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孌
因為中東鐵路事宜的談判問題,應沙俄尼古拉二世的邀請,1896年4月18日,李鴻章率領官員仆從從京城出發(fā),抵達圣彼得堡。沙皇特意授命總理大臣維特全程接待,維特早就聽說,中國人好面子、講排場,所以不敢怠慢,親率官員遠遠地迎出來。就連接下來的吃茶點都安排了樂隊,組織了歌舞,場面隆重熱烈。
用過茶點,李鴻章擺了一下手,有兩個仆從一溜小跑到了跟前,其中一人,雙手捧著他專用的煙槍和煙袋,另外一人則雙手托著一個精美的托盤,上面放著考究的火種和煙草。手捧煙槍的仆從單腿跪地,畢恭畢敬地把煙嘴輕輕送進李鴻章的嘴里,然后雙臂平直,始終在下面托著,等李鴻章吸完一口,就不失時機地把煙嘴兒從他嘴里緩緩抽出,待他噴云吐霧享受完一口后,再恭恭敬敬地將煙嘴送回到他嘴里去。端著煙草和火種的仆從,同樣單腿跪地,雙手托著托盤,時而靠近時而遠離。在吸煙過程中,李鴻章始終雙目微閉,雙臂微垂,除了嘴巴一張一合地配合外,整個身體連同雙手一動不動,泥塑木雕般坐在那里,眼皮都不撩一下。
看著李鴻章盡情享受的樣子,盡管維特早有心理準備,但是這樣的陣仗還是令他大開眼界。
官員好排場,李鴻章不過是其中一個代表罷了,可這貌似光鮮亮麗的排場后面,卻是一個危機四伏搖搖欲墜的晚清政府。果然,談判后,清王朝在短短15年就土崩瓦解了。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