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皮影戲影偶中的雷公形象

      2015-09-10 07:22:44江玉祥
      文史雜志 2015年3期
      關(guān)鍵詞:雷公雷神

      江玉祥

      目前,中國民間傳統(tǒng)皮影戲的演出日見稀少,然而皮影戲影偶的出售在某些地方卻形成了市場。市場上出售的皮影戲影偶,有的皮薄如紙,紅紅綠綠,像剪紙一樣,一看便知不適用于演出之用,那是現(xiàn)代民間藝人雕刻的旅游紀(jì)念品;有的皮質(zhì)稍厚,顏色深暗,造型奇特,多為神怪,號稱明代和清代古影,索價(jià)甚昂,那是當(dāng)成文物古董在眩人眼目,瞄準(zhǔn)的買家多半為外賓和民間藝術(shù)收藏者。這樣一來,怎樣鑒別老影偶和新影偶,便成了當(dāng)下影戲研究者和收藏者亟待探索的課題。鑒別影偶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一種為:類型比較法,就是從影偶造型,剖析其構(gòu)圖的依據(jù),再從影偶構(gòu)圖依據(jù)的時(shí)代來確定一件所謂“古影”(俗稱“老皮影”)可能出現(xiàn)的年代上限。本文僅以中國皮影戲影偶中的雷公形象來闡釋影偶鑒定之類型比較法。

      一、雷公的傳說及形象的演變

      雷(靁),本為空中激電所發(fā)之響聲。原始人類對自然的敬畏,產(chǎn)生對天空中電閃雷鳴自然現(xiàn)象的崇拜、神話和信仰。甲骨文“雷(靁)”字最初含閃電之形,或曰“天火”;故“當(dāng)雷之擊時(shí),或燔人室屋,及地草木”[1];或曰:雷聲隆隆,“謂天之怒”,“怒用口”[2],故雷之甲骨文初字從口。又曰“相扣而音鳴者,非鼓即鐘也”[3],故殷周銅器銘文雷(靁)字又從田,本為圓圈套十字,象鼓面之形(見圖一)。《論衡·雷虛篇》曰:“《禮》曰:‘刻尊為雷之形?!怀鲆蝗耄磺簧?,為相校軫(絞紾)則鳴,校軫之狀,此象類之矣。”許慎《說文解字》:“靁,從雨畾,畾,象囘轉(zhuǎn)形。籀文靁,間有囘。囘,靁聲也?!秉S暉注:“古器多以‘囘’為雷,‘囘’即‘回’字,亦取屈伸校軫之義。”劉盼遂案:“‘校軫’為‘絞紾’之借,……是絞、紾二字皆以狀雷之出入屈伸之容也?!盵4]殷周銅器上的雷紋(囘紋)由此得名。

      天能發(fā)怒,則天有靈。原始人相信冥冥之中有一個(gè)司雷之神。這個(gè)司雷之神(雷神)像什么樣子呢?從古至今民間流傳的神話故事中所見雷神的形象有雷獸、半人半獸(雷怪、精靈)和雷祖(即人形的雷神)三大類。茲按載籍時(shí)間順序,排列材料于下:

      1.《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曰:“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fēng)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惫弊ⅲ骸袄撰F即雷神也,人面龍身,鼓其腹者。橛猶擊也?!?/p>

      《大荒東經(jīng)》這里明明說雷神原是一種狀如牛、黑色、無角、一足的神獸(夔),以雷獸之皮為鼓,以雷獸之骨敲擊鼓,便發(fā)出雷聲。郭璞所謂“人面龍身,鼓其腹者”,乃是晚于雷獸的傳說,已進(jìn)入半人半獸階段。

      2.《山海經(jīng)·海內(nèi)東經(jīng)》:“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在吳西。”《史記·五帝本記》正義引此經(jīng)云:“雷澤有雷神,龍身人頰,鼓其腹則雷。”《淮南子·地形訓(xùn)》:“雷澤有神,龍身人頭,鼓其腹而熙?!备哒T注:“鼓,擊也。熙,戲也?!崩咨袂脫糇约旱亩瞧?,發(fā)出聲響,以此為樂。

      3.雷公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楚辭·遠(yuǎn)游》:“左雨師使徑侍兮,右雷公而為衛(wèi)?!睎|漢王逸《楚辭章句》注雷公句曰:“進(jìn)近猛將,任威武也。”“近猛將”,近似于猛將,即人形化的神。到底雷公的造型何等模樣,王逸言之未詳。

