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橋
有這樣一群人,近年來一直活躍在人們視線里。他們或三五人,或幾十人,因為相近的閱讀興趣、閱讀目標等常常相聚在一起,他們可能是成功的企業(yè)家,也可能是某個行業(yè)的精英白領,還可能是帶著幼年孩子的媽媽或還在學校里讀書的學生等等。
他們因為一個一個小團體,從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這個“團體”就是近年來,活躍在各大城市的大大小小的讀書會。這些自發(fā)的民間讀書會的蓬勃興起,成為一種新時尚。
蓬勃發(fā)展的民間讀書會
如今,在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在內的各大城市里,自發(fā)組織舉辦讀書會,已經成為一種時尚風潮。
這些以抱團讀書為目的的民間讀書會,有的是以學術文化為主題,有的是女性意識為主題,還有的是親子閱讀,有的是社區(qū)閱讀,有的是社會賢達的閱讀等等。
在這種共同閱讀的氛圍里,大大小小的讀書會,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據不完全統(tǒng)計,僅在上海,目前就有大大小小的讀書組織3 萬多個,小有規(guī)模、較為知名的讀書會也有近百家。而在北京地區(qū),活躍度較高的讀書會高達150 家左右,在這些小有規(guī)模的讀書會里,成立3 年以上的讀書會就占據了半數。
要說規(guī)格最高的,當數商界大佬任志強和王巍牽頭組織的“金融博物館讀書會”。幾年下來,金融博物館讀書會不僅口碑良好,而且越辦越好,讀書會在企業(yè)家圈子中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諸如馬云、柳傳志、俞敏洪、史玉柱等這些響當當的企業(yè)家名人都是這家讀書會中的一員。
還有一些傳統(tǒng)媒體人也紛紛加入籌辦讀書會行列,比如由中華工商時報副總編輯張志勇牽頭發(fā)起的大象讀書會,雖然該讀書會成立僅半年時間,但也已小有規(guī)模,參與或關注的群體在不斷壯大。
除卻個人,一些出版機構也是籌辦的讀書會的主力。比如像貝貝特出版公司的“理想國文化沙龍”系列,將賀衛(wèi)方、秦暉、陳丹青、梁文道、易中天、賈樟柯、張大春等“意見領袖”邀請過來,讓他們去描繪整個社會的文化生活圖景。
這些讀書會形式也各具特色、內容豐富,既有經典導讀,也有圓桌對話;既有中國古籍,也有英文圖書;既有和作者面對面,也有專家講座解讀,還有親子活動大帶小。
其實,讀書會并不算新鮮事物,但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讀書會借助移動互聯網、社交網絡,使各種讀書會有了新的特點。
“青番茄”、“大象讀書會”、“途漾”、“翻書黨”、“荒島圖書館”、“眾閱讀”、“拆書幫”……這些都是一些讀書會的名字。這些讀書會或者活躍在豆瓣里,或者活躍在QQ群、微信公眾號里。
和這些活躍的讀書會數據相比,也有不少國人“吐槽”當前社會面臨閱讀危機、閱讀環(huán)境差等問題。前一陣子,有一組數據頗讓國人震驚,說猶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讀書64本,中國人扣除教科書平均每人一年讀書連一本都不到。
后來又有新數據“辟謠”,說北歐國家人均年閱讀量達到24 本,而中國年人均閱讀量僅為6 本。這些數據的精準率多高姑且不論,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讀書熱時代已然逐漸冷卻。
欣慰的是,雖然一部分人在“逃離”,但也有一部分人在借讀書會“回歸”,隨著讀書會成立的數目不斷地向上跳躍,“共同閱讀”正逐漸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文化現象。
“壓力保障”下的閱讀需求
讀書原本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但越來越多的人對加入讀書會表現得異常踴躍,這又是為何?
