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
愛浩廣似洪荒天地,愛也細碎如一把芝麻粉兒。
在他眼中,她長得太寒磣,額頭高,眼窩深,活脫脫就是一個“蘇小妹”。這且不說,也許她的家中太貧困,食不果腹,衣不暖身,她長得又瘦又小,臉上凍得紅一塊、紫一塊的。這是他在新婚時看到的,他說當時確實有些寒心。
新婚那天,他實在是太累,直到天黑透了,他還在往鄉(xiāng)鄰們家中送借來的桌子板凳。做完這些,他原本要在床上躺一會兒,不承想就睡著了。
到了下半夜,一陣疼痛,令他醒了過來,原來是胃痛,大概是晚餐多吃了一些紅薯粉條,胃酸過多。見他難受,在得知原因后,她說:“你躺著別動!知道家中哪里有芝麻嗎?”她找來了一把芝麻,用杵搗碎,然后讓他就著溫水服下。說來也神,只一會兒,他的胃就不痛了。
這讓他心中如黃河浪翻騰起來:這么一個小姑娘,竟然懂得這么多!見她合衣坐著,問:“你怎么不睡???”這樣就開始了他們生平第一次說話。她說:“天快明了吧,我還要打開煤火添鍋做飯。也不知什么時候了?”他說:“早著哩,雞子還沒叫頭遍?!闭f到這,他不禁想:這是多么難得的好媳婦!家中沒有鐘表,怕耽誤一家人吃早餐,也就不敢睡覺。于是他有了一種念頭:這個小丑丫頭將和他在風雨坎坷中走過一輩子,將是他生命的同行者,不管是刀山火海……
愛情也許不必海誓山盟,而只需要一些細小的感動,比如病時的一把芝麻粉兒。
她就是出生于河南洛陽孟津縣邙山嶺上、后來改為董冰的董雙,他是與她只離4里地的李凖。兩人3歲時就定了親,成婚時是1945年春天,他們都只有16歲。
從此,“芝麻綠豆”就是董冰的事,早晨燒火做飯,他們家是一個大家族,一口大鍋連飯有三四十斤重,瘦小的她要端下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白天她還得下地勞動。而且李凖的穿衣等一切事情,她皆時刻記掛著,照料得細致周到,尤其丈夫有個頭疼腦熱時,她為他買藥煎藥,體貼入微。正因為有了妻子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與呵護,十三四歲就去做學徒并沒念什么書的李凖,在勞動之余能夠靜下心來學文化,并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
1953年,李凖的短篇小說《不能走那條路》發(fā)表在《河南日報》上,受到毛澤東的贊揚,加編者按在全國近40多家報刊轉(zhuǎn)載。第二年,李凖調(diào)到河南省文聯(lián),成為專業(yè)作家。李凖成名了,成了山窩窩里飛出的金鳳凰。當時有好多美貌的知識女性,甚至漂亮的大學生向他表示愛慕之情。但他始終認為丑媳婦董冰就是能和他風雨同舟的人。
因為他會想起,1948年他們老家分了家,李凖幫助種地,小兩口一起下地鋤小谷苗,戴著草帽,提一罐井涼水,千里風吹著。母親半晌時把小孩子抱到田頭來吃奶,孩子在樹下跳著笑著,讓他感覺是那樣溫馨。
尤其是1948年洛陽解放,他被招到洛陽市銀行當職員。1951年“三反”“五反”開始,因為李凖出身地主家庭,被銀行領(lǐng)導(dǎo)作為階級斗爭對象關(guān)了起來。先是罰站,一站就是10個小時,有時半夜還會被看守人員叫起來面壁。這樣一關(guān)就是7個多月,其間不棄不離、放心不下的妻子還經(jīng)常抱著孩子去看他,看守人員不讓進,她就遠遠地站著。后來沒查出李凖的任何問題,銀行領(lǐng)導(dǎo)還是對李凖作了開除處理,董冰毫無怨言地跟著李凖回到農(nóng)村老家。
1962年,李凖在創(chuàng)作電影文學劇本《老兵新傳》《小康人家》之后,又創(chuàng)作了《李雙雙》,這讓他在文壇上聲名大振。一次,董冰跟著丈夫去上海,各大電影院正熱播著《李雙雙》,霓虹燈下到處都是大幅廣告,李凖不無得意地對妻子說:“你看,有多厲害!”不料董冰卻淡淡地說:“這樣的故事多啦!”妻子的話像一陣清涼的風,讓李凖一下子清醒過來,由衷地感嘆:董冰不僅是賢妻,還是諍友!