      4.【東漢】王充著《論衡》卷六《雷虛篇》曰:“圖畫之工,圖雷之狀,累累如連鼓之形。又圖一人若力士之容,謂之雷公,使之左手引連鼓,右手推[椎][之],若擊之狀。其意以為,雷聲隆隆者,連鼓相扣擊之意也;其魄然若敝裂者,椎所擊之聲也;其殺人也,引連鼓相椎,并擊之矣?!薄袄坠^不懸于天,足不蹈于地,安能為雷公?飛者皆有翼,物無翼而飛謂仙人。畫仙人之形,為之作翼。如雷公與仙人同,宜復(fù)著翼。使雷公不飛,圖雷家言其飛,非也;使實(shí)飛,不為著翼,又非也。夫如是,圖雷之家,畫雷之狀,皆虛妄也?!?/p>

      由王充《論衡·雷虛篇》可見,東漢畫工筆下的雷公形象為:“圖雷之狀,累累如連鼓之形。又圖一人若力士之容,謂之雷公,使之左手引連鼓,右手推[椎][之],若擊之狀?!?/p>

      王充特別以“雷公頭不懸于天,足不蹈于地”,“使實(shí)飛,不為著翼”,斥“圖雷之家,畫雷之狀,皆虛妄也?!庇纱艘嗫芍M管《楚辭·遠(yuǎn)游》和《山海經(jīng)》中有“羽人”、“羽人之國”,那是指“人得道,身生毛羽也”、“羽人,飛仙也”[5],直至東漢時(shí)代,畫工圖畫雷公,尚無翅膀。中國傳說中的雷公長出了翅膀,據(jù)西方學(xué)稱乃是從印度鷹神迦樓羅那里演變而來的。[6]按照唐罽賓國三藏大德般若力譯《迦樓羅及諸天密言經(jīng)》所說“迦樓羅,天竺方言,唐云金翅鳥”,就是中國的金翅大鵬鳥或大鵬金翅鳥。

      5.【晉】干寶撰《搜神記》卷十二:“晉扶風(fēng)楊道和,夏于田中值雨,至桑樹下,霹靂下?lián)糁?,道和以鋤格,折其股,遂落地,不得去。唇如丹,目如鏡,毛角長三寸余,狀似六畜,頭似獼猴?!?/p>

      6.【唐】段成式撰《酉陽雜俎》前集卷之八:“處士周洪言,寶歷中,邑客十余人,逃暑會飲。忽暴風(fēng)雨,有物墜如玃(jué,大猴),兩目睒睒(shǎn,眨巴眼)。眾人驚伏床下。倏忽上階,歷視眾人,俄失所在。及雨定,稍稍能起,相顧,耳悉泥矣。邑人言向來雷震,牛戰(zhàn)鳥墮,邑客但覺殷殷(憂傷)而已?!保ā短綇V記》卷三百九十四《周洪》)

      7.【唐】李肇撰《國史補(bǔ)》卷下:“雷州春夏多雷,無日無之。雷公秋冬則伏地中,人取而食之,其狀類彘(豬)。又與黃魚同食者,人皆震死。亦有收得雷斧、雷墨者,以為禁藥?!?/p>

      湘西苗族洪水神話中的雷公名叫果叟,雖然住在天上,但卻是苗民果本的好朋友,常到他家吃酒飯。據(jù)說人吃了雷公的心,可以醫(yī)病。他被人設(shè)計(jì),從屋頂?shù)碌?,被捉住后,罩在大鍋?nèi),關(guān)在鐵倉里。雷公最怕鹽,果本準(zhǔn)備去買鹽來腌死他。后來,雷公從果本子女手中騙得火子,便逃走了。他報(bào)復(fù)人類,打雷下雨,一連七天七夜,下得洪水滔天。[7]雷公怕鹽,看來其原型還是豬一類的動(dòng)物。至今,苗族殺豬祭祀雷鬼,還忌用鹽。

      8.【唐】房千里《投荒雜錄·雷公形》:“嘗有雷民因大雷電,空中有物,豕首鱗身,狀甚異,民揮刀以斬,其物踣地,血流道中,而震雷益厲,其夕凌空而去。自后揮刀民居物頻為天火所災(zāi)。雷民圖雷以祀者,皆豕首鱗身也?!盵8]

