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美云 張麗娜
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qū)人民醫(yī)院兒科,山東棗莊277000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見多發(fā)的感染性疾患之一,其中支氣管炎又是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其治療時明確引起感染的病原體以選擇有效的抗生素治療最有效,若防治不當會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重者可出現(xiàn)呼吸和心力衰竭等嚴重的并發(fā)癥[1-2],近年來由于抗生素的廣泛應用使得病原菌對部分藥物產生耐藥性,為了制定針對性更強的治療方案,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2014年8月~2015年2月采用頭孢克肟和頭孢克洛治療的68例急性支氣管炎患兒的病例資料,觀察其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4年8月~2015年2月我科收治的68例急性支氣管炎患兒的病例資料,診斷均符合《實用兒科學》中小兒急性支氣管炎的診斷標準[1],病程均2~4d。根據治療藥物分為治療組36例,對照組32例。其中治療組患兒年齡16個月~7歲,平均(4.8±2.3)歲,男20例,女16例。對照組年齡14個月~8歲,平均(4.9±2.7)歲,男17例,女15例。所有患兒均有發(fā)熱、咳嗽咳痰、肺部啰音等臨床表現(xiàn),并將各項臨床狀況按嚴重程度分為0、1、2、3四個分數進行評定,且本研究患兒治療前各單項數值評分須≥2分。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疾病癥狀病情輕重、病程等經統(tǒng)計學檢驗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主要包括:(1)臨床診斷為急性細菌感染性疾病,外周血白細胞計數(WBC)水平在10×109/L以上,中性粒細胞比例呈現(xiàn)出顯著上升的發(fā)展趨勢,C反應蛋白(CRP)> 10mg/L;(2)體溫升高,且溫度均在38℃以上;(3)患兒均在發(fā)病2d之內就診,且發(fā)病前后未使用任何抗菌類藥物。
排除藥物有過敏體質者;排除有嚴重的心、肝、腎臟等功能衰退者;排除重癥或者并發(fā)其他感染病癥者。
兩組患兒均予平喘、祛痰等對癥治療,治療組予頭孢克肟治療,給藥劑量為4.0mg/(kg·d)。對照組予頭孢克洛20mg/(kg·d)。除此外不用任何抗菌藥物治療,最少用藥時間為5d。
將各項臨床癥狀按嚴重程度分為0、1、2、3四個分數進行評定[3]。并且觀察記錄兩組治療后發(fā)熱、咳嗽、喘息及肺部陽性體征等的消失時間。
臨床癥狀消失視為臨床控制,臨床癥狀表現(xiàn)降兩個分級為顯效,臨床癥狀表現(xiàn)將一個分級為有效,臨床效果無減輕甚至加重則為無效。總有效率=(臨床控制數+顯效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15.0軟件對本研究所得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治療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 < 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n(%)]
治療后,治療組相關癥狀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 < 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兒相關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s,d)
表2 兩組患兒相關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s,d)
組別 n 退熱時間啰音消失時間咽充血消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對照組 32 4.5±1.9 6.1±3.1 7.9±3.2 9.9±4.2治療組 36 2.6±1.6 4.4±1.8 5.3±2.6 7.8±3.9 t 6.037 5.011 4.872 4.015 P <0.05 <0.05 <0.05 <0.05
兩組患兒用藥后各項指標評定得分詳見表3。
表3 兩組用藥后各項指標評定得分比較(± s)
表3 兩組用藥后各項指標評定得分比較(± s)
癥狀 組別 用藥前 用藥3d 用藥5d發(fā)熱 治療組 3.2±0.4 1.3±0.6 0.9±0.4對照組 3.3±0.5 2.0±0.8 1.2±0.6 t 1.128 3.911 3.576 P >0.05 <0.05 <0.05咳嗽 治療組 3.2±0.5 2.0±0.9 1.2±0.5對照組 3.3±0.5 2.2±0.8 1.8±0.8 t 0.989 0.940 2.663 P >0.05 >0.05 <0.05咽充血 治療組 3.1±0.4 1.5±0.7 1.3±0.6對照組 3.2±0.5 2.0±0.7 1.8±0.7 t 0.877 2.603 3.560 P >0.05 <0.05 <0.05肺部啰音 治療組 3.2±0.5 1.6±1.04 1.3±0.6對照組 3.3±0.5 2.0±0.7 1.8±0.7 t 0.450 2.011 2.701 P >0.05 <0.05 <0.05
治療過程中,兩組患兒均未表現(xiàn)出明顯不良反應。
急性呼吸道細菌性感染是臨床常見疾病、多發(fā)疾病之一,常見的致病菌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等[4-6],發(fā)熱、咳嗽、肺部啰音、咽部充血為最基本的臨床癥狀,治療過程中,往往需要應用抗菌藥物,同時,要給予對癥治療。但是目前在治療中,其抗菌藥物的選擇范圍較寬,存在著誤用或濫用現(xiàn)象。因此,選擇正確有效的抗菌藥物是成功治療的關鍵。臨床選擇的藥物有大環(huán)內酯類、β-內酰胺類、喹諾酮類等。其中,常用的阿莫西林膠囊及頭孢氨芐等β-內酰胺類已廣泛應用多年,出現(xiàn)了較高的耐藥率[7-8]。因此,選擇新型、廣譜、高效的口服抗菌藥物治療呼吸道感染很有必要。
