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曉娜
俗話說“萬綠叢中一點紅”,寫作教學中的一點“紅”是什么呢?學習《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使我體會到這一點“紅”就是快樂習作。
快樂習作就是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周圍的世界,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周圍的世界,然后將自己的感受所得訴諸語言文字形式。寫作是“自鳴天籟”,是個人情感的心靈外化。
學生既然是寫作的主體,寫作教學就應以學生為本位,學生的寫作活動應是愉悅的。然而近些年來,習作教學出現(xiàn)了許多誤區(qū),并沒有真正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寫作內容不是心里話,而是假話、空話、套話、漂亮話。過去的習作教學命題要求太呆板、僵硬,限制了學生的表達熱情。例如,國慶前夕大多教師就會心血來潮,為學生出一個命題作文,如《歌頌祖國》或《輝煌的中國》《歷史悠久的中國》,結果大多數(shù)學生只是在稿紙上寫下了題目,就無話可寫了。有幾個學生即便寫了,也是空洞的文章,文筆顯得生硬呆板。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廊清迷霧,正本清源,為學生自主性習作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廣闊的空間,學生的興趣一旦被激起,猶如“骨鯁在喉,不可遏制”,情動而辭發(fā),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表達什么就寫什么。
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觀察是習作的前提。教師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能讓孩子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對直觀具體的事物、色彩鮮艷的畫面、生動有趣的故事,當學生說得有新意時要大力表揚;當學生說得不夠流暢時,允許他們坐下來想一想再說。即使學生說出一些別出心裁的想法或提出古怪的問題,也要肯定他們這種敢想敢做的精神,讓學生知道自己的觀點是有價值的。平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多注意積累。一般來說,學生課外時間有限,過分要求寫整篇文章,會讓他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學生平時可以進行多練筆,多記日記,多寫片段,把自己的感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這樣不僅可以得到一種精神享受和樂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寫作水平。為此,在平時作文教學中,我強調每位學生每天至少練筆一次,學生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的練習,筆頭熟了,素材也豐富了,有些內容還運用到作文中去,從而減輕了寫作的難度。學生完成一篇作文后,都希望從老師那兒了解到作文的結果,得到鼓勵。因此,教師一方面要及時地把信息反饋給學生,另一方面從詞、句、段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不同層次學生的習作優(yōu)點,使大部分學生都能從自己的每一次習作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和樂趣,從而促使學生的作文能力得到提高,促使學生的作文興趣得到進一步的培養(yǎng)和強化。
重視激發(fā)習作興趣,變“要我寫”為“我要寫”?!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睆牡湍昙墝懢渥?、寫話開始,就要激發(fā)學生興趣,這樣,寫話、習作就成為一種樂事,而不再是負擔,并想方設法將習作興趣長久地保持,這是教師要花心思經(jīng)常做的工作。
新課標指出:“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fā)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边\用追想,再現(xiàn)過去。通過引導追憶,讓學生把過去的人、事、物、景再現(xiàn)出來,以此來闡明現(xiàn)在的思想意識,如讓學生寫童年趣事、煩事等,由于所涉及的事都是自己熟悉、親身經(jīng)歷的,學生寫起來興致就會很高。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文章必須從真實的生活中產生出來,有了充實的生活才有好文章,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之不盡?!蔽覍Υ饲橛歇氱?,常常一遇偶然事件,就計上心來,不失時機地、別出心裁地指導學生練筆。
根據(jù)我校的二課活動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我與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自我服務性的活動,為學生的習作提供了素材。例如今年春天正是感冒的嚴重時期,同學們都想為感冒在家休息的同學做些什么。于是師生共同倡議,利用課余時間疊千紙鶴,為感冒的同學送去美好祝福。有些心靈手巧的學生不僅紙鶴做得精美別致,而且還在紙鶴上繪有山水畫、花鳥畫、水彩畫,使紙鶴錦上添花。一只紙鶴代表一個心愿,學生帶著這份美好的心愿,寫上一篇篇感人的、發(fā)自肺腑的文章。感冒的同學看到紙鶴和文章感動得潸然淚下。這樣,學生就會樂于動筆、樂于言筆,一篇篇優(yōu)美感人的文章很快躍然紙上。學生不僅為生病的同學獻上了愛心,還在不知不覺的生活實踐中用自己美好的心靈、靈巧的雙手豐富了課余生活,又為快樂習作提供了素材。同時還有助于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作文,可謂一舉多得。
作文形式多樣,內容生動有趣。又如我設計《假如我當××》問題作文,因為同學們知道“××”有選擇的余地,“××”可以是農民、廚師、醫(yī)生、解放軍、科學家、作家等職業(yè),“假如”一詞又未表肯定,他們猶如插上了聯(lián)想的翅膀,浮想聯(lián)翩。這樣學生寫作時將一個個未來的我“躍然紙上”,譜寫出一曲曲動人的理想贊歌。
葉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順序應該是我認識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瀾沖擊著我,我有說話的愿望,便想傾吐,于是文章就誕生了?!边@說明創(chuàng)作動力來源于對生活的熱情,來源于自主習作。如果下筆前沒有對事物的認知,沒有對心靈的體驗,沒有感情的波瀾,沒有自主的愿望,就不會寫出好的文章,就不會成為小作家。
快樂習作為學生提供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愿學生能在快樂的習作園地插上聯(lián)想的翅膀,自由地飛翔在天地間。
參考文獻:
朱小芳.如何讓小學生快樂習作[J].中國教育科研論壇,2011(15).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