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初,“母女合寫論文”一事鬧得沸沸揚揚,引發(fā)了社會對自主招生公信力的關注。2015年第2期《鄱陽湖學刊》上發(fā)表了一篇名為《安德烈·高茲的非物質理論》的論文,第一作者是18歲的華南科技大學附屬中學學生張某,第二作者則是她的母親、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博士生導師吳寧。張某撰寫的另一篇文章《論凝聚社會主義核"/>
時事引讀>>
2015年6月初,“母女合寫論文”一事鬧得沸沸揚揚,引發(fā)了社會對自主招生公信力的關注。2015年第2期《鄱陽湖學刊》上發(fā)表了一篇名為《安德烈·高茲的非物質理論》的論文,第一作者是18歲的華南科技大學附屬中學學生張某,第二作者則是她的母親、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博士生導師吳寧。張某撰寫的另一篇文章《論凝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愛國主義》,則刊登在2015年第4期《學習月刊》上,共同署名作者同樣是吳寧。于是,網友紛紛猜測吳寧幫助女兒以第一作者發(fā)文,是為了獲得某兩所大學自主招生的優(yōu)先資格。對此,吳寧回應稱,“我們是經得起檢驗的”。
素材聚焦1 母女不知避嫌,合寫引發(fā)爭議
在一個正常的社會里,人們是樂于見到天才的,18歲就在專業(yè)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本應令人稱奇,不料出現(xiàn)的卻是強烈的質疑聲。首先,母親吳寧就是研究該論文所涉及課題的教授;其次,吳寧的女兒在發(fā)表該論文后,剛好符合兩所大學的自主招生優(yōu)先條件。就目前而言,完成該論文時,其女兒究竟出力多少,顯然值得懷疑。退一步講,即便其女兒確實能力出眾,吳寧也應該避嫌。
素材聚焦2 自主招生論文,莫蹈造假覆轍
今年,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都提出了“在權威期刊發(fā)表文章或論文”的自主招生政策。讓我們擔憂的是,一旦發(fā)表論文的要求成為常態(tài),很可能會重蹈論文造假的覆轍。這不是危言聳聽。之前有報道說,在自主招生前夕,一些刊物表示想發(fā)論文的學生已經在排隊。然而,這條政策畢竟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高校不必因噎廢食,只要通過合格的流程進行檢驗,就能做到既選拔出優(yōu)秀的人才,又不會讓投機取巧者鉆了空子。
【考場仿真試題】請結合材料,以“規(guī)則”為話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
【范文片段示例】高三女生和博導媽媽合寫論文,一時間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究其原因,在于很多人認為其破壞了規(guī)則。當合寫的論文變成了大學的敲門磚,所發(fā)題材又是母親曾經的研究方向,還踩著自主招生審查的“節(jié)點”發(fā)表,這一系列巧合怎能不讓人質疑?假如學二代、星二代、富二代們,靠“拼爹、拼媽”侵蝕招生規(guī)則,那么高考的公平公正又將體現(xiàn)在哪里?規(guī)則面前永遠沒有旁觀者,我們都是踐行者、守護者,這對博導母女又豈能例外!
其他適用話題 誠信;教育公平;道德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