頭孢克肟屬于第三代頭孢類廣譜抗菌類藥物,其半衰期較長,具有較強的殺菌能力,極少誘導細菌產酶,對耐藥菌以及產酶菌的抗菌活力強度最大[9-12]。馮拴琴等[13]將經臨床確診的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1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分別給予頭孢克肟與頭孢克洛,比較兩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細菌清除率以及常見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結果發(fā)現(xiàn)頭孢克肟治療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療效顯著,細菌清除率較高,且不良癥狀消失快,其臨床效果優(yōu)于頭孢克洛。楊勇瓊[14]對166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兒進行研究分析,觀察使用不同藥物治療患兒的效果、臨床癥狀改善情況、炎性因子水平及住院費用。結果認為頭孢曲松與頭孢克肟序貫療法可有效緩解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兒臨床癥狀,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患者住院費用。周波等[15]為觀察頭孢克肟對臨床檢驗結果的影響,對36例健康體檢者服用頭孢克肟前后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頭孢克肟對臨床檢驗結果有一定的干擾和影響,但可逆安全。
小兒急性呼吸道細菌性感染是由細菌感染而引起的,從而引起發(fā)熱、呼吸加快、心率加速、炎性介質釋放、機體代謝能力增強,兒童身體還未發(fā)育完全,因此積極尋找合適的治療,以期上述癥狀迅速得以緩解[16]。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兒發(fā)熱、咳嗽、咽部充血、肺部啰音等臨床癥狀治療后均顯著緩解,且治療組緩解所需時間均顯著小于對照組(P<0.05),經治療,治療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1.7%,顯著高于對照組(78.1%,P<0.05)。且用藥后治療組各項指標評定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證實兩種藥物均可有效改善患兒臨床癥狀,能較短時間緩解癥狀,且頭孢克肟改善患兒臨床癥狀要快于頭孢克洛。
綜上所述,頭孢克肟治療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較頭孢克洛臨床效果更顯著,癥狀消失時間短,并且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患者用藥依從性好,是一種療效可靠、安全性更高的治療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抗菌藥物。
[1]王志安.頭孢克肟與加替沙星配伍治療下呼吸道感染62例臨床觀察 [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3,42(1):93-94.
[2]李玉娥.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因素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0,17(12):118-119.
[3]李波.頭孢克肟與阿奇霉素單獨及聯(lián)合治療小兒肺炎的臨床療效比較 [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5,26(5):1043-1044.
[4]張虎,曹晉桂,焦力群,等.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藥譜的研究[J].空軍總醫(yī)院學報,2009,25(1):16-18.
[5]Matsuse H,F(xiàn)ukahofi S,Tsuchida T.Effects of a short course of pranlukast combined with systemic cortieosteroid on acute asthma exacerbation induced by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J].J Asthma,2012,49(6):637-641.
[6]劉兆瑋,杜紅麗,胡景玉,等.小兒下呼吸道感染常見病原體分布及耐藥性[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4,13(2):93-95.
[7]吳月紅.老年精神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分布及耐藥分析 [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11,23(1):61-62.
[8]秦勇,馮旰珠,趙水娣,等.2005-2007年醫(yī)院感染大腸埃希氏菌ESBLs Ampc酶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17):2337-2340.
[9]孔霞,殷詠梅.頭孢克肟治療輕中度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患兒臨床效果觀察及不良反應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36):71-73.
[10]柯炳躍.頭孢克肟膠囊治療下呼吸道感染的療效觀察 [J].醫(yī)學信息,2013,27(14):235.
[11]方寶霞,陳富超.于琳,等.頭孢克肟與阿莫西林拉維酸鉀治療兒童細菌感染的Meta分析[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20(26):3258-3260
[12]黃薇艷,張曉碧.炎琥寧注射液治療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療效觀察[J].海峽藥學,2011,23(1):120-121.
[13]馮拴琴,黎建麗.頭孢克肟與頭孢克洛治療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對比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22(29):3251-3252.
[14]楊勇瓊.頭孢曲松與頭孢克肟序貫療法對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兒臨床癥狀及炎性因子的影響[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5,16(13):1917-1918,1921.
[15]周波,張軍艷,鄧顯峰.口服頭孢克肟對臨床醫(yī)學檢驗結果的影響分析[J].中國藥業(yè),2015,34(11):43-44.
[16]劉亞茹,駱劍蛟,李波,等.頭孢曲松與頭孢克肟治療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性研究[J].首都醫(yī)藥,2013,20(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