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衡
2014年,葉嘉瑩為讀者帶來了一場品讀中國古典詩詞的“盛宴”。
不久前,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葉嘉瑩的《人間詞話七講》,引來好評不斷。隨即,八卷本的《迦陵著作集》精裝再版,包括《迦陵雜文集》《詞學新詮》《迦陵論詞叢稿》《迦陵論詩叢稿》《清詞叢論》《唐宋詞名家論稿》《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杜甫秋興八首集說》等,再次令讀者驚喜不已。
在南開大學宿舍樓的家中,九旬老人,提起詩詞,話語間仍是抑不住的情深?!拔抑赃@么老還在教書,是因為中國有這么多寶藏,但現(xiàn)在的年輕人走不進去,如入寶山空手回,這是年輕人的悲哀?!比~嘉瑩一生教書,甚至教過幼稚園的孩子,就是為了讓國人繼承、體會中國古典詩詞的美好所在。
黃裱紙、黑墨字,朱砂筆下圈出詩詞情緣
葉嘉瑩生于書香門第。葉家本姓葉赫那拉,或稱葉赫納蘭。清朝覆滅后,她的先人就取首字,改姓“葉”。葉嘉瑩的祖父是光緒壬辰科翻譯進士。她的父親葉廷元畢業(yè)于北京大學英文系。伯父精研岐黃,以中醫(yī)名世。
三四歲時,父親就開始教她識字,那時候叫“認字號”。“老北京有一種一面黃一面白的紙,叫黃裱紙。我父親書法很好,他用毛筆在黃裱紙上寫黑字,再用朱砂筆標出四聲?!庇啄甑挠洃洠~嘉瑩歷歷在目。
父親不僅教她認字,連讀音的出處也一并講授。她記得父親在講“數(shù)”字時,提到有個不常用的讀法,讀“促”,語出《孟子·梁惠王上》中的“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币馑际牵灰鸭毭艿木W(wǎng)放到深水池中去捕魚,以求保全幼魚的繁殖。
“讀書當從識字始。”葉嘉瑩說,這是父親和伯父從小對她的教育方式。
然而詩,卻沒有人專門教過葉嘉瑩。但父親和伯父每天都在吟詩,他們搖頭晃腦地大聲唱著,調(diào)子全都不同,聲音高低錯落。但那獨特的韻味,刻在腦海,成為她一生愛詩的基礎。
1941年夏天,葉嘉瑩考入輔仁大學國文系。大二那年,學者顧隨擔任他們的“唐宋詩”課程老師。顧隨“跑野馬”似的授課方式,令葉嘉瑩驚訝之余,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她不僅專注聽課,還記下了完整的課堂筆記。
隨后的人生中,葉嘉瑩曾為生活所迫,四處奔波,歷經(jīng)苦難,但記錄顧隨課堂內(nèi)容的筆記,她卻始終隨身攜帶?!拔抑览蠋熤v得好,而他的筆記只有我一個人記錄了,所以我拼了一切都要把它帶出來?!钡劝捕ㄏ聛?,葉嘉瑩卻沒有將老師的筆記作為自己講課的“武林秘笈”,而是交由老師的女兒整理出版。
葉嘉瑩一生都對文字材料特別珍惜。之前每年回國講學,都要帶著成箱的研究資料,回加拿大時再把所有的資料打包帶走。直到葉嘉瑩決定晚年定居南開大學,她已經(jīng)陸續(xù)帶回來數(shù)十箱研究資料。
助手張靜曾笑葉嘉瑩說:“您對什么東西都馬虎,就是對文字不馬虎?!?/p>
“胡適之不懂杜甫”
葉嘉瑩對詩,有著獨特的理解和深刻的情感。
有人問她,如何看待當今的白話詩?