“通過讀書會,我最大的感受是,閱讀變得不再是我單獨的事情。而且也交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開拓了精神生活的空間。”提起加入讀書會的初衷,朋友董艷告訴記者,“作為一名從事財經領域報道的新聞工作者來說,平時對財政、金融、法律等知識的了解和掌握非常重要,但這些內容不似小說、散文等書籍易讀,如果自己一個人讀,可能惰性比較高,如果能在讀書會里大家一起閱讀,就會相互促進,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p>
的確,不少參與讀書會的人感嘆,當一己之力無法抵抗“碎片化”的侵蝕之時,讀書會反而成為一種自我覺醒、自發(fā)萌生的聚合力。
“群體閱讀是一個相互激發(fā)和成長的過程,就像愛因斯坦年輕時每周末都要與朋友聚會討論物理問題,奧地利經濟學派最初就是由讀書會演變而來的?!倍G說,相比個人閱讀,群體閱讀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董艷看來,當讀書這種私人行為與讀書會強調的分享、開放和反思精神結合時,可以有效地提升閱讀的品質。
當前,對于不少參與者來說,讀書會的形式,儼然成為“一種制度保障和壓力保障的讀書生活”。而一旦持之以恒之后,在提升功力和開拓視野上,讀書會表現出了驚人效果。
“讓人和同類人相遇”,這大概就是讀書會能夠得到空前增長和迅猛發(fā)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于讀書會興起的緣由,據一位參與讀書會籌建的80 后小伙張喬表示,中國人歷來有愛讀書尊重讀書、人的傳統(tǒng),讀書會的興起也是一種很自然很正常的文化復興。
另外,張喬還告訴記者,近年來我國圖書出版數量和銷售額逐年上升, 但由于目前圖書出版門檻太低,造成圖書市場供大于求,且其中低端產品太多,平庸之書泛濫成災。如現在的暢銷讀物里究竟有多少是值得人們閱讀的書?“讀書會的好處就是把大家聚集在一起,通過各自對閱讀的分享,可以收獲一些高質量的書籍?!?/p>
“其實讀不讀書,固然是個人選擇,但又不僅是個人的選擇,它還會受到整體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币晃粡氖伦x書會研究的學者告訴記者。
從大環(huán)境上來看,在經濟發(fā)展和技術進步不足的時代,人們由于選擇上的限制,不能選擇很多的消費內容,而這種時候,閱讀就成為人們的一種自然的文化選擇;現在的情況恰恰相反,人們面對越來越多的文化選擇,閱讀顯得越來越不重要。
上述專家認為,讀書會的興起,或將能夠改變當前人們對閱讀疏離的現象。“其實,作為一個成年人,怎么充分利用業(yè)余時間,是一門大學問。如何能擁有一個高質量的業(yè)余生活,參加讀書會是一個很好的方式,經濟投入小,精神回報大?!?/p>
讀書會里蘊含的商機
讀書會的盛行,在不少業(yè)內人士看來,也不簡單是其社會價值的公共屬性這么簡單,還有讀書會蘊含的巨大商機。
“無論是大佬還是草根自媒體們,當前,都在探索這其中的商機。”上述專家告訴記者,由于讀書會的高黏度,成員之間的高信任度,這當中,有許多商機可以挖掘。
讀書會的商業(yè)機會何在?業(yè)內人士說,促進品牌建設推廣即是商業(yè)。事實上,從讀書會賺到錢的案例已經不少。
以財經作家吳曉波發(fā)起的波藍獅子讀書會為例。吳曉波的讀書會主要面向高端商業(yè)人士,旨在做最好的商業(yè)閱讀,目前擁有會員超過5 萬人,其中的付費會員可根據自己的需要,每年交2000 元至10000 元不等的會費,讀書會每月給他們配3 至5 本書,此外還有一些其他與書有關的活動機會。據知情人士透露,該讀書會運營不到一年即實現盈利。同樣實現盈利的還有“總裁讀書會”等等。
“讀書會里的還有生意”,不少人感慨,精益閱讀的同時還能賺錢,可謂兩不耽誤,兩相促進。
實際上,蘊含商業(yè)價值的讀書會不僅局限于線下讀書會,還有線上讀書會。目前,大多數讀書會基本上是以“線上組織、線下活動”的模式在運營,線上讀書會的發(fā)展無疑帶來了更多商機,尤其是微信公眾號的發(fā)展帶來的新機會。
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申音和羅振宇的“羅輯思維”公眾號,瞄準的正是這樣一個互聯網讀書會的市場。據了解,目前其視頻與微信公眾號的影響力已經頗具規(guī)模,并且成功實現了付費會員制,5500 個會員名額只用半天就已售罄,輕松入賬160 萬元。
