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黃金口背斜勘查區(qū)地質構造特征及對煤層的影響

      2015-08-25 12:12:50姚,陳
      四川地質學報 2015年4期
      關鍵詞:含煤北西北東

      舒 姚,陳 波

      黃金口背斜勘查區(qū)地質構造特征及對煤層的影響

      舒姚,陳波

      (四川省煤田地質局一三七隊,四川 達州 635006)

      通過黃金口背斜勘查區(qū)地質構造特征的描述,分析了研究區(qū)構造對含煤建造、煤層厚度和煤炭資源勘探的影響,認為構造對煤層的形態(tài)和分布有控制作用,在黃金口背斜軸部及構造復合部位形成的構造高點和煤層富集帶,區(qū)內斷層對煤層具有破壞作用,今后可加強地質工作,增加斷層對煤層破壞的了解程度,同時增加對煤層分布規(guī)律的掌握。

      煤層;構造特征;含煤建造;黃金口

      研究區(qū)位于四川省宣漢縣,區(qū)內煤炭資源勘查程度低,探明的煤炭資源儲量少,經過煤礦多年的開采和利用后,淺部資源已基本采完[1]。研究和分析區(qū)內地質構造特征及其對煤層的影響,以期為今后的煤炭資源勘查提供一定的地質依據。

      圖1 研究區(qū)大地構造位置圖

      1 研究區(qū)地質特征

      1.1大地構造位置

      從大地構造位置講,研究區(qū)位于揚子板塊北部邊緣,為川東弧形構造帶和大巴山弧形構造帶的交匯處(圖1)。川東弧形構造帶東起巴東—恩施—彭水一線以西的七曜山斷裂,西至開江—長壽一線以西的華鎣山斷裂,主體方向自南而北為北北東—北東—北東東,呈向北西方向凸出的弧形,為背斜緊密,向斜寬緩的隔擋式褶皺帶,在背斜軸部附近斷裂發(fā)育。大巴山弧形構造帶起于城口斷裂以北,向南延伸至河口—長壩場—溫泉井一線以南,由北向南構造變形相對減弱[2-3]。

      1.2地層

      研究區(qū)除了零星分布的第四系松散堆積層之外,全部為中生界地層,由老至新依次為:三疊系中統(tǒng)雷口坡組(T2l)、上統(tǒng)須家河組(T3xj)、侏羅系中下統(tǒng)白田壩組(J1-2b)、侏羅系中統(tǒng)千佛崖組(J2q)、沙溪廟組(J2s)。其中,三疊系上統(tǒng)須家河組(T3xj)為區(qū)內主要含煤地層。該組屬三角州、湖泊、沼澤和河流環(huán)境沉積,巖性主要由深灰色泥巖、頁巖、細粒砂巖、粉砂巖及煤層組成。

      1.3構造特征

      研究區(qū)處于川東弧形構造帶和大巴山弧形構造帶的交匯處,區(qū)內構造總體上可分為兩組,即北東向和北西向構造。區(qū)內主體構造為狹長狀的黃金口背斜,走向由南往北呈北東至北東東向展布。除此之外,次級構造總體呈北西向展布, F8斷裂以東部分褶皺和斷層表現出向西突出的弧形或近南北向形跡(圖2)。

      圖2 研究區(qū)構造綱要圖

      1.3.1北東向構造

      研究區(qū)北東向構造為區(qū)內早期構造,包括主背斜黃金口背斜(S1)和發(fā)育其翼部的F1、F2斷層。

      1)褶皺:研究區(qū)北東向褶皺有黃金口背斜(S1),從宣漢羅家坪往北東經毛坪到官渡(新華鎮(zhèn)),延至鐵礦壩受北西向構造阻擋而消失,總體上是一個從南至北由羅家坪、付家山、燈籠坪,金樹灣、鹽井壩及官渡等背斜組成。長約45km,研究區(qū)內長26km,由南往北呈北東至北東東向展布,軸向 28°~56°,略呈舒緩的“S”狀展布。背斜狹長不對稱,南東翼陡,傾角為45°~70°,北西翼緩,傾角為20°~45°,略具箱形特征。背斜軸被一系列北西走向斷層錯斷,軸線節(jié)節(jié)錯移,呈右列雁行斜列。核部出露最老地層為三疊系上統(tǒng)須家河組。黃金口背斜對研究區(qū)深部煤層的構造形態(tài)具有控制作用,并直接影響含煤建造的賦存情況。