1966年,“文革”開始,李凖被認為是“黑幫分子”,五花大綁,脖子上掛著大黑牌子游街。1969年,他們一家人被下放到東黃泛區(qū)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西華縣屈莊。一家人被安排到磨房里住,地上全是牲口糞,房子里黑洞洞,深一腳淺一腳的,一不小心就踩在糞上了。孩子們哭了,李凖也看不到日子的光亮。倒是董冰心地敞亮,說:“你們看,唐朝韓愈的詩‘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也是流放時寫的,人的一輩子不可能一帆風順?。 彼脑?,讓孩子們心中的不快頓時散去了許多。李凖沒想到妻子竟然會用韓愈的詩來開導(dǎo)他們,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此時的董冰拿了一把鐵鏟,說:“我們這就來鏟牲口糞?!崩顑歉锌f端:妻子就是他們一家人的一把鏟去不良情緒的鏟子。
說起董冰會背韓愈的詩,只因為沒進過學校的她一直把能在創(chuàng)作上幫助丈夫,作為和照顧好一家人的生活同等重要的事。6個孩子不僅全靠她撫養(yǎng)大,衣服、鞋子也都是她親手做。特別是布票緊缺的那些年,她幾乎整夜都在縫補襪子和衣服,鞋子一做就是幾十雙。她孝敬孩子們的祖父、祖母,曾祖父、曾祖母,老人們生病時全都由她一人照料,連他們的葬禮也是由她一手操辦的。
更為難得的是,她還把從高小到初中的語文、歷史課文讀完了,連4本字典都翻成了碎片。練寫鋼筆字,家中大小紙片都被她寫得密密麻麻。還堅持看書,一坐就到夜里兩點,字練得有模有樣,中外小說居然讀了上百部,如《上下五千年》《外祖母》《三國演義》《水滸》《紅樓夢》《紅旗譜》《創(chuàng)業(yè)史》,還有《林肯傳》,這些書都不止看過一兩遍。她還能背誦幾百首唐詩。
又是做活計,又是練字看書,由于過于勞累,董冰夜里開始失眠,開始時她還挺高興,說這樣可以多寫點字,看點書,后來卻發(fā)展成了神經(jīng)衰弱癥。
辛苦歸辛苦,讓董冰也有了很不錯的文學素養(yǎng),實現(xiàn)了她最初的夢,成了丈夫?qū)懽魃系暮脦褪趾蛥⒅\。比如丈夫在把李存葆的小說《高山下的花環(huán)》改編成電影時,董冰指出了梁大娘這個人物的不足之處,李凖認為妻子的話非常有見地,按照她的意見作了修改。最終這部電影榮獲了百花獎和金雞獎,他覺得妻子功不可沒。以致李凖說:“我的作品只要在她手里通過,就有七八分把握了,特別是那些寫農(nóng)村人物的作品?!?/p>
董冰不僅成了丈夫?qū)懽魃系膸褪郑詡€兒還拿起筆,創(chuàng)作了30多萬字的小說《老家舊事》,小說出版后,受到眾多讀者的喜愛。
李凖老了,也病了,董冰又成了他的“保姆”,除了吃飯、穿衣一如從前細心打理外,還新增了理發(fā)、洗腳、量血壓等事情。有時寫作也靠她幫助記錄。
愛是一把芝麻粉,因為它有著芝麻粉的細膩,外加對一切的寵辱不驚。如同曾是兒媳、當代著名作家嚴歌苓所說:“媽媽總能做到寵辱不驚,李凖當年是名氣那么大的作家,她是這樣;后來‘文革’,他被打到18層地獄了,她還是這樣。后來李凖又起來了,她還是這樣。李凖無論怎樣,她還是做家里的飯,還是吃她的撈面條?!边@么多年了,嚴歌苓一直叫董冰“媽媽”,這是一份終身不渝的愛與尊敬。
愛不需要什么驚天動地之舉,對發(fā)生的一切也沒有什么好大驚小怪的。恒守著一份平實與細膩,在恒守住了生活的同時,也恒守住了美好幸福的婚姻和愛情。
(編輯/楊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