盡管讀書會蘊含一定的商業(yè)價值,但也不少人士呼吁,讀書會的初衷是傳遞正能量,讓更多的人回歸閱讀,不能過度功利,如果過于商業(yè)化,或者操作不當,必然會傷害讀書會的純粹氣氛。
對此,成都一家讀書會的創(chuàng)始人張晉晉感慨地說,“正如微信朋友圈,原本是一純粹的熟人社交網絡,但是賣東西的信息過多過濫,就會傷害了這個社群的美譽度。讀書會如果過于急功近利,也許會遭遇滑鐵盧?!?/p>
可持續(xù)發(fā)展還需扶一把
隨著讀書會的迅速發(fā)展,民間閱讀組織的可持續(xù)性也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如何把讀書會當成一個可持續(xù)性的事業(yè)來發(fā)展,構建一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運營模式可能是我現在考慮的最多的問題。”一位讀書會發(fā)起人接受《中國民商》記者采訪時表示。
從目前的民間讀書會發(fā)展來看,多數民間讀書會主要依賴發(fā)起人及活躍參與者的熱情,缺少必要的資金和資源支持。
其中,資金是這些民間讀書會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據記者調查了解,目前一些讀書會的日?;ㄤN多數是大家自愿眾籌,或者是創(chuàng)始人自討腰包,買書等費用則由成員們共同出資。
“但這并非長久之計,要想提升活動的品質,還是需要穩(wěn)定充裕的資金作為支撐?!鄙鲜霭l(fā)起人告訴記者,舉個例子,讀書會如果組織線下活動,那么,至少需要有一個場地,除了少數讀書會有固定場地外,多數民間讀書會并沒有一個固定的場地?!芭e辦讀書會一般會選擇咖啡館和茶館,地址并不固定,目前,采取的也是AA制的付費模式。到目前為止并沒有面臨太多困難,不過,如果想請一些嘉賓參加,提高交流的質量,就會力不從心?!?/p>
目前,在資金及調動資源方面,做得好的應該是中國金融博物館書院讀書會。任志強曾經一擲千金把金融博物館讀書會辦公樓按照“央視標準”改造為演播廳。
對此,業(yè)內人士表示,任志強這樣的大手筆,對一般普通大眾的讀書會來說,并沒有太大的可復制意義。
如何能繼續(xù)激發(fā)民間閱讀的熱情,使得民間讀書會的蓬勃興起并能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下去?對此,業(yè)內有專家提出,推動“全民閱讀”,政府或可幫扶一把。
不久前,多位學者紛紛為民間讀書會的發(fā)展支招,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李常慶就建議,政府不僅應該鼓勵發(fā)展讀書會,還應制定相關的標準和機制,對一些發(fā)展較好的讀書會給予一定支持,在這方面可以借鑒芬蘭、瑞典等國家的做法。
在深圳,扶持民間閱讀組織已被納入地方立法的范疇。去年底,全國首個全民閱讀立法——《深圳經濟特區(qū)全民閱讀促進條例( 征求意見稿)》向公眾征求意見。其中專門提及, 政府應對在全民閱讀中有突出成績的社會組織、企業(yè)進行扶持和獎勵, 對其開展的公益閱讀活動提供場地、資源和經費支持等, 并提出要建立全民閱讀基金,資助開展全民閱讀活動, 扶持民間閱讀組織。
深圳后院讀書會會長王紹培曾表示,民間讀書會要長期堅持下去,最好能通過項目購買合作方式,比如有社會擔當的大企業(yè)有文化閱讀方面的活動,如果與社會上的讀書會一起合作,可能會做得更好。
此外,除了資金外,缺人才尤其是優(yōu)秀的組織者和參與者,也是民間讀書會面臨的一大問題。
有業(yè)內人士表示,很多讀書會對發(fā)起人依賴性很強,一旦發(fā)起人熱情減退或者無法投入足夠精力,讀書會就很難維持下去,此時,又往往難以找到替代者。
“而在美國、日本還有我國臺灣地區(qū),讀書會都搞得很好,數量比較多,也有很多學者在研究讀書會,而國內這方面幾乎是空白。讀書會在國內還處于萌芽階段,只有北京、深圳做得相對不錯?!痹摌I(yè)內人士說。
(責任編輯 姜懿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