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鐵路局龍巖工務段 肖 軍
橋梁巖溶地基穩(wěn)定性分析及處理方法
南昌鐵路局龍巖工務段肖軍
巖溶地基對橋梁的危害性非常大,設計時應引起高度重視。該文根據(jù)巖溶的分布及特征,對橋梁巖溶地基穩(wěn)定性的評價方法進行了探討,根據(jù)經(jīng)驗總結了橋梁基礎遇到巖溶時常用的處理方法,對巖溶區(qū)的橋梁設計具有一定的工程參考意義。
巖溶地基穩(wěn)定性分析橋梁基礎設計
巖溶是可溶性巖層,因常年受水流侵蝕作用,逐漸溶蝕形成溶槽、溶溝或溶洞。我國西南、中南、華東等地區(qū)巖溶現(xiàn)象分布比較普遍,它一般以隱蔽的形式存在,現(xiàn)有勘探手段難于事先查明它的準確位置及大小,這給橋梁基礎構成了極大的危害性,因而在巖溶區(qū)修建橋梁,處理不當將嚴重威脅橋梁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本文結合筆者在巖溶區(qū)橋梁基礎的一些設計實踐,介紹地基穩(wěn)定性分析的幾種方法和處理措施。
巖溶區(qū)的橋梁基礎設計一般要考慮巖溶的分布情況,溶洞頂板的厚度、跨度、巖石發(fā)育程度及物理力學指標、洞內(nèi)水的破壞作用和荷載大小等,采取相應的分析方法對其進行穩(wěn)定性評價,以便必要時采取措施處理。但如果基礎底面下土層的厚度大于地基壓縮層的厚度,且不具備形成土洞的條件,可不考慮巖溶對地基穩(wěn)定性的影響;或者基礎底面下土層的厚度雖小于地基壓縮層的厚度,但溶洞內(nèi)已被密實的沉積物填滿而又無被水沖蝕的可能時;或洞體較小,基礎尺寸大于溶洞的平面尺寸,又有足夠支承時;或洞體頂板巖石堅固完整,其頂板具有一定的安全厚度時,也可不考慮巖溶對地基穩(wěn)定的影響。至于溶洞頂板安全厚度的驗算,目前一般采用傳統(tǒng)經(jīng)驗半定量分析方法和有限元方法。
1.1完整頂板安全厚度的估算
完整頂板系指未被節(jié)理裂隙切割或雖被切割但膠結良好,可視為整體的溶洞頂板。完整頂板安全厚度的估算方法有如下幾種:
1.1.1荷載傳遞線交匯法
對于完整的水平頂板,參照《鐵路橋梁設計規(guī)范》,假定由頂板中心按與豎直線成30°~35°擴散角向下傳遞,此傳遞線位于頂板與洞壁的交點以外時,即認為溶洞直接支承頂板上的外荷與自重,頂板是安全的。
1.1.2厚跨比法
影響溶洞頂板的穩(wěn)定因素主要有四個方面,即頂板的完整程度、頂板形態(tài)(水平或拱形)、頂板的厚度(h)及基礎跨過溶洞的長度(l)。根據(jù)多年來的調(diào)查統(tǒng)計分析及現(xiàn)場試驗得出結論:當溶洞頂板為完整頂板時,其頂板的厚度與基礎跨越溶洞的長度之比(h/l)大于2時,頂板厚度是安全的。
1.1.3剪切概念估算法
當溶洞頂板巖層完整,巖體強度高但洞跨較小時(小于3倍樁徑),剪力是主要控制條件。如圖1,根據(jù)極限平衡條件而,得
圖1 溶洞示意圖
式中:Q1——溶洞頂板自重加上覆蓋土層自重,kN;Q2——樁基對溶洞頂板的集中力,kN;τ——巖體的抗剪強度,石灰?guī)r一般為其允許抗壓強度的1/12,kPa;L——溶洞平面周長,m;所得H再加適當?shù)陌踩禂?shù),即為頂板的安全厚度。
1.1.4彎矩概念估算法
當溶洞頂板巖層完整,巖體強度高但洞跨較大時(大于3倍樁徑),彎矩是主要控制條件。根據(jù)抗彎驗算
式中,[σ]——巖體的抗彎強度,石灰?guī)r一般為其允許抗壓強度的1/8,kPa;b——橋梁基礎的影響寬度,m;M——彎矩,kN·m。根據(jù)頂板巖石的完整性,分別按簡支梁、懸臂梁和固定梁三種情況計算。
(1)當溶洞頂板四周有裂縫,樁基基底(即溶洞頂板跨中)完整時,按簡支梁計算
(2)當溶洞頂板四周完整,樁基基底(即溶洞頂板跨中)有裂縫時,按懸臂梁計算
其中,q——溶洞頂板自重加上覆蓋土層均布荷載,kN/m2;p——樁基對溶洞頂板的集中力,kN;l——溶洞寬度,m。所得H再加適當安全系數(shù),即為頂板的安全厚度。
1.2不完整頂板安全厚度的估算
1.2.1溶洞頂板坍塌堵塞估算法
洞內(nèi)無地下水搬運的情況下,溶洞頂板坍塌后,塌落體體積會增大,當坍塌至一定高度,溶洞將被完全堵塞,頂板不再坍塌,坍落高度H再加適當?shù)陌踩禂?shù)便為頂板安全厚度,坍塌高度H可采用下式估算:
式中,V——可能坍塌巖體體積,m3;V0——溶洞體積,m3;K——巖石的脹余系數(shù),一般石炭巖K=1.2。
在坍塌前,溶洞可視為柱體,頂板坍塌后,可能形成棱錐體,也可能形成柱體。當為棱錐體坍塌時,所需坍塌高度大于柱體坍塌高度,但其頂板受力條件比柱體坍塌的頂板有利。柱體坍塌時,頂板坍塌高度為:
1.2.2成拱概念估算法
適用于溶洞頂板風化破碎的巖層,如圖2所示,溶洞未坍塌時,相當于天然拱處于平衡狀態(tài),如發(fā)生坍塌則形成破裂拱,破裂拱高度H為H=0.5b+H0tgφ。
圖2 破裂拱估算頂板厚度示意圖
破裂拱以上的巖體重量由拱承擔,故溶洞頂板的安全厚度為破裂拱高加上上部荷載作用所需的厚度,再加適當?shù)陌踩禂?shù)。
巖溶區(qū)橋梁基礎的設計,應根據(jù)巖溶形態(tài)的具體情況,結合橋梁跨度和橋墩臺荷載的大小,以及巖面以上覆蓋層的土質(zhì)、厚度和穩(wěn)定性等加以考慮,選擇合理的橋梁基礎型式。
2.1明挖基礎
具備以下條件時可采用明挖基礎:
(1)地基表層的溶溝、溶槽等在查明下無溶洞或雖有溶洞,但其完整頂板厚度與溶洞跨長之比大于2.0,且厚度大于6m,基礎類型均可采用明挖基礎。
(2)淺層較小溶洞,基底局部有溶槽,深度不深且呈收斂狀態(tài),則清除槽內(nèi)填充物,并探明槽底以下2.0~3.0m內(nèi)無溶洞時,以與基礎同等級砼回填,其上增設一層鋼筋網(wǎng),再灌注基礎砼。
(3)對溶洞埋藏不深,洞中有較厚的碎塊石堆積物,可采用壓漿的方法使其固結。
(4)溶洞若在基底設計高程附近或以上時,可采取換填方法處理,并要符合下式要求:
H≥(Q/[σ]-b)/2tgβ
式中,H——換填層厚度,m;Q——換算荷載,kN/m;β——換填材料的壓力分布角,度;[σ]——溶洞充填物的基本承載力,kPa;b——換填材料頂面寬度(基礎側(cè)面加0.3m),m。
同時,要求換填厚度不得小于2m,基底至換填層底部距離要大于2倍凍結深度。
2.2樁基礎
對于巖溶較發(fā)育,基底局部有溶洞或多層溶洞時,樁基礎是處理橋梁巖溶地基最有效的方法。
(1)當橋梁地基上的溶洞較大,埋藏較深,但又不滿足頂板厚度檢算要求時,或當巖面溶蝕高差大于1m或溶洞洞穴平面、剖面尺寸大于1m者,可溶性巖層埋深在8m以上,基底巖層部分缺角且無法嵌補,明挖或水下施工壓漿有困難等情況均可采用樁基礎處理。
(2)巖溶發(fā)育,溶洞埋藏不深,溶洞高度在3m以上,或多層溶洞總深度在15m以內(nèi),且地下水不發(fā)育,則可采用挖孔樁基礎穿透溶洞,并探明樁底下2.0~3.0m內(nèi)應確無溶洞。挖孔樁樁身與基巖相接的側(cè)面上應加打牽釘。
(3)當樁基穿過多層巖溶層支立于堅固的巖層上時,不應考慮多層巖溶層對樁側(cè)起摩阻作用,因為巖溶層與樁側(cè)之間的摩阻作用,在本質(zhì)上不同于一般土與樁側(cè)之間的摩阻作用??刹扇「綦x措施,將多層巖溶層與樁壁之間分隔開,使樁基承受的軸向荷載全部作用于樁底的堅固巖層上,按柱樁設計。
(4)置于巖溶區(qū)溶槽或溶溝處的樁基,當樁穿過溶槽、溶溝內(nèi)的填充土支立于溶槽或溶溝底面的巖層上時,可按支立于一般巖層上的柱樁分析方法進行樁的內(nèi)力分析。樁的軸向容許承載力應根據(jù)溶槽或溶溝底面巖層的好壞(包括強度和縫隙等情況)來確定。如果溶洞頂板很薄,而溶洞內(nèi)的底面很深,且洞內(nèi)填充土屬于密實穩(wěn)定,具有足夠強度,則樁底可穿過溶洞的頂板置于溶洞內(nèi)的填充土層內(nèi),而不置于溶洞的底板上時,可按摩擦樁進行設計。
(5)對于樁尖下伏溶洞,是采取穿過溶洞還是樁尖立于溶洞頂,需根據(jù)檢算和經(jīng)驗設計。一般情況,若完整基巖頂板厚大于6m且頂板厚與溶洞孔徑之比大于2時,基底以下溶洞可以不處理,否則應采用樁基穿過溶洞。當鉆探深度達到40~50m仍找不到6m以上厚度的頂板時,要求樁側(cè)累計頂板厚度不小于5m且樁尖置于下層巖層上,支承頂板厚度不小于3m,嵌入巖層0.5m。
我國巖溶地基特別是多層巖溶地基分布很廣,對于巖溶地基上如何合理選擇基礎類型,是比較復雜的課題。本文根據(jù)巖溶的分布、形態(tài)及發(fā)育規(guī)律,探討了巖溶區(qū)橋梁基礎的穩(wěn)定性評價方法,提出了安全、經(jīng)濟、可行的處理方案,對巖溶區(qū)橋梁基礎的設計具有一定的工程參考意義。
[1]鐵道部第三勘察設計院.橋梁地基和基礎[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1.
[2]鐵道部第二勘察設計院.巖溶工程地質(zhì)[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84.
[3]李聰林.橋梁巖溶地基的處理方法[J].鐵道標準設計,2003(1):17-18.
[4]丘斌.巖溶地區(qū)橋梁樁基設計[J].鐵道建筑,2004(5):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