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乃清
“我已活得夠長命,惟一怕的是跨過最后一關(guān)的一剎那。我是個無神論者,現(xiàn)在則好奇另一個世界是什么樣?”
12月19日,93歲的作家董鼎山在紐約溘然長逝,他多年向讀者吹送的西窗之風也永遠停息了。
董鼎山1922年生于浙江寧波,小名濟渭,是著名翻譯家董樂山之兄,1945年畢業(yè)于上海圣約翰大學英國文學系,1947年赴美深造,先后獲得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碩士、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學碩士。他歷任報刊編輯、紐約市立大學教授、紐約華文作家筆會會長,因上世紀80年代在《讀書》雜志撰寫“西窗漫記”專欄為大陸知識界所熟悉。
自2013年起,董老已幾乎不能出門,時常跌倒,腿腳烏青。今年2月,愛妻病重,他一度宣布封筆:“懷了無比沉痛的心情,向多年來的讀者們告別,結(jié)束將近八十年的‘寫作癖好’?!备鎰e信中,董老公布了自己的電子郵箱,文末感懷:“再會了,讀者朋友們。如有來訊,將使我非常開心,以解除我的寂寞?!?/p>
董鼎山(1922-2015),浙江寧波人,知名作家、英美文學兼亞洲資料專家
滬上著名主持人曹可凡回憶:“多年前曾陪同董先生參觀剛落成的上海大劇院,他儒雅的氣質(zhì)和博學的才智令人印象深刻;董先生夫婦鶼鰈情深,太太過世后,董先生一度心灰意懶,對生活失去信心,但最終寫作拯救了他?!?/p>
董鼎山14歲開始在寧波《時事公報》副刊發(fā)文,以《論戰(zhàn)時寧波中等教育》一文轟動當?shù)貙W界。1947年他曾以令狐彗為筆名出版短篇小說集《幻想的地土》,許多女讀者成了他的粉絲?!爱敃r女朋友不少。其實,我對逢場作戲似的言情創(chuàng)作并不重視,我重視的是用堅衛(wèi)筆名發(fā)表在柯靈所編報刊上的散文?!?/p>
17歲起,董鼎山已是柯靈主編的《淺草》、《萬象》等副刊的小將,赴美后他曾為雷震主編的《自由中國》撰稿,英文著作散見于《紐約時報》、《巴黎評論》等,此外,他還為美國出版的《世界作家辭典》陸續(xù)撰寫了茅盾、巴金、老舍等中國作家小傳。
“巴金是我的啟發(fā)師,他的《電》令少年的我觸了電一樣的感動;柯靈是我的尊師,他是第一個發(fā)表我少年時的散文的一位;馮亦代是我的良師,他恢復與鼓勵了我對中文寫作的興趣?!?/p>
董鼎山于1979年恢復中文寫作,上世紀80年代先后在《讀書》上介紹了“字典中還找不到的‘后現(xiàn)代主義’”、卡爾維諾的幻想小說、“意識流”、《麥田里的守望者》、美國越戰(zhàn)文學、“垮了的一代”三始祖及阿根廷文豪博爾赫斯等。
“我青年時的寫作也是以散文、詩、小說開始。上了年紀后我已沒有心意構(gòu)設想象故事,同時我又深感讀書時間短促,便把寫作興趣轉(zhuǎn)移到書評及作家雜論方面。”文集《西窗拾葉》中,他閑話歐美文壇:從掙扎的猶太作家到雙層桎梏下的黑人女作家;從??思{的黃昏之戀到海明威的初戀;從亨利·詹姆斯復雜的性心理到亨利·米勒最后的羅曼史……
1987年年末,董老第一時間引薦了《紐約時報》資深記者赫勃·密特剛即將面世的新作《危險的檔案資料:揭露與美國偉大作家們作對的秘密戰(zhàn)爭》。“我手癢癢地要把它的大概內(nèi)容介紹給中國讀者,因為我發(fā)現(xiàn)了任何社會文學創(chuàng)作界的一個宇宙性特征:掌權(quán)者總是要管束人的思想的;創(chuàng)作家總是要盡力擺脫桎梏、渴求自由的?!?/p>
去世前兩個月,董老還撰文介紹了紐約摩根圖書館舉辦的海明威遺稿展。在晚年著作《紐約客隨感錄》中,他曾寫過《海明威自殺的真相》:“須知,1950年代冷戰(zhàn)時期造成美國社會恐共慌,一些具有自由思想的作家與藝術(shù)家們都上了黑名單,常被FBI暗中盯梢,或戴高帽子……海明威沒有發(fā)神經(jīng)病,他確是被民主美國的秘密警察首腦逼死的?!?/p>
出于對寫作和分享的熱愛,董老惦念祖國讀者,一直寫到了生命的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