      9.【唐】張讀撰《宣室志》:“唐長慶中,蘭陵蕭氏子,以膽勇稱??陀蜗娉?,至長沙郡,舍于仰山寺。是夕,獨(dú)處撤燭,忽爆雷震蕩檐宇,久而不止。俄聞西垣下窣窣有聲。蕭恃膂力,曾不之畏,榻前有巨棰,持至垣下,俯而撲焉。一舉而中,有聲甚厲,若呼吟者。而連撲數(shù)十,遂聲絕,風(fēng)雨亦霽。笑喜曰:‘怪且死矣。’迨曉,西垣下睹一鬼極異:身盡青,傴而庳,有金斧木楔,以麻縷結(jié)其體焉,瞬而喘,若甚困狀。于是具告寺僧觀之,或曰:‘此雷鬼也,蓋上帝之使耳。子何為侮于上帝,禍且及矣?!镏腥司呱旗胫6矶茪怅只蓿运轮邪l(fā),出戶升天,鬼亦從去,既而雷聲又興,僅數(shù)食頃方息。蕭氣益銳,里中人皆以壯士名焉?!保ā短綇V記》卷三百九十四《蕭氏子》)

      10.【唐】張讀撰《宣室志》:“唐貞元年(中),宣州忽大雷雨,一物墮地,豬首,手足各兩指,執(zhí)一赤蛇嚙之。俄頃,云暗而失,時(shí)皆圖而傳之?!保ā短綇V記》卷三百九十三《宣州》)

      11.【唐】裴铏著《傳奇·陳鸞鳳》:“唐元和中,有陳鸞鳳者,海康人也。負(fù)氣義,不畏鬼神,鄉(xiāng)黨咸呼為‘后來周處’。??嫡撸欣咨駨R,邑人虔潔祭祀,禱祝既淫,妖妄亦作。邑人每歲聞新雷日,記某甲子,一旬,復(fù)值斯日,百工不敢動(dòng)作,犯者不信宿必震死,其應(yīng)如響。時(shí)海康大旱,邑人禱而無應(yīng),鸞鳳大怒曰:‘我之鄉(xiāng),乃雷鄉(xiāng)也。為神不福,況受人奠酹如斯;稼穡既焦,陂池已涸,牲牢饗盡,焉用廟為?’遂秉炬爇之。其風(fēng)俗,不得以黃魚彘肉相和食,食之亦必震死。是日,鸞鳳持竹炭刀,于野田中以所忌物相和啖之,將有所伺。果怪云生,惡風(fēng)起,迅雷急雨震之。鸞鳳乃以刀上揮,果中雷左股而斷。雷墮地,狀類熊、豬,毛角,肉翼青色,手執(zhí)短柄剛石斧,流血注然,云雨盡滅。鸞鳳知雷無神,遂馳赴家,告其血屬曰:‘吾斷雷之股矣,請觀之。’親愛愕駭,共往視之,果見雷折股而已。又持刀欲斷其頸,嚙其肉;為群眾共執(zhí)之,曰:‘霆是天上靈物,爾為下界庸人,輒害雷公,必我一鄉(xiāng)受禍?!娮揭埋?,使鸞鳳奮擊不得。逡巡,復(fù)有云雷,裹其傷者,和斷股而去。沛然云雨,自午及酉,涸苗皆立矣?!?/p>

      12.【五代·蜀】杜光庭撰《錄異記》:“唐潤州延陵縣茅山界,元和春,大風(fēng)雨。墮一鬼,身二丈余,黑色,面如豬首,角五六尺,肉翅丈余,豹尾,又有半服絳視,豹皮纏腰,手足兩爪皆金色,執(zhí)赤蛇,足踏之,瞪目欲食,其聲如雷。田人徐俐忽見,驚走聞縣。尋邑令親往睹焉,因令圖寫,尋復(fù)雷雨翼之而去。”(《太平廣記》卷三百九十三《徐俐》)

      13.【五代·蜀】杜光庭撰《神仙感遇傳·葉遷韶》:

      葉遷韶者,信州人也。幼年樵采,避雨于大樹下。忽見雷公為樹枝所夾,奮飛不得,樹枝雷霹后卻合。遷韶為取石揳開枝間,然后得去。仍愧謝之曰:“約來日卻至此可也?!比缙溲?,明日復(fù)至樹下。雷公亦來,以《墨篆》一卷與之曰:“此行之可以致雷雨,祛疾苦,立功救人也。我兄弟五人,要雷聲喚雷大雷二,必即相應(yīng)。然雷五性剛躁,無危急之事,不可喚之?!弊允切蟹掠?,咸有殊效。嘗于吉州市中醉,太守擒而責(zé)之,欲加凌辱。遷韶于階下大呼雷五一聲,時(shí)中旱,日光猛熾,便震霹靂一聲,人皆顛沛。太守下階禮接之,請為致雨。信宿大霔,雨澤遂足,因?yàn)檫h(yuǎn)近所傳。游滑州時(shí),方久雨,黃河泛,官吏柀(bǐ,離析)水為勞,忘其寢食。遷韶以鐵札長二尺,作一符,立于河岸之上。水涌溢堆阜之形,而沿河流下,不敢出其符外,人免墊溺,于今傳之。人有疾請符,不擇筆墨,書而授之,皆得其效。多在江浙間周游,好啗葷腥,不修道行,后不知所之。(【宋】張君房編《云笈七籤》卷一百一十二)

      14.【宋】洪邁撰《夷堅(jiān)丙志》卷七《揚(yáng)州雷鬼》:“上官彥衡侍郎,家居揚(yáng)州。夫人楊氏白晝在堂中與兒女聚坐,忽雷雨大作,奇鬼從空隕于地,長僅三尺許,面及肉色皆青,首上加幘,如世間幞頭,乃肉為之,與額相連。顧見人,掩面如笑。既而觀者漸眾,笑亦不止。頃之,大霆激于屋表,云霾晦冥,不辨人物,倏爾乘空而去?!?/p>

      15.【宋】洪邁撰《夷堅(jiān)丁志》卷八《南豐雷媼》:“南豐縣押錄黃伸家,因大雨,墮雷媼于廷。擾擾東西,蒼黃失措,發(fā)茁然,赤色甚短,兩足但三指,大略皆如人形。良久,云氣斗暗,震電閃爍,遂去不見?!?/p>

      16.【明】宋濂等撰《元史》卷七十九《輿服志二·儀仗》:

      雷公旗,青質(zhì),赤火焰腳,畫神人,犬首,鬼形,白擁項(xiàng),朱犢鼻,黃帶,右手持斧,左手持鑿,運(yùn)連鼓于火中。

      17.【明】謝肇淛撰《五雜組》卷一《天部一》:“今嶺南有物,雞形肉翅,秋、冬藏山土中,掘者遇之,轟然一聲而走,土人逐得,殺而食之,謂之雷公。余謂此獸也,以其似雷,故名之耳。彼天上雷公,人得而食之耶?”

      從【晉】干寶撰《搜神記》、【唐】段成式撰《酉陽雜俎》、【唐】李肇撰《國史補(bǔ)》、【唐】房千里《投荒雜錄》、【唐】張讀《宣室志》、【唐】裴铏著《傳奇》、【五代·蜀】杜光庭撰《錄異記》和《神仙感遇傳》、【宋】洪邁撰《夷堅(jiān)丙志》和《夷堅(jiān)丁志》,至[明]謝肇淛撰《五雜組》,這些多為志怪筆記小說所載的雷公皆為鬼怪,其狀似六畜野獸,有的雖是人身,但也只有手足兩指(爪)或兩足三指;其頭或似豬、或似雞、或似犬、或似熊、或似猴(獼猴、玃);有的長了肉翅(翼),有的卻為鱗身;有的身二丈余,有的又長僅三尺許。它們常伴雷電霹靂而出現(xiàn),常常被人捉住,甚至可像腌豬肉一樣被人制伏??傊鼈儭吧w非常鱗凡介之品彚匹儔”[9]的怪物。內(nèi)中值得注意《元史》卷七十九《輿服志二·儀仗》中雷公旗上的雷公造型已接近明清民間所描繪的雷公,唯“犬首,鬼形,白擁項(xiàng),朱犢鼻”與后世雷公畫像不同。

