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作中,如果只是直言其事,往往寫不夠字?jǐn)?shù),如果用襯托手法,便可以增大文章的容量。那么,怎樣運用襯托手法呢?下面談?wù)勛约旱目捶ā?/p>
所謂襯托,就是在描寫主要事物時,借用次要事物來陪襯,從而更好地突出主要事物。這種手法通??梢苑殖烧r和反襯。下面分別介紹這兩種襯托手法:
一、正襯是利用事物之間相似的條件形成的襯托,有下面幾種形式:
1.以靜襯靜。下面是《看守地窖》中的一段:
小時候,生產(chǎn)隊的紅薯放在村外地窖里,為了防止壞人偷盜,隊長讓我們幾個少年夜里去看守地窖。晚上,我們來到村外,四周靜悄悄的,鳥兒不叫了,狗兒不吠了。我們走進(jìn)地窖,就像走進(jìn)墓道里,靜得連心跳的聲音也能聽出來。
這段文字運用正襯手法,先寫夜晚村外的靜,接著寫地窖中的靜,以靜襯靜,更加突出地窖里的寂靜。
2.以哀襯哀。下面是《清明祭母》中的一段:
雨后,我們來到母親墓地,墳頭的花草像是剛哭過,小草的睫毛上掛著淚珠,花朵的面頰上粘著淚珠。我點燃紙錢,說了聲:“媽,兒子給您送錢來了!”一語未了,心頭便酸得難受,接著,眼淚滴落下來。
這段文字先寫墓地的悲哀景象,小草掛著淚,花上粘著淚,然后寫我思念母親的悲哀心情。這樣以哀襯哀,突出了我對母親的悲痛悼念。
3.以樂襯樂。下面是《開學(xué)的一天》中的一段:
春天早上,我去上學(xué)。走在小路上。小鳥兒得了太陽的恩惠,不再冷得抖索身子,而亮起歡快的嗓子,唱起婉轉(zhuǎn)的歌子,我聽得入了迷。一想到又要見到同學(xué)了,我也高興地唱起歌子。
這段文字寫上學(xué)路上的情景,先寫小鳥的快樂,然后寫“我”的快樂。以樂襯樂,突出了“我”上學(xué)時的高興心情。
4.以響襯響。下面是《黃昏聽鳥》中的一段:
黃昏,我們到校園東北角的樹林聽鳥兒唱歌。走在路上,蟲子叫個不停。吱吱吱吱,是蟋蟀的叫聲,吱嘎吱嘎,是紡織娘的叫聲。到竹林邊,小鳥的音樂會開始了。聽吧,玉鳥吟哦得兒、得兒的歌謠,山雀詠唱嘰嘰嚀嚀的歌調(diào)。它們一直至唱到夜幕降臨才靜下來。
這段文字先寫黃昏時草蟲的叫聲,后寫鳥兒的叫聲,以響襯響。突出了鳥兒的歌聲響亮,悠揚動聽。
二、反襯是利用事物之間相反的條件形成的襯托,有下面幾種形式:
1.以靜襯響。下面是《夜聽煙花》中的一段:
晚上,我在河邊想心事,蟬不叫了,鶯不唱了,天下萬物都處在沉睡狀態(tài)。突然,近處響起了禮花。有的吱的一聲鉆上天空,有的劈里啪啦像炒爆豆,有的冬的一聲,像是大炮,有的轟的一聲,像是春雷,真是熱鬧極了。
這段文字先寫河邊萬籟俱寂,然后寫煙花飛上天空的各種響聲。這是以靜襯響,更加突出了煙花的響亮動人。
2.以響襯靜。下面是《走親戚》中的一段:
那天,我去親戚家,走在幽暗的樹林里。四周寂靜無聲。這時樹上的貓頭鷹哇的一聲怪叫,然后撲棱棱向遠(yuǎn)方飛去,留下一片死寂給我,靜得能聽到自己血液流淌的聲音。
這段文字先寫樹林的幽靜,然后寫貓頭鷹的叫聲,這是以響襯靜,更加突出山林的寂靜瘆人。
3.以樂襯哀。下面是學(xué)生習(xí)作《落榜后》的一段:
高考分?jǐn)?shù)出來了,鄰居張小芳考上名牌大學(xué)。晚上,他們家舉行宴席,請了親朋好友,又是放鞭炮,又是放音樂。他們說說笑笑,興高采烈。而我這個落榜生卻只能躲在小屋里,獨自落淚,黯然神傷。
這段文字先寫鄰居的女孩考上重點大學(xué),在家里舉行慶祝喜宴,這是樂,然后寫“我”落榜的悲傷。以樂襯哀,突出了我高考失敗后的痛苦。
4.以哀襯樂。下面是學(xué)生習(xí)作《在死亡線上》的一段:
我得了絕癥,手術(shù)后躺在病榻上,只能等候死神造訪,沒一點生趣。這時,醫(yī)生來查房,他對我說:“你的病初露苗頭,完全可以治愈!”我聽罷,趕緊叫家人拉開窗簾,一泓橘紅的晨曦潑進(jìn)來。把病房洗浣得光燦燦,把我心房洗浣得亮堂堂。
這段文字先寫自己手術(shù)后的悲傷,然后寫聽到醫(yī)生的話歡喜的心情。這是以哀襯樂,突出了我知道自己還能活下來的高興心情。
5.以丑襯美。有時要突出人物的美,借助于對丑陋形象的描寫。法國小說家左拉的短篇小說《陪襯人》,寫的是商人托朗多忽發(fā)奇想,招聘丑女,租給有錢的婦人作為襯托。因為如果把兩個人放在一起,一個人的丑自然提高了另一個人的美。這正是以丑襯美的妙用。
6.以實襯虛。齊白石有一幅名畫《蛙聲十里出山泉》,畫面上一泓急湍,從長滿青苔的亂石中瀉出,幾只蝌蚪在流水中嬉戲,搖著小尾巴,順流而下,高處抹幾筆遠(yuǎn)山。畫面上不見一只青蛙,但從蝌蚪可以想象出青蛙的存在,進(jìn)而想象出蛙聲的存在。這是以實襯虛的手法,通過描寫小蝌蚪(具體事物)來襯托蛙聲(抽象事物)。
李東方,教師,現(xiàn)居江蘇徐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