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松月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一種常見的良性腫瘤, 正常情況下基本無臨床癥狀, 少數(shù)存在陰道出血等癥狀。子宮肌瘤對人們生活質量的影響雖不明顯, 但一經感染便有可能引發(fā)一系列并發(fā)癥, 造成嚴重的后果, 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損害[1]。臨床上針對子宮肌瘤的治療大致可分為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 本文主要針對非手術藥物治療子宮肌瘤的療效做出探究。為探究科學合理的藥物對子宮肌瘤進行治療,本文通過對比兩組患者經分別治療后的治療效果來驗證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價值?,F(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本院進行診治的106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3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9~55歲, 平均年齡(36.71±6.10)歲;病程最短1年, 最長5年, 平均病程(2.51±1.27)年;肌瘤直徑2~10 cm, 平均肌瘤直徑(5.48±2.13)cm。對照組患者年齡28~55歲, 平均年齡(38.68±5.94)歲;病程最短1年, 最長5年, 平均病程(2.43±1.31)年;肌瘤直徑2~10 cm, 平均肌瘤直徑(5.39±2.16)cm。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及肌瘤直徑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 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觀察組:采用米非司酮治療。取米非司酮(12.5 mg)給予患者以口服的形式進行治療, 服藥頻率為1次/d, 療程為3個月。
對照組:采用雷公藤多苷治療。取雷公藤多苷(10 mg)給予患者以口服的形式進行治療, 服藥頻率為3次/d, 療程為3個月。
1.3 療效評定標準[2]顯效:患者經治療后子宮肌瘤基本或完全消失, 子宮大小恢復至正常范圍;有效:患者經治療后子宮肌瘤與治療前相比縮小幅度達60%以上, 子宮大小逐漸恢復;無效:患者經治療后子宮肌瘤無縮小跡象, 甚至增大, 子宮大小無變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分別實施為期3個月的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病情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觀察總有效率組(96.23%)明顯高于對照組(79.25%), 兩組總有效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對比[n(%)]
子宮肌瘤作為一種良性腫瘤, 對雌、孕激素具有一定的依賴性, 因此高發(fā)于生育年齡婦女群體。隨著近年來醫(yī)療科技的不斷發(fā)展, 人們對子宮的健康逐漸給予了足夠的重視,目前在臨床對于治療子宮肌瘤的相關研究日益增多, 有相關研究表明[3,4], 米非司酮用于治療子宮肌瘤不僅能夠減少對肌瘤的供血, 同時還能夠使子宮肌瘤在一定程度上縮小。本院特對此觀點進行了研究論證。
研究結果表明, 采用米非司酮治療的觀察組經治療后的總有效率(96.23%)高于采用雷公藤多苷治療的對照組(79.25%),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米非司酮應用于子宮肌瘤治療中具有能夠有效縮小子宮肌瘤的作用, 從而起到促進患者恢復健康的效果,具有在臨床進行廣泛推廣的價值。
[1]李素瓊.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46例臨床觀察.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3, 6(4):73-74.
[2]曾革.米非司酮治療72例子宮肌瘤療效分析.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12, 33(7):861-862.
[3]熊俊香.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觀察.當代醫(yī)學, 2012,18(15):147-148.
[4]王素芹.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腫瘤基礎與臨床,2013, 26(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