      18.明代神魔小說《封神演義》《西游記》《北游記》中的雷神、雷公、雷震子。

      從清末學(xué)者王闓運(yùn),至現(xiàn)代學(xué)者張政烺、胡適、柳存仁等,均認(rèn)為具有道教的背景,佛教的影響,充滿了三教歸一思想的百回本神魔小說《封神演義》,成書于明朝嘉靖年間。據(jù)張政烺先生考證,此書作者是一個(gè)開首是儒生、后來做了道士,晚年傾心佛教密宗的揚(yáng)州府興化縣人陸西星(字長庚)。《封神演義》第十回說,姬昌(文王)在去商都朝歌的路上,至燕山遇見一場滂沱大雨,霹靂交加,須臾云散雨收,日色當(dāng)空,聽見古墓旁有孩子的哭聲,眾人循聲而尋,發(fā)現(xiàn)一嬰孩“面如桃花,眼有光華”。姬昌大喜,便將其收為第100個(gè)兒子。此時(shí),終南山玉柱洞練氣士云中子出現(xiàn),以為“雨過雷鳴,將星出現(xiàn)”,愿意將這個(gè)嬰孩抱上終南山,以為徒弟。因其雷過現(xiàn)身,取名“雷震”。第二十二回稱七年后,姬昌從朝歌逃出,臨潼關(guān)遇險(xiǎn),云中子派雷震子下山救父,這時(shí)雷震子的相貌已變成:面如藍(lán)靛,發(fā)似朱砂,巨口獠牙,眼似銅鈴,光華閃閃,兩脅長出肉翅,手持一條黃金棍。云中子“隨將雷震子二翅左邊用一‘風(fēng)’字,右邊用一‘雷’字,又將咒語誦了一遍。雷震子飛騰,起于半天,腳登天,頭望下,二翅招展,空中俱有風(fēng)雷之聲”。后來,雷震子在姜子牙手下屢建奇功。

      “雷震子”,即雷公的兒子之意。第一百回中說,“后來李靖、金咤、木咤、哪咤、楊戩、韋護(hù)、雷震子,此七人俱是肉身成圣”。所以《封神榜》中沒有他們的名字。

      《封神演義》第九十九回“姜子牙歸國封神”說,聞仲(聞太師)被封為“九天應(yīng)元雷神普化天尊”,率領(lǐng)雷部二十四員催云助雨護(hù)法天君,這二十四位天君正神是:鄧天君、辛天君、張?zhí)炀?、陶天君、龐天君、劉天君、茍?zhí)炀吿炀?、秦天君、趙天君、董天君、袁天君、李天君、孫天君、柏天君、王天君、姚天君、張?zhí)炀?、黃天君、金天君、吉天君、余天君、閃電神(即金光圣母)、助風(fēng)神(即菡芝仙)。

      聞仲(聞太師),在《封神演義》中的造型是:三只眼,額中那一只神目睜開,白光現(xiàn)尺余遠(yuǎn)近;身穿紅色道袍;坐騎墨麒麟,電眼閃光,馳騁千里;手持一對金鞭,這金鞭原是兩條蛟龍化成。雙鞭按陰陽,分二氣,且有風(fēng)雷之聲。他就是后來中國民間宗教信仰中的雷祖。過去鄉(xiāng)村神廟所塑的雷祖身穿紅袍,額中有一只神目,同《封神》中聞太師造型別無二致(圖二)。雷祖管理雷部,雷部有二十四員催云助雨護(hù)法天君,第一員鄧天君諱忠,原為聞太師伐西岐路過黃花山收服的鄧辛張?zhí)账膶⒅鲗ⅰM瑯映蓵诿鞔腥~的吳承恩著《西游記》第四十五回說,鄧天君管領(lǐng)雷公(圖三)、電母。雷祖→雷部二十四天君→雷公→雷震子,就是這么一張雷神譜系,成了明、清直至近現(xiàn)代中國民間信仰的雷神造型依據(jù)。雷祖(聞仲)是人神造型,雷公和雷震子始終是半人半獸的精靈造型

      明神宗萬歷十五年(1587年)以后成書的《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出現(xiàn)了“五雷神”。從該書所附明刻板畫圖像看,五雷神包括雷祖(或?yàn)槔撞苦囂炀?、雷公、風(fēng)伯、雨師和電母?!独L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雷公造型為:猴頭著冠,身穿官袍,兩手籠袖,背生雙翅。(圖四)

