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舒婧
嚴島神社海中大鳥居
對我來說,宮島像一場陽光燦爛的逃離。
20年前,廣島市有兩處地方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原爆圓屋頂和宮島嚴島神社。前者是1945年原子彈爆炸后的遺址,現(xiàn)在成為草木芳菲的和平紀念公園;后者則是自古以來的神圣之地宮島。
如今的廣島,已是擁有一百多萬人口的大都市,高樓林立,街區(qū)繁華,和我生活的古都京都儼然不同。而正是這種新,讓人時刻感受到這是個曾被摧毀、重建起來的城市。
早上的和平紀念公園平靜祥和,慰靈碑前,穿黑色風衣的老爺爺手握念珠,合掌祈禱。原爆中心前,當年被炸毀的建筑廢墟仍在。壓抑的氣氛讓人心塞,“去宮島,趕緊去宮島吧”,我心里默默想著。走出公園,跳上叮叮車,一路沿著海邊駛去,大夢初醒,已然搖到瀨戶內海邊的渡輪口。
宮島擁有太多如雷貫耳的名頭,古時它被認為是女神居住的島嶼,因此島上至今留存著一些奇怪的風俗,比如女性要去對面的陸地生產,甚至經期也會被隔離。建于海上的嚴島神社雍容華貴,平安時代,京都的皇親貴族會千里迢迢來此參拜,因此神殿和回廊的建筑形式也頗具平安遺風。到了德川幕府時期,儒學者林春齋索性將其和京都天橋立、宮城松島并稱日本三景。
糾葛的歷史傳說有時會搞暈腦子,震撼人心的美景是最直觀的——幾束完美聚合的陽光從烏云密布的空中漏出、射下,巨型朱紅色大鳥直插入海底,仿似鍍著橙色金光,對面年輕的城市被粗大無比的楠木分割成寡淡的背景,愈發(fā)顯得對比鮮明——在恢弘的古老神社前,所謂的現(xiàn)代文明似乎不值一提。
渡輪從右側經過,仿佛兩塊同性相斥的磁鐵,被奇異的海浪往反方向一推,轉頭擦了過去。假如乘坐一葉小舟,在風平浪靜的日子里從16米高的大鳥居門下駛過,緩緩停靠在神社莊嚴的參道前,于微咸的海風中登岸,真的有從人間進入神域的錯覺。
1.游客在嚴島神社祈禱
2.宮島特色美食——烤牡蠣年糕3.嚴島神社的神職人員4.水上回廊
5.神社角落
洶涌的人潮倒是意外地沒有絲毫浮躁喧鬧感,下船后,我沿著弧形的海岸線散步,右側整齊排列著常夜燈、松柏和長椅,左側則開滿了小食店和紀念品商店,緊接著,那個惱人的小精靈又出現(xiàn)了。和奈良一樣,鹿在宮島也像主人翁般自在,拱我的那只嘴唇上還貼著可愛的卡通創(chuàng)可貼,一副得意洋洋的樣子,只是鹿角被鋸掉了,光禿禿的,只能靠兩塊白毛組成的心形屁股賣萌。冬天的鹿不太好看,但牡蠣卻應季,此時,廣島灣一帶的牡蠣已經養(yǎng)精蓄銳了一年,恰是最鮮美的時節(jié)。鼻子比眼睛先發(fā)現(xiàn)美味,路邊的烤牡蠣年糕滋滋作響,香氣層層疊疊地散開來,宮島牡蠣個頭不大,肉質卻豐厚甘甜。你看,神明把居住地選在這里,多么英明。
退潮時分,大鳥居底部整個裸露出來,被海水侵蝕后呈腐朽的黑色,像是一位容光煥發(fā)的俊美青年,卻長了一雙老態(tài)龍鐘的腳?;乩仁剿仙裆缫沧兂闪思芸盏耐づ_樓閣,島上的孩子興奮地跳下去挖蛤蜊,廊下的沙子間布滿海藻和貝殼,如渾然天成的沙畫。余波未了,抬頭看神社左側山坡上的五重塔和千疊閣,仿佛穿越到京都清水寺的舞臺,即使游人如織也無損它的優(yōu)雅氣質。
一個人旅行,常會默默把景點歸為幾類:適合獨自游玩的,比如寺廟神社;和朋友一起更佳的,比如溫泉山林;而宮島則可以單獨歸類為“想要和愛人再來一遍的地方”。我想,這大概是心中對于美景最好的贊賞了。
1.可搭乘JR山陽本線或廣島市內電鐵宮島線到宮島口,再換乘渡輪前往宮島,往返船票為360日元,單程約10至15分鐘。島上景觀不多,可一天往返,如果想要悠哉地看個潮起潮落,最好提前預訂好面向廣島灣的民宿或旅館,并登錄宮島觀光協(xié)會的網站,查閱潮汐時間表。
2.宮島土特產“紅葉饅頭”是一種做成楓葉形狀的和式甜品,因秋天島上漫山遍野的紅楓而得名;此外,在島上一定要嘗嘗被稱為“海之牛奶”的生牡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