      2)斷裂:分布于研究區(qū)南段,由北向南為F1、F2,發(fā)育在黃金口背斜兩翼至軸部,為逆斷層,斷層規(guī)模6.2~7.9m,斷層走向30°~80°,傾向NW,傾角30°~75°。地表主要表現為地層重復,通過野外觀察、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成果和鉆孔揭露,斷層淺部較緩,至深部變陡,對區(qū)內煤層均有破壞作用。

      1.3.2北西向構造

      為區(qū)內晚期構造,除五龍山背斜(S2)分布于研究區(qū)南端外,其余褶皺和斷裂主要分布于北段,由南至北褶皺有S3、S4、S5、S6、S7、S8、S9、S10、S11、S12、S13、S14,斷裂有F3、F4、F5、F6、F7、F8、F9、F10、F11、F12、F13、F14、F15。在北端近大巴山弧形構造帶區(qū)域,因構造應力調節(jié),部分褶皺和斷層呈向西突出的弧形或近南北向展布。

      1)褶皺:五龍山背斜(S2)西起側灣,于碥里頭被F1斷裂錯斷,向東至鐵山坡一帶與黃金口背斜相交,是區(qū)內最大規(guī)模的北西向褶皺,全長約36km,研究區(qū)內長4.5 km。背斜走向由西向東為北西逐漸變?yōu)楸蔽魑飨?,軸向20°~65°,背斜兩翼大致對稱,北東翼傾角19°~44°,南西翼傾角20°~50°,該背斜對煤層分布和深部構造形態(tài)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北西向的S2、S3、S4與北東向的黃金口背斜發(fā)現構造復合疊加,在構造復合部位多形成構造高點。除此之外,多數北西向的褶皺分布于研究區(qū)北段,延伸規(guī)模小,對煤層影響較弱。

      2)斷裂:為規(guī)模不大的逆斷層,對煤層的影響較小,其中F6、F8、F11、F14對煤層有一定的破壞作用。

      圖3 四川盆地晚三疊世含煤建造及煤層分布(據一三七地質

      2 構造對煤層的影響

      2.1構造及含煤建造

      研究區(qū)位于四川盆地北東部位,四川盆地屬于臺緣坳陷型聚煤盆地,在印支、燕山、喜山運動中,基底活動性較大、蓋層變形明顯,煤盆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構造破壞以及抬升和剝蝕,含煤建造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煤盆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構造破壞以及抬升和剝蝕。上三疊統(tǒng)沉積前,因印支運動,盆地上升為陸、遭受剝蝕,晚三疊世開始,四川盆地受擠壓開始沉降,由大陸架盆地逐漸轉化為陸內盆地,沉積了須家河組含煤建造,由于坳陷較深和被侏羅紀—第三紀蓋層的保護,而被較為完整的保存了下來。川東北地區(qū)晚三疊世含煤建造厚度300~600m左右,煤層厚度以薄煤層為主(圖3)。區(qū)內一般表現為背斜部位含煤,向斜部位多因上覆新地層較厚而賦存較深導致近期難以開采利用。盆地坳陷中心位于盆地西側或西南側,向東抬起,至川東北一帶坳深僅數百米,達縣、萬縣等地區(qū)有多處幅度約數十米至百米的小型坳陷,含煤建造埋藏淺,具有找煤的有利因素[2]。

