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五之人,庸常生活中,已經(jīng)很難有什么事再讓自己大喜大悲了。然而,9月28日,一件完全不在意料之中的大好事從天而降,還是讓自己狂喜了一回:這天下午,我收到了百歲老人馬識途寄給我的一幅字!
那天下午近4點,我正在座位上接聽一個電話,送報紙的女孩遞給我一封掛號信讓簽收。我把話筒挪開一些,瞥了一眼信封,一陣狂喜掠過心頭。只見這個牛皮紙信封下方印制的紅色大號宋體字寫著“四川省作家協(xié)會”,原來印上的地址被劃掉后用圓珠筆寫著“成都指揮街XX號 馬”。我驚叫了一聲:“我的天,這是馬老的來信!”隨即三言兩語結(jié)束了電話,小心翼翼用剪刀從右側(cè)剪開信封,取出一張折了幾折的宣紙,仔細展開,馬老寫給我的一個三尺條幅呈現(xiàn)在眼前!
這是馬老用他自己最擅長的變隸體所寫他自擬的一副很有名的對聯(lián):為天下立言乃真名士,能耐大寂寞是好作家。上款寫著“韓磊同志雅正”,落款為“二0一四年七月 百歲叟 馬識途”。對聯(lián)聯(lián)首鈐一朱文閑章,大致呈三角形,為“馬識途百歲后作”,落款“馬識途”三字下方蓋有“識途老馬”白文名章一枚。
當時的情形現(xiàn)在想來有些可笑,我已四十大幾的人,卻像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忽然得到了一件稀罕又好玩的玩具,迫不及待地要向伙伴們炫耀一番似的。我激動地從座位上站起身,大聲說:“同志們,我有個大好事,跟大家宣布一下??!馬識途老先生給我寄來了一幅字!”辦公室同事一聲驚呼,紛紛圍攏過來,一同分享喜悅。
集思想、學養(yǎng)、風骨、閱歷、人望于一身的老者或大家,往往成為一方水土的精神象征。上海過去有王元化,現(xiàn)在有沙葉新,廣州有袁偉時,武漢有劉道玉,四川有馬識途和流沙河,他們是一城一地的文化重鎮(zhèn)和精神高地,不僅受到當?shù)刂R文化士人的敬重,在全國也得到廣泛認可。
馬識途生于1915年,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大,是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職業(yè)革命家,也是一位著名作家和書法家。
本來,我跟馬老生命中沒有任何交集,最多只是讀過他的兩本書。一本是前些年讀過的《滄桑十年》,一本是姜文根據(jù)他的小說拍出電影《讓子彈飛》大熱之后,我買回家中的《夜譚十記》。但是,有些事就是這么怪。今年5月24日,“馬識途百歲書法展”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隆重開幕,馬老的好朋友——98歲高齡的李銳應邀參加,李銳讓家人打電話,要我陪他前往。于是,我就這樣見到了馬老,不僅見到了他掛滿展室的書法珍品,聽到了他不帶片紙的精彩發(fā)言,而且有幸為他拍攝了約200張珍貴的照片。這些照片上有王蒙、鄧友梅、鐵凝等著名作家,還有馬老大學時代的好朋友、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王漢斌等人。當然,照片的主角和中心人物還是馬老。
那次書法展之后,我有感而發(fā),寫了一篇小稿《嘿,這老頭兒真棒》,發(fā)在《中國電力建設(shè)報》副刊上,記述此次盛事,并簡單介紹了馬老跟李銳的交往及詩詞唱和。再后來,我陸陸續(xù)續(xù)在網(wǎng)上看到許多關(guān)于馬老百歲書法展的新聞報道,可那些網(wǎng)上的照片大多不如我手頭的精彩。
想到這些照片可能老人需要,我便產(chǎn)生了一個念頭。
于是,我將自己拍攝的照片精心挑選了20余張,統(tǒng)一洗成七寸,并寫了一封信,將照片寄給了原本素不相識的馬老。同時隨信寄去的,還有發(fā)表拙作的報紙四份,請馬老“一并留作紀念”。事實上,我的信只是向馬老表達敬意,并略談了自己讀《滄桑十年》及《夜譚十記》的感想,壓根兒沒有開口向馬老求字的意思,更沒有指望已經(jīng)百歲的老人給我復信的一丁點想法。此后的幾個月,自己也就漸漸淡忘了此事。
后來,從報刊和網(wǎng)上,我仍然不斷看到馬老的大量報道,獲知他的許多信息?!豆饷魅請蟆房l(fā)了他的長篇專訪,《北京青年報》刊發(fā)了馬老的整版報道,中央電視臺節(jié)目主持人朱軍專程前往成都,也對馬老進行了訪問。
年中,馬老和他103歲的三哥馬士弘同時出版了百歲回憶錄,馬老的名為《百歲拾憶》,哥哥的名為《百歲追憶》。
還是年中,馬老在接受《光明日報》采訪時,談到了自己的五年計劃——這可是一位百歲老人的五年計劃??!他說,要把自己現(xiàn)有的一些作品好好整理一下,另外還在構(gòu)思一本書,寫書的材料和書名都想好了,叫《那樣的時代那樣的人》,“計劃2015年完成”,想把他一生交往的名人、文人、友人、家人和凡人五種人都收進去,每種人十來個,共五六十人。包括周恩來、朱德、劉少奇、鄧小平等,記述馬老與他們見面或往來的事情。馬老強調(diào)說:“我就是要說真話,不說真話我就不寫?!?/p>
在接受朱軍采訪時,馬老說,父親家教甚嚴,自己這一輩子受益最多的是八個字:膽大心細,智圓行方。馬老說:“這八個字我一生受用。”
……
也許驚喜正在于此,恰恰是因為自己沒有任何對馬老題字、回信的奢望,因此,當9月28日意外收到馬老的書法作品時,才會有那樣近乎失態(tài)的大喜。
因為一些特別的人、特別的事,平淡的生命偶爾會掀起些波瀾、增添一抹亮色,內(nèi)心也因此變得豐盈快樂!
我已是奔五之人了,偶爾還會大喜甚至狂喜,說明自己還不太老——至少心態(tài)如此。我為此感到高興。
馬老的饋贈不僅是我珍貴的禮物,更是自己生命中一段難忘的記憶!謹記于此,以備忘。
遙祝馬老健康長壽!
責任編輯:鄧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