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體會最深的要數(shù)小學作文教學了,感悟之一就是感覺學生在作文的時候往往是“無話可說”、“言之無物”。有時連語文老師都感到無從下手,難以達到作文教學的目標,作文教學耗費時間長,收效甚微是常事。為此,筆者就此做了一些嘗試。
一、促使學生多讀,從中積淀好詞好句
據(jù)說,曾有人向蘇軾請教作文之道,蘇軾答:“無它術,惟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濒斞敢苍?jīng)說過:“文章應該怎樣做,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練習,此外并無心得式方法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边@也充分說明了多讀的重要性,同時也表明讀與寫的密切關系。學生喜歡課外讀物,但往往只是喜歡緊張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讀書時也只是一目十行,囫圇吞棗。并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腦子里沒有積累下好詞佳句。怎么能寫成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呢?就像蓋房子一樣,沒有磚瓦,再有本事的能工巧匠也蓋不成。教學中我們就應該抓住學生喜歡故事這一心理特點,在學生中展開講故事比賽,看誰能把故事講得生動、形象。讓學生在玩中積累下寫作素材,還可以開展朗誦會、辯論賽等。
二、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積累寫作素材
作文離不開觀察,觀察是獲得第一手材料的主要方法,魯迅說過:“寫作要靜觀默察,爛熟于心,然后凝神結想,一揮而就?!睕]有“袖手于前”的功夫就難以取得“疾書于后”的效果。我竭力引導學生掌握方法學會“看”。教室里,看同學凝神思考、緊鎖雙眉之神態(tài),或同學討論問題之情景;操場上,看同學們游戲時開懷大笑的場景,或捂嘴偷笑的神態(tài)?;▓@里,看花草無風時的靜態(tài),或風吹時的動態(tài)??傊?,要隨時隨處觀察,觀察要細。這樣,在作文時才能有內容可寫。觀察后,要組織學生把自己所見到的說出來。比一比,看誰說得好,看誰觀察細。這樣,既積累了寫作素材,又提高了同學們的觀察興趣。讓學生知道文來源于生活,生活處處是作文。
三、鼓勵學生勤寫日記,提高寫作能力
日記是打開寫作之門的鑰匙。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在寫作實踐中潛移默化地領悟。而現(xiàn)行教材中,有些作文內容與學生的生活不貼近,學生寫起來困難大,久而久之,對作文產(chǎn)生了厭惡心理,不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相反,日記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寫日記就是寫自己的生活,寫起來就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天長日久,就會對作文產(chǎn)生興趣。在學生寫日記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參加實踐。以與學生平等的身份參與日記實踐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活躍的日記氛圍。
四、由閱讀向習作遷移,學習寫作方法
葉圣陶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使學生舉一反三,提高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痹陂喿x教學中,要注意以教材為憑借,充分利用和發(fā)揮重點課文的示范、引路和輻射作用,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如,閱讀《跳水》一課,我問學生:“這只猴子頑皮嗎?”“頑皮。”學生齊聲回答?!拔闹杏蓄B皮這個詞?”“沒有。”“你們是從哪兒體會出猴子的頑皮的?”這時,學生爭先回答:“鉆、齜牙咧嘴、摘……”“對”。“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好,作者正是通過這些動詞把一只頑皮的猴子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同學們在作文時也要學習這一點。通過細節(jié)描寫把事物的特點寫出來,比起直接表達效果好?!闭n下,我又引導學生模仿寫一種小動物,把它的特點寫出來,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再如,學習《飛奪瀘定橋》一課,我讓學生總結出這課的寫作順序,再因勢利導教給學生如何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寫。作文教學不能獨立開來,要在課上、課下、時時、處處滲透,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五、多鼓勵,少批評,激發(fā)寫作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所以給孩子的作文寫評語,要以表揚作文的優(yōu)點為主,大到一篇文章寫得好,小到一個詞用得好,都要由衷地為學生作文中的優(yōu)點喝彩。最后,再真誠地提出作文中存在的缺點,如:“你的作文用詞生動,表達清楚,遺憾的是……”此類評語,使學生在肯定、信任自己的同時,又比較容易接受老師提出的意見。
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作文教學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堅持不懈的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讓學生想寫、愛寫、會寫,真正體會到作文的快樂。
謝小麗,教師,現(xiàn)居河北滄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