      川東北地區(qū)晚三疊世含煤建造的構造基礎為一系列總體呈北東向的褶皺,聚煤作用形成與發(fā)展受先存構造所控制,煤層的總體呈北東向延伸。本次工作范圍處于川東北富煤帶達縣富煤區(qū)的北東緣,含煤建造厚度250~368m,平均311m,含煤1~6層(K1、K2、K3、K4、K5、K6),一般為3層,為薄煤層,其中K4煤層為區(qū)內大部可采煤層,煤層純煤總厚0.27~1.03m,平均厚0.51m;K2、K6煤層為局部可采煤層,K2煤層厚0~0.64m,平均厚0.19m;K6煤層厚0~0.84m,平均厚0.20m。

      從研究區(qū)晚三疊世含煤建造分析,區(qū)內煤系含煤層數較多,但可采煤層少,這與本區(qū)構造環(huán)境復雜、構造運動頻繁有關。本區(qū)域含煤建造構造基礎為褶皺帶,具有構造作用較為強烈,褶皺和斷裂發(fā)育且復雜的特點,因此不利于穩(wěn)定的聚煤作用。在含煤建造形成以后,受多次通過不同的構造邊界(川東構造帶、雪峰山構造帶、大巴山構造帶、米倉山構造帶)向工作區(qū)推進的構造運動[3-5],本區(qū)含煤建造受擠壓得以抬升的同時受到改造和剝蝕,煤系受到較大的破壞,煤層的連續(xù)性差,黃金口背斜含煤區(qū)呈相互孤立的情況(圖4),區(qū)內煤系含煤6層,多為不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層, K4煤層也僅為大部可采煤層,煤層連續(xù)性較差。

      2.2工作區(qū)構造對煤層的影響

      1)構造對煤層厚度的影響:研究區(qū)內褶皺構造對煤層厚度影響較顯著,區(qū)內褶皺構造是受水平擠壓條件下產生的,在形成過程中,水平擠壓使塑性較強的含煤地層物質容易流動,翼部受到較大的壓力使礦體向軸部移動,軸部變厚,兩翼煤層變薄。據鉆孔揭露,黃金口背斜軸部鉆孔ZK4-2揭露K4煤層厚度為0.62m,背斜兩翼鉆孔揭露該煤層厚度為0.40~0.58m,均比軸部煤層薄。

      2)斷層對煤層的破壞:研究區(qū)斷層是擠壓作用下的產物,斷層對煤層產生破壞,對煤田勘探和生產有較大的影響。研究區(qū)南端,表現為北東向的F1、F2斷層對煤層的破壞(圖5)。研究區(qū)北端,受大巴山構造帶的影響更為強烈,北西向構造逐漸發(fā)育,北西向的斷裂對煤層的影響成為了主要因素, 表現為F6、F8、F11、F14斷層對煤層的破壞。

      3)構造對煤層勘查的影響:本區(qū)域構造對煤層的影響表現為含煤地層形成之后,受強烈的構造運動使地層抬升后受到風化剝蝕作用,使含煤地層埋藏較淺甚至出露于地面,從而為煤炭資源的勘探和開發(fā)利用提供了有利條件。北西向和北東向構造進行復合疊加使含煤構造得以抬升,在構造復合部位多出現構造高點和煤層的富集,也使煤層埋深變淺,是找煤工作的有利的區(qū)域。但同時,含煤地層形成后,多次強烈的構造運動對煤系和煤層進行直接的改造作用,含煤地層因褶皺斷裂而改變了原始位態(tài)和分布面貌,煤炭勘探的難度增加。

      圖4 K4煤層可采范圍示意圖

      3 結論

      1)研究區(qū)主要含煤地層為三疊系上統(tǒng)須家河組,含煤建造形成后受構造運動影響,構造對煤層的形態(tài)和分布有控制作用,在黃金口背斜軸部及構造復合部位形成的構造高點和煤層富集帶。區(qū)內斷層對煤層具有破壞作用,今后可加強地質工作,增加斷層對煤層破壞的了解程度,同時增加對煤層分布規(guī)律的掌握。

