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輝
吳師孟,湖南平江人,1927年參加革命并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任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一團軍需主任,1939年任新四軍第一支隊軍需主任,1941年任新四軍第二師軍需主任。
吳師孟擔任新四軍第二師軍需主任后,積極組織了部隊的軍需工作。這時,由于國民政府停發(fā)軍餉和軍需物資,嚴密封鎖軍用品及糧食與醫(yī)藥用品,二師后勤供應極端困難。吳師孟帶領軍需人員挑起了籌集軍需的重擔。1941年6月8日,中央軍委下達了《關于兵工建設的指示》,指出“在與日寇戰(zhàn)斗中,槍械子彈繳獲較少,而國民黨不會再發(fā)彈藥。因此,我各根據地對兵工建設應有正確的原則和注意。”遵照中央軍委指示,二師建立軍工部,吳師孟擔任軍工部部長。他二話沒說,挑選了軍工模范吳運鐸等于1941年9月由鹽埠區(qū)趕到淮南,在高郵縣金溝區(qū)平安鄉(xiāng)(現江蘇省金湖縣)山地里,白手起家,土法上馬,克服種種困難創(chuàng)辦兵工廠。
吳師孟非常尊重吳運鐸,任命他為兵工廠廠長,同他一道努力突破制造軍火的難題,攻克材料、技術等難關。他們多次共同試驗,開諸葛亮會。沒有原料,就去鄉(xiāng)村收集破銅爛鐵和木炭等,刮土硝,熬制炸藥;沒有廠房,就租用老百姓的房子,并搭一些木棚子;缺少技術人才,就招聘能工巧匠,拜有技術的人為師。吳運鐸非常能干,刻苦鉆研,吳師孟慧眼識英才,充分發(fā)揮吳運鐸的模范作用。終于很快建起了一個有150多名工人的兵工廠。
他們反復試驗攻關,由開始只能制造土炸藥,到制造出合格的子彈、手榴彈,進而能造迫擊炮彈,月產子彈2500發(fā)、手榴彈600枚、迫擊炮彈66發(fā),有力地保證了部隊的急需。他們并不以此為滿足,仍繼續(xù)實行技術革新,改進炮彈的質量,不斷提高殺傷力和命中率,為打擊日本侵略者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長期的艱苦奮斗,導致吳師孟積勞成疾,患了嚴重的肺病,但他仍以抗戰(zhàn)為重,雖然??┭恢梗瑓s始終不停息地工作著,終因過度操勞,病倒在戰(zhàn)斗崗位上,直到最后一刻還惦記著軍工生產。1942年8月,吳師孟在江蘇淮陰地區(qū)盱眙縣去世,時年43歲。新四軍二師為他舉行追悼會,司令員張云逸致悼詞,高度評價了他為革命、為抗戰(zhàn)所作的貢獻和公而忘私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