而日益趨于完善的。當然,在孩子拿起第一本書之前,父母可以將孩子值得一看的又適合他們看的書擺放在家里適當?shù)奈恢?,而不是硬要塞到他們手里?/p>
想讓孩子拿起書本閱讀,關(guān)鍵是父母要在家里為孩子創(chuàng)設(shè)一種濃厚的閱讀氛圍,而首要的也是最為有效的方法,就是父母先拿起書本閱讀,其他任何苦口婆心的說教都是無濟于事的,在這一問題上,“孟母三遷”或許能夠給予我們更多的啟示。而一旦孩子對于書本產(chǎn)生一種癡迷的態(tài)度,閱讀方法和閱讀效果便是不言自明指日可待的,孩子們會自覺去尋找一種最有效的閱讀方法,家長過多干涉的結(jié)果往往適得其反。當閱讀成為家庭生活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父母對于子女的教育就已經(jīng)開始了,也一定是成功的,書籍也就必然成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
(作者單位:山東省榮成市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朱蘊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