      2)工作區(qū)含煤建造經歷了一系列的構造運動,受到改造和剝蝕,煤層受到破壞,連續(xù)性差,今后的找煤工作,可分為南、北兩區(qū)進行。

      圖5 研究區(qū)4號剖面示意圖

      [1] 蔣德池,堵寶成, 等. 四川省宣漢縣黃金口礦區(qū)煤炭普查報告[R]. 2012.

      [2] 四川省煤田地質局一三七隊. 川東北銅鑼峽背斜北段新華夏系與新北西向構造特征[R]. 1979.

      [3] 劉樹根,李智武, 等. 大巴山前陸盆地—沖斷帶的形成演化[M].地質出版社, 2006.

      [4] 丘元禧,張渝昌,馬文璞, 等. 雪峰山的構造性質與演化—一個陸內造山帶的形成演化模式[M]. 地質出版社,1999.

      [5] 張國偉,張本仁, 等. 秦嶺造山帶與大陸動力學[M]. 科學出版社,2001

      Ge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Huangjinkou Anticline Prospect Area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the Coal Beds

      SHU Yao CHEN Bo
      (No. 137 Geological Team, Sichuan Bureau of Coal Geology, Dazhou, Sichuan 635006)

      This paper has a discussion on ge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Huangjinkou anticline prospect area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the coal beds, believing that the coal beds are controlled by anticline, enriching in the anticlinal axis, and destroyed by faults.

      coal bed; tectonic feature; coal-bearing formation; Huangjinkou

      P618.11

      A

      1006-0995(2015)04-0510-03

      10.3969/j.issn.1006-0995.2015.04.007

      2014-09-30

      舒姚(1983-),女,四川廣安人,碩士研究生,工程師,從事地質構造研究、煤炭資源勘查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歡
      含煤北西北東
      基于工程實踐的火電廠含煤廢水集轉措施探討
      工程與建設(2019年5期)2020-01-19 06:22:30
      含煤地層的邊坡開挖穩(wěn)定性分析及防護研究
      中華建設(2019年5期)2019-07-05 07:44:38
      相山北部善堂庵地區(qū)北東向斷裂對鈾成礦的控制作用
      鈾礦地質(2019年1期)2019-03-01 02:48:50
      河北省壽王墳銀金多金屬礦地質特征及找礦標志
      西部資源(2018年5期)2018-11-06 10:30:44
      羅平金雞峰叢“種”在油菜花田間的群山
      “北西”系列愛情類型片的創(chuàng)新方式和本土化價值實現
      電影新作(2016年4期)2016-11-20 08:46:54
      過夜
      《北西2》瞄準華語愛情片新紀錄
      電影(2016年4期)2016-06-02 03:17:13
      昭蘇盆地含煤地層沉積環(huán)境及聚煤規(guī)律研究
      新疆地質(2015年3期)2015-12-10 05:08:33
      論黑龍江右岸北西向構造帶的確立及其對成礦的控制作用
      地質與資源(2015年5期)2015-04-21 06:17:04
      明星| 朝阳市| 金门县| 黔江区| 敦化市| 涞水县| 吴川市| 东平县| 泽库县| 上虞市| 双鸭山市| 宿松县| 泗水县| 施甸县| 美姑县| 凤山县| 澄城县| 云阳县| 南召县| 革吉县| 罗江县| 上高县| 和平区| 昆山市| 平利县| 绥宁县| 宁阳县| 宣化县| 寿光市| 芷江| 昌乐县| 衡阳市| 丰城市| 嘉黎县| 大连市| 皋兰县| 呼图壁县| 怀宁县| 怀化市| 锡林郭勒盟| 静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