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綠舒
相信大家都聽過“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這句話,可是,那些同時養(yǎng)兩條或更多條狗的人群中有人觀察過狗之間的互動嗎?最近,有兩個研究團隊的發(fā)現,可能要改寫“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這句話了。
維也納獸醫(yī)大學的兩位科學家在研究狼與狗的群體行為后發(fā)現,雖然很多人認為狗群之間存在著合作關系,而狼群之間則是下位者需要服從上位者,但研究的結果卻指向了相反的方向。
科學家使用了圈養(yǎng)的狼與混種狗(mixed breed)來進行這個實驗。這些狼與狗從10天大時就被帶到奧地利的狼科學中心開始飼養(yǎng),讓它們習慣有人類在周圍的生活。等長大一些的時候,便開始把它們分為四群,每群從兩只到六只不等,讓它們習慣跟同類結伴生活——當然,這時候狗群、狼群會開始發(fā)展出它們的社會行為。
接著,研究人員開始進行不同項目的測試。
首先,是“用餐挑戰(zhàn)”??茖W家把一條低階的狗(或狼)與一條高階的狗(或狼)配對,但是只給一碗食物。測試的結果發(fā)現,對狗來說,每一次都是高階的狗“整碗端去”;但是對狼的測試結果則是:大家都享受得到食物。
在成群尋找食物的測試中,科學家還發(fā)現,當狼群對于哪里有吃的存有不同的意見時,狼會互相以眼神交換意見,最后少數會服從多數。但是,當類似的狀況在狗群中發(fā)生時,領頭犬永遠都要求低階的狗要服從它的決定。
其他科學家也有類似的研究成果。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科學家Monique Udell,就對10條有人飼養(yǎng)的狗、10條由動物之家?guī)С鰜淼牧骼斯芬约?0匹圈養(yǎng)的狼的行為進行了對比研究。
她給這些動物一罐香腸,看它們是否會自己想辦法在兩分鐘之內把它打開。結果10匹狼里面有8匹順利完成任務,但是沒有一條狗完成任務——有些連試一下的欲望都沒有。
但有趣的是,當同樣的任務給小狗的時候,小狗卻可以在兩分鐘之內打開。這表示狗并不是缺乏智慧或技能來打開這個罐子。而當成年的狗被主人要求“去打開這個罐子”時,有些狗也可以順利完成任務。
這顯示了什么?這說明狗狗不能打開罐子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它在“等命令”——等待主人下令。對照前面在奧地利獸醫(yī)大學的結果,顯示了狗之間的互動是存在著階級的,而狗在與人之間的互動中,可能也有階級的存在?;蛟S在狗狗們的眼中,人其實是“領頭犬”。
雖然這個發(fā)現對一些馴狗人來說可能是晴天霹靂,但是,畢竟當初人類馴養(yǎng)狗的時候,對狗的要求是“服從命令”而非“作朋友”。因此,狗群之間的互動,也不過就是呈現人與狗互動的另一種方式罷了。只是當沒有主人存在時,“領頭犬”便轉換為下達命令的角色。
當然,這兩個研究有一些地方還值得討論。
兩個研究中,為了觀察的方便,研究者都不約而同地使用了圈養(yǎng)的動物;誠然圈養(yǎng)的動物在進行測試上比較方便,但是野外的狗群與狼群是否也是如此互動,可能需要進一步的野外觀察記錄才能確定。
再者,雖然在奧地利的研究中使用了混種狗,但是純種狗的品系如此之多,混種狗的品種來源也就無法被追溯,因此其結果也不一定能代表大部分的狗。就如另一位動物行為學家James Serpell提到,他們發(fā)現貴賓狗與拉不拉多狗在結成群體時的行為,就跟德國牧羊犬大不相同。
那么,究竟狗狗是人類的朋友還是仆人?對此,不知道養(yǎng)兩條或更多條狗的朋友們能否提供一些觀察心得?(來源:科學松鼠會 責任編輯/南之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