      稍后,明余象斗《北游記》第十七回說,雷神廟中的五雷神,皆有姓名,乃是:周昌、趙廣、史定、劉澤、裴漸,“要自己相打,才有雷聲”。五雷神的主人是雷主,姓鄧名成,號為天君,在太華宮住。“天君于廟門大喝一聲,手執(zhí)令牌一照,五雷神跪于天君面前。天君用手向南方一指,指出五個(gè)雷公,尖嘴雞翅,手執(zhí)尖槌近前,那五位變出真形卻只是五個(gè)鼓。”[10]原來五個(gè)雷神,即五個(gè)鼓變化而來。

      19.[清·道光]李光庭著《鄉(xiāng)言解頤》卷一《天部》九《雷》:“《易·說卦》:‘震為雷,為長子?!l(xiāng)人雷公爺之稱,或原于此乎?然雷公之名,其來久矣。《素問》:‘黃帝坐明堂,召雷公而問之曰:子知醫(yī)道乎?對曰:誦而頗能解,解而未能別,別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焉?!炙幹杏欣淄?,雷矢也。梨園中演劇,雷公狀如力士,左手引連鼓,右手推(持)椎若擊之狀?!秶费a(bǔ)》:雷州春夏多雷。雷公秋冬則伏地中,人取而食之,其狀類彘。其曰雷聞百里,則本乎震驚百里也。曰雷擊三世,見諸說部者甚多?!蹲髠鳌吩弧痣婑T怒’,又曰‘畏之如雷霆’。故發(fā)怒申飭人者曰雷,受之者遂曰被他雷了一頓。晉顧愷之憑重桓溫。溫死,人問哭狀,曰聲如震雷破山,淚如傾河注海。故見小孩子號哭無淚者曰乾打雷不下雨。曰打頭雷,仲春之月雷乃發(fā)聲也。曰收雷了,仲秋之月雷始收聲也。宴會中有雷令,手中握錢,第一猜著者曰劈雷,自己落實(shí)者曰悶雷。至于鄉(xiāng)人聞小考之信,則曰又要雷同了。不知作何解?!?/p>

      李光庭這段關(guān)于“雷”的鄉(xiāng)俗鄉(xiāng)言材料,我最關(guān)注的是:清代“梨園中演劇,雷公狀如力士,左手引連鼓,右手推(持)椎若擊之狀?!笨芍宕鷳騽∥枧_上的雷公造型同于東漢王充著《論衡》卷六《雷虛篇》中的雷公形狀。

      20.[清·光緒]黃伯祿輯《集說詮真》:“今俗所塑之雷神,狀如力士,裸胸袒腹,背插雙翅,額具三目,臉如赤猴,下頦長而銳,足如鷹鸇,而爪更厲,左手執(zhí)楔,右手持槌,作欲擊狀。自頂至傍(膀),環(huán)懸連鼓五個(gè),左足盤躡一鼓,稱曰雷公江天君。又塑電神像,其容如女,貌端雅,兩手各執(zhí)鏡,號曰電母秀天君。廟中置此二像,鄉(xiāng)民然燭焚香,極其誠敬。噫!妄甚矣!雷豈鼓聲,電豈鏡光哉?好事者圖此二像,亦可謂想入非非也矣?!?/p>

      黃伯祿(1830—1909),江蘇海門人,是上海徐家匯天主教會中學(xué)術(shù)淵博、著述豐富的著名華籍耶穌會士。他撰寫的《集說詮真》《集說詮真續(xù)編》有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上海慈母堂排印本。他所說“今俗所塑之雷神”,即是他所處的光緒末年,民間雷神廟、城隍廟中所塑的雷公像。清代神廟中的雷公塑像和戲劇舞臺上的雷公扮相,給了近代中國皮影雕刻藝人以創(chuàng)作的靈感和模特兒,于是便產(chǎn)生了傳統(tǒng)皮影戲中的雷公和雷震子(圖五)的影偶造型。

      二、傳統(tǒng)皮影戲中的雷公和雷震子的影偶造型比較

      中國傳統(tǒng)皮影戲影偶中的雷公造型約可分為兩大類四種型式:

      第一大類,北方皮影中的雷公,多為整張亮皮子雕刻的雷公云朵。其中又分兩種型式:

      1.單刻雷公云朵皮片。其雷公造型完全如《集說詮真》所描述:“狀如力士,裸胸袒腹,背插雙翅,額具三目,臉如赤猴,下頦長而銳,足如鷹鸇,而爪更厲,左手執(zhí)楔,右手持槌,作欲擊狀。自頂至傍(膀),環(huán)懸連鼓五個(gè),左足盤躡一鼓?!?/p>