葉嘉瑩答:“我不反對白話詩,時代不同了,應有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而且中國偉大的詩人杜甫,他晚年寫詩,往往就不遵守文法,而且有超越現(xiàn)實的結構和意象?!?/p>
胡適之說杜甫文法不通,說《秋興八首》第八首里的“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應該反過來為“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葉嘉瑩說:“這是胡適之不懂得?!?/p>
“《秋興八首》是杜甫寓居四川夔州時寫的以回憶長安為主題的一組七律。最后一首是總體懷念。杜甫在詩中說,那時候我在長安的郊外,一路走過的風景我都記得。路邊的稻田豐收,人吃不了就喂鸚鵡吃,鸚鵡都吃不了。這不是要寫鸚鵡吃稻子,那就變成寫實了。這里是為了形容香稻豐收。路的兩邊都種了梧桐樹,主題是為了形容碧梧的美好,而不是真有鳳凰棲在樹上?!?/p>
葉嘉瑩說,杜甫為什么要反過來?因為詩不是白話,是以感情為重點的,是為了抒情。
懂“詩”亦是懂“情”。兒時,葉嘉瑩就會吟誦李商隱的《嫦娥》,但直到成年后,在一次課堂上為學生講《資治通鑒》里的“淝水之戰(zhàn)”時,提到了苻堅乘坐著云母車。這個“云母”讓葉嘉瑩一下就想到了《嫦娥》中的那句“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下課后,去坐公交車的路上,葉嘉瑩腦海中一直盤旋著這首詩?!霸谠娭?,李商隱寫出了嫦娥一個人的孤獨。”那一瞬間,葉嘉瑩讀出了李商隱的寂寞心。
葉嘉瑩認為,現(xiàn)代那些文法不通、隨便拼字而成的,不叫詩。一個有感覺、有理想、有修養(yǎng)、有實際生活體驗的詩人,他的詩是非常豐富的。因為,詩是他的整個生命。
杜甫在《詠懷古跡五首》中寫道:“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杜甫在詩中說,我看到外面草木搖落,就想到宋玉在賦中寫秋天草木寥落時的心情,體會到了宋玉的悲哀,為他流下淚。宋玉的作品在杜甫讀的時候,就在杜甫心里活起來了。
《水龍吟·老來曾識淵明》中,辛棄疾說,“老來曾識淵明,夢中一見參差是。”這里是說,辛棄疾年老了才真正懂得了陶淵明。夢中一見,覺得陶淵明大概就是那個樣子。
“詩歌如果沒有生命,千年以前的宋玉怎么感動了杜甫?陶淵明如何感動了辛棄疾?李商隱又如何感動了我?詩歌是有生命的。你不能懂,是你缺少詩歌的修養(yǎng),如果懂了,自然也會感動?!比~嘉瑩用唐代寒山和尚的詩表達了這種“懂得”:人問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君心若似我,還得到其中。
《迦陵著作集》為其論說詩詞之“大成”
《迦陵著作集》是葉嘉瑩多年來所寫的論說詩詞的文稿。其中,《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和《杜甫秋興八首集說》是兩冊專著?!抖鸥η锱d八首集說》原為20世紀60年代中期,葉嘉瑩在臺灣各大學講授“杜甫詩”專題課程時所撰寫。當時,為了說明杜甫詩歌之集大成的成就,葉嘉瑩用了整整一個暑假的時間,走訪了臺灣各大圖書館,共輯錄得自宋迄清的杜詩注本35家,不同版本49種。
那時的圖書館還沒有復印掃描等設備,葉嘉瑩搜輯的又都是珍藏善本,因此,所有資料都由她手抄而來?!斑@一冊書對一般讀者而言,或許未必對之有詳細閱讀之興趣,但事實上則在這些看似繁雜瑣細的校輯整理而加以判斷總結的按語中,卻實在更顯示了我平素學詩的一些基本的修養(yǎng)與用功之所在。”序言中,葉嘉瑩如此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迦陵論詩叢稿》一書中,收入我國著名文史學家繆鉞為其所寫的一篇《題記》,這其中還有一段文人間惺惺相惜的往事。20世紀40年代,葉嘉瑩就讀過繆鉞所著的《詩詞散論》,欽佩不已。恰巧繆鉞也在1980年讀過葉嘉瑩的《迦陵論詞叢稿》,非常欣賞,暗自許為知音。1981年4月,在草堂舉行的杜甫研究會首次年會上,葉嘉瑩與繆鉞首次相遇,一見如故。當?shù)弥腥A書局要為葉嘉瑩出版《迦陵論詩叢稿》一書時,繆鉞就主動提出愿意撰寫序言。《迦陵論詩叢稿》成為葉嘉瑩平生所出版的著作中,唯一有人寫了序言的一冊書。
《唐宋詞名家論稿》則被葉嘉瑩稱為“各種論詞之作中論說最具系統(tǒng)、探討也最為深入的一本書”。書中收錄葉嘉瑩所撰寫的論文17篇,除了第一篇《論詞的起源》外,依時代先后,分別論述了溫庭筠、韋莊、馮延巳、李璟、李煜、晏殊、歐陽修、柳永、晏幾道、蘇軾、秦觀、周邦彥、陸游、辛棄疾、吳文英及王沂孫等16位名家的詩作。葉嘉瑩表示,如今看,所選說的這16位詞人,雖不能代表唐宋詩的整體發(fā)展,但也具體而微地展示了詞的發(fā)展過程。葉嘉瑩只希望讀者可以從這一冊書中,窺見她最初的一點“庶幾使人有既能見木,也能見林”的,既能“體會到詩的欣賞的喜悅”,也能得到“史的知識的滿足”的一種“卑微的愿望”。
“我很遺憾,那么多國人守著中華文化的豐富寶藏,一無所知。我愿意傾筐把我所知道的都說出來,因為我知道而不說,則上對不起古人下對不起來者。我希望說給年輕人聽,這就是我生命的目的?!闭勗捵詈螅~嘉瑩的語音,極為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