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內(nèi)裕子
一只兔子和猴子跳入小河游水嬉戲,另一只兔子則和青蛙在一旁玩起了相撲——好一派生機勃勃的大自然景象,這就是作于800年前日本平安時代(794-1192年)的《鳥獸戲畫》,堪稱日本繪畫藝術(shù)的國寶,也充滿了許多令人好奇的謎題。
傳承畫卷的京都高山寺被收錄在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中,這座古剎因擁有日本最古老的茶園而聞名遐邇。高山寺從學問寺發(fā)展而來,其中典藏了許多佛教經(jīng)典、書籍和美術(shù)作品。說到高山寺,就不得不提它的中興之祖——明惠上人。明惠是鐮倉時代華嚴宗的僧人,在高山寺潛心修行佛法,培養(yǎng)弟子,在承久之亂(鐮倉前期的天皇后鳥羽上皇欲打倒鐮倉幕府反而戰(zhàn)敗的戰(zhàn)亂)中保護流離失所的女人,發(fā)起宗教活動等,受到許多人仰慕。
相比同時代的法然(日本凈土宗創(chuàng)始人),明惠的知名度并不高,卻吸引了眾多作家的關(guān)注。川端康成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儀式上發(fā)表的紀念演講《美麗的日本的我》,就以明惠和道元(日本佛教曹洞宗創(chuàng)始人)的和歌開場。其后,隨筆家白洲正子和心理學家河合隼雄也編著了介紹明惠的書。
明惠自19歲起便堅持記錄自己的夢境,成書《夢記》,創(chuàng)作和歌,這些充滿魅力的事跡使得他艱苦的修行人生光彩熠熠。他的美術(shù)作品反映了他的思想,是佛教繪畫寶庫中一顆個性十足的寶石。
手冢治蟲也贊不絕口
自2009年起,人們對《鳥獸戲畫》進行了為期4年的解體修繕,修繕過程中又有許多新發(fā)現(xiàn)。這部可謂日本最負盛名的畫卷,卻不知是何人出于何種目的而作,主題是什么……包括繪制成卷的來龍去脈在內(nèi),謎題實在太多。正因如此,不光是研究學者、作家,就連普通民眾也不斷向它挑戰(zhàn),企圖解開謎團,但真相至今也未能浮出水面。僅明治時代(1868年至1912年)之后,圍繞《鳥獸戲畫》的論述研究或解說書籍就有近200部之多。
已故的著名漫畫家手冢治蟲也為之震撼不已。不久前電視臺重播手冢于1982年參與錄制的“星期天美術(shù)館/我與《鳥獸戲畫》”節(jié)目,在網(wǎng)上引發(fā)了熱議。在該節(jié)目中,手冢以漫畫家獨有的視角,講述了《鳥獸戲畫》的線條與現(xiàn)代漫畫作品中相通的表現(xiàn)力等,熱情洋溢地介紹了日本繪畫藝術(shù)國寶的魅力。他還親自執(zhí)筆畫了兔子,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節(jié)目中,手冢還說起了一個趣聞。已故的法國漫畫家墨比斯當年訪日時,手冢為他展示《鳥獸戲畫》后,墨比斯欽佩地問道:“這個作家還活著嗎?”可見《鳥獸戲畫》經(jīng)久不衰的魅力。
年輕的現(xiàn)代美術(shù)家田中望說:“《鳥獸戲畫》不僅繪制背景神秘,而且與當時末法思想(佛教中的一種悲觀消極思想,指佛教必然走向消亡)蔓延的社會現(xiàn)狀聯(lián)系緊密,令人興致勃勃?!逼鸪跛皇且驗樽约阂伯嬃嗽S多兔子,有人說他的筆觸和《鳥獸戲畫》很像,才想要嘗試解謎的。他還說:“我十分好奇如何才能畫出這樣既具有宗教性,又包含社會批判意義的作品來?!?/p>
《鳥獸戲畫》之謎