      2.五雷神云朵皮片。皮刻云朵上從右至左并排刻著雷祖、雨師、風(fēng)伯、雷公、電母五位雷部神。其中雷公(圖六)造型也是“狀如力士,裸胸袒腹,背插雙翅,額具三目,臉如赤猴,下頦長而銳,足如鷹鸇,而爪更厲,左手執(zhí)楔,右手持槌,作欲擊狀”;唯不見連鼓,可能遮掩于云朵之中。

      北方皮影中的雷公云朵,演出時(shí)藝人手持云朵皮片在亮子(影幕)后面晃動(dòng),伴之鼓聲、閃電光,以達(dá)到電閃雷鳴的效果。

      第二大類,南方皮影中的雷公,系雷公和連鼓分開刻成兩件影偶。

      1.雷公單獨(dú)作雷震子用,手足雙翅都能活動(dòng);雷公和連鼓重疊,貼在亮子背面,可以旋轉(zhuǎn),伴之緊鑼密鼓、閃電火光,演出效果尤佳。川北皮影中的雷公和雷震子影偶便是如此。

      2.光董董的燈影把子(上身裸露的影偶軀干)插雷公頭,無雙翅,這是模仿戲曲舞臺上的雷公扮相,成都皮影中常見這種雷公和雷震子影偶。(圖七)

      以上兩類四型中國皮影戲影偶中的雷公造型依據(jù),一是歷代神話傳說中的雷公形象,二是明代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的聞仲(聞太師)和雷震子的肖像描寫,三是清代以來民間廟宇中塑的雷神像,四是近代戲曲舞臺上演的傳統(tǒng)神話劇中的雷公扮相。特別三、四兩條更是民間皮影雕刻藝人創(chuàng)作皮影畫稿的直接依據(jù)。

      通過文獻(xiàn)和影偶實(shí)物的類型比較,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中國皮影戲影偶中的雷公造型時(shí)代上限早不過清代,市面上所謂“老皮影”多是清代晚期和民國年間的作品。應(yīng)該說明的是那些以新充舊的冒牌貨不在本文論述之列,那是很容易辨別的,只不過今天我不說而已。

      注釋:

      [1][2][3][4]黃暉撰《論衡校釋》卷六《雷虛篇》,中華書局1990年2月第1版,第294—312頁。

      [5]宋·洪興祖撰《楚辭補(bǔ)注·遠(yuǎn)游》“仍羽人于丹丘兮”句注,中華書局1983年3月第1版,第167頁。

      [6][美]霍爾著《東西方圖形藝術(shù)象征詞典》,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年5月北京第1版,第96頁。

      [7]凌純聲、芮逸夫著《湘西苗族調(diào)查報(bào)告》,民族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第93頁,第168—171頁。

      [8]《說郛》宛委山堂藏板120卷本卷二十三,[明]陶宗儀等編《說郛三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0月第一版,第四冊,第1107頁。

      [9]唐·韓愈《昌黎集》十八《應(yīng)科目時(shí)與人書》:“天池之濱,大江之濆,曰有怪物焉,蓋非常鱗凡介之品彚匹儔也?!?/p>

      [10]明·余象斗等著《四游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月新1版,第205頁。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

      猜你喜歡
      雷公雷神
      雷公與數(shù)學(xué)家
      Thor’s well雷神之井
      “雷神”雄起
      雷神出擊
      雷神太子
      雷神太子III
      雷神太子
      雷公奇遇記
      奧秘(2014年12期)2014-12-16 21:38:36
      雷公奇遇記之兩面國
      奧秘(2014年7期)2014-09-10 07:22:44
      雷公奇遇記之方便國
      奧秘(2014年8期)2014-08-30 21:36:59
      泽州县| 西盟| 安远县| 汉阴县| 平顶山市| 双江| 绥滨县| 周口市| 东乡族自治县| 海宁市| 青阳县| 阿坝县| 浦北县| 克什克腾旗| 海阳市| 莱芜市| 壤塘县| 蒙城县| 赣州市| 嘉鱼县| 正安县| 石门县| 开江县| 华安县| 霍州市| 苗栗县| 云阳县| 龙海市| 阳江市| 桂林市| 宣恩县| 谷城县| 鲁山县| 濉溪县| 应用必备| 绵竹市| 绥棱县| 咸阳市| 响水县| 会宁县| 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