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戈
治治官員特權(quán)病
□羽戈
反“四風”深入開展,從嚴治黨成為一種政治新常態(tài),而一些干部身上的“不適應癥”也越來越明顯。最近,有媒體發(fā)文稱,機場貴賓廳關(guān)閉,使河北一名縣委書記犯了難,他雖坐過無數(shù)次飛機,一旦親自登機,卻不知如何訂票、取票、換登機牌,還感嘆“我比剛進城的農(nóng)民還懵懂,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
難得他自承不如農(nóng)民。吾國的官員,有時會抱怨民智未開、民眾素質(zhì)低下。事實上,有些問題往往不在民智,而在官智。官智未開的一大表現(xiàn),即把所有問題都推到民眾頭上。要論證這一點,可隨機挑選官員與民眾各一名,令他們不名一文,丟在陌生環(huán)境中,看看最終誰能生存下來,生活得更好。
要挑中那名懵懂的縣委書記,也許就不用比了。其實他也并非孤例。據(jù)相關(guān)媒體報道,有一些官員,倘使其親力親為,去醫(yī)院不知怎么掛號、乘公交車不知如何投幣刷卡、參加培訓會走錯教室……我則親見一些官員,不知如何摘水蜜桃,不分草魚與鯽魚,最絕的一個,能喝出拉菲的年份,自己卻不會開紅酒,折騰了半晌,還把手指劃破了。
行動能力的退化,只是一方面。相形之下,思考能力的退化,更為可怕。如有些官員“患上秘書依賴癥,沒有人代擬講稿、安排事宜,就不會說話、不會寫文章,甚至不會思考”。這絕非危言聳聽。君不見,一些新聞發(fā)布會、聽證會或答記者問,問題和答案,幾乎都是提前備好,倘有人猝然發(fā)問,臺上的官員便不知所措,語無倫次,以至氣急敗壞,戟指怒目。
古有“富貴病”之說,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動輒指斥民眾“何不食肉糜”,皆可歸入此列。不過,官員不會登機、不會掛號等,卻非區(qū)區(qū)富貴病所能解釋,而當視作特權(quán)病、制度病。慣于享受特權(quán),必將逐漸喪失正常的生活能力,干部生活能力不足的背后,是權(quán)力的無所不能。
我想起了一張照片。應是一場會議,一名年輕女郎端坐臺下,金鏈、染發(fā)、眉頭高挑、態(tài)度倨傲,氣質(zhì)不似善類,面前除了礦泉水,還有一塊桌牌,上書四字:首長隨行。隨行就隨行罷了,還要堂而皇之,標識出來,可見地位之高,以及對首長生活的重要性,難道無此隨行,首長就寢食難安,寸步難行,生活不能自理嗎?不妨說,首長隨行正是特權(quán)泛濫的一個注腳,在此背后,權(quán)力萬能與官員無能,恰成對照。
說及官員的種種無能與首長隨行的崛起,正可從一定意義上解釋,為什么在災難來臨之際,要“讓領(lǐng)導先走”。試想,假如大難臨頭各自飛,以領(lǐng)導的身體狀況,未必能跑過那些學生;縱使跑過了,未必能找到消防通道呢。
廢除特權(quán),任重道遠。對官員而言,最大的難題,我以為不在意識,而在身體。譬如裁撤了“首長隨行”,不再推行“讓領(lǐng)導先走”,恐怕一些官員必須學會自己跑路、自己登機、自己掛號,自己打傘……所以現(xiàn)在要求官員與時俱進,不單頭腦要進步,身體也得進步。唯有如此,當災難降臨,才能憑借過硬的身體素質(zhì)逃出生天,顧全自己。
(摘自《廉政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