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告別了驕陽似火、大汗淋漓,迎來了秋高氣爽、心曠神怡,金九銀十對于農(nóng)民伯伯意味著五谷豐登,對于濃情蜜意的新人們來說也是抱得美人歸的絕佳時刻?!伴L長久久”“十全十美”,中國人做事喜歡討彩頭,嫁娶風(fēng)俗這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刻自然就更為講究。
“喜氣羊羊”民族風(fēng)
蒙古族人在其彪悍的外表下藏著一份俠骨柔情,婚禮自然也有自己獨(dú)到的表達(dá)方式。蒙古族談婚論嫁是在金秋開始,在那片廣袤無垠的土地上,羊是他們最好的伙伴。
訂婚之日,男方要給女方送煮整羊一只;吉日當(dāng)天更是要宰牛殺羊慶祝;娶親時要向女方家敬獻(xiàn)“碰門羊”;婚宴通常是全羊席,新郎還要接受掰羊脖子的考驗。說起這掰羊脖頗為有趣,主要是為了試試新郎力氣的大小。伴娘為了戲弄新郎,會將一根鐵棍子巧妙地插進(jìn)羊脖骨髓里。新郎如果事先經(jīng)人指點,就會識破天機(jī),取出鐵棍,很容易地將羊脖子掰斷。有的新郎不明真相費(fèi)盡力氣,結(jié)果羊脖絲毫無損,又急又羞,更免不了被伴娘取笑一番。
“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大草原的雄渾壯麗與牛羊成群相得益彰,造就了純樸蒙古人的那些原生態(tài)的愛情故事。
茶香四溢的撒帳文化
江西湖口一甲村一戶周姓人家正在忙碌,貼喜字,掛彩紙,農(nóng)村的婚禮雖然樸實但不缺少熱鬧。三拜九叩大禮之后,新娘子進(jìn)門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給公婆敬茶。在當(dāng)?shù)?,敬茶是很重要的禮節(jié),代表最崇高的敬意,敬茶之后公婆要包一個大紅包放在茶盤里叫做茶禮。
進(jìn)入洞房后,親戚朋友要對新娘進(jìn)行撒帳,新郎要回避。撒帳是我國很多地方都有的習(xí)俗,一般是將紅棗、花生、栗子撒在新娘身上祝她早生貴子。而在湖口卻是將大米、花生和茶混在一起撒向新娘,代表長長久久,生活美滿。撒帳的人一邊撒,一邊嘴上還要念念有詞:“一撒風(fēng)調(diào)雨順,二撒國泰民安,三撒五男二女,四撒七子團(tuán)圓,各位師傅不要慌不要忙,打起鑼鼓鬧洞房?!?/p>
古時“萬里茶道”的喧囂似乎已經(jīng)離開人們很遠(yuǎn)了,但是每逢喜慶之時卻總能發(fā)現(xiàn)茶的影子,茶葉已經(jīng)融入了湖口人每一個重要的日子。
“重行花燭”慶金婚
“重行花燭”是廣東一種奇特的風(fēng)俗,非常之講究。要符合“重行”的條件才有資格舉行,除了結(jié)婚滿60年這個基本條件外,還必須妻子原配;兒子、媳婦、女兒、女婿、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須齊全;老夫妻身體硬朗;家庭經(jīng)濟(jì)較寬裕。因為能具備這些條件的人不多,故而顯得“重行花燭”這種儀式特別的珍貴。
張爺爺和張奶奶的金婚婚禮訂在9月初的一個周末。重行婚禮那天,張奶奶如新婚一樣打扮,頭戴鳳冠,身穿大紅褂,從“娘家”坐花轎到達(dá)“夫家”時,出門迎接的不是“新郎”,而是兒子和女婿。老夫老妻拜過天地、祖宗后,二老面朝大門落座,由一位從親鄰中請來的“十全命”老太太陪伴。此時堂前鼓樂高奏,喜炮齊鳴,兒、媳、女、女婿、孫子、孫女、外孫子、外孫女上堂叩拜。親戚朋友上前祝賀,老夫老妻起身還禮,俗稱“吃暖房酒”。
雖是“再行”婚禮,但婚宴毫不能馬虎。第一道為甜食,最后一道也是甜食,稱為“頭尾甜”,取從頭甜到尾的吉祥意義。甜品既有名貴的燕窩,也有金瓜芋泥、馬蹄蓉等。當(dāng)天的宴席把這些食材做成甜品拼盤,名曰“金玉滿堂”,不僅顏值高,營養(yǎng)還不賴。
婚姻不僅僅是我們愛得有多烈,更是我們走得有多遠(yuǎn)?;槎Y的盛大代替不了婚姻的和美,幸福美滿的生活需要有草原般廣闊的胸懷,村民般恬淡的內(nèi)心,這樣才能多子多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