《鳥獸戲畫》名聲在外,但謎題諸多,以為它只有一卷的大有人在。實際上它是由甲、乙、丙、丁4卷組成的。研究學者們公認它是在12-13世紀由多名作者繪制而成的畫卷。
首先,我們來看最有名的甲卷,后面幾卷無論從圖像、主旨還是故事性來看,都源于甲卷。甲卷入選過日本教科書,描繪的是擬人化的動物玩著各種游戲、大興禮儀的形象。想必其中不少兔子和青蛙相撲,兔子追著猴子跑的畫面都令很多日本人記憶猶新吧。甲卷共描繪了11種平安時代可以在日本看到的動物:兔子、青蛙、猴子、鹿、狐貍、豬、貓、老鼠、野雞、黃鼠狼和貓頭鷹。
享受畫卷的節(jié)奏
進入乙卷,氣氛和結(jié)構(gòu)出現(xiàn)了巨大變化,16種動物躍然紙上,仿佛成了一部野生動物圖鑒。乙卷前半部分描繪了牛、老鷹、狗、雞等日常可見的動物;后半部分則描繪了犀牛(一說是靈龜)、豹、大象等不在日本生息的動物,還有麒麟、龍等古人想象中的靈獸。繪畫的內(nèi)容和甲卷一樣,講述的不是一個連續(xù)的故事。
畫作背景的花草樹木、連綿不絕的土坡等都和甲卷相通。對于如此巧妙的自然描寫,畫家山口晃說:“這疏密有致的節(jié)奏打動了我。盡管看似漫不經(jīng)心,《鳥獸戲畫》里的花草樹木,乃至莖葉的弧度,都以絕妙的角度互相重疊,這畫法實在精彩。一句話總結(jié)這個畫家的技法,就是‘技藝高超’……雖說是用墨作畫,卻不是清一色的黑。畫巖石時手法較模糊,使之看上去更堅硬;畫流水時的筆觸則是自然的粗細和濃淡,顯得流水自在。欣賞時會發(fā)現(xiàn)素材的持久性和難以再現(xiàn)的透明感?!?/p>
乙卷還描繪了許多動物親子的畫面,且比普通的動物圖鑒更加有趣。從這一特征出發(fā),界內(nèi)有人認為甲卷后半部分與乙卷的畫師為同一人。
探明之謎
丙卷前半部分被稱為《人物戲畫》,而后半部分則是《動物戲畫》,所繪主題截然不同。在《人物戲畫》中,描繪了人們下圍棋、玩雙六、搔首撓耳的場面;在《動物戲畫》里,又描繪了許多動物擬人的場面,它們在賽馬、祭禮、蹴鞠,雖說是擬人化了,但與甲卷相比,《動物戲畫》部分更保留了幾分動物的天性。
前后兩部分迥異的畫面是否為同一人所做?再者,作者在卷末寫道“秘藏繪本也/十四張也”,寫明14張,卻與實際張數(shù)不同,曾經(jīng)也是一大疑點。這一謎題后來在平成年代的修繕中得以揭曉。人們在《人物戲畫》的背面發(fā)現(xiàn)了《動物戲畫》的痕跡,之后再利用剝離技術(shù),剝開里外兩層,此卷為兩層戲畫粘貼而成的真相水落石出。
上述謎題只是冰山一角,《人物戲畫》和《動物戲畫》誰是正面、誰是背面?兩部是同一時期所做嗎?作者是誰?這些謎題尚待人們一一解開。
超越時間的畫卷
《鳥獸戲畫》最后一卷即丁卷,是以人物為主體的畫卷,描繪了侏儒、法事、騎射等畫面。它是在甲丙兩卷畫作主旨的基礎(chǔ)上繪制而成,也有說法是將前幾卷由動物演繹的禮儀、游戲再用人類演繹一遍。能欣賞到這種結(jié)構(gòu)之妙也正是丁卷的有趣之處。丁卷節(jié)奏明快,山口分析道:“說不定是在觀眾面前即興畫出來的?!毕啾惹?卷,丁卷筆觸渾厚,從登場人物衣服的不同畫法就可窺得作者的技藝水平,以及丁卷當時是應作畫約定所作。
《鳥獸戲畫》一度被認為是由鳥羽僧正(天臺宗僧人)所繪,但實際上是由不同畫師,歷經(jīng)不同年代所繪之物。學習前人的畫作并獲得靈感,然后繪制新畫,這超越時空的繪畫接力競技也是《鳥獸戲畫》的魅力所在。山口說:“欣賞《鳥獸戲畫》時,可以感受到畫家繼承先人畫作、繼續(xù)創(chuàng)作新畫的一種特有的幸福感?!?/p>
[編譯自日本《AERA》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