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鏡明
《美國看法》張軍 著文匯出版社2014年11月版
《美國看法》是美籍華裔律師張軍先生新近出版的一本力作,通篇由19篇演講、對話、訪談構成,全書內容以法作為主線貫穿,緊扣當今世界特別是中美兩國的時政熱點有感而發(fā)。
法律向來予人高深莫測、高居廟堂的印象,特別是要解讀世界霸主美國的法律,并對左右世界政治和經濟秩序的國際熱點事件做出自己獨特的分析和見解,如果沒有扎實的法學學術功底,對美國法律和國情的入微體察,以及對中美兩國法律和價值觀異同的理性判斷和分析,是很難完成的。張軍先生的這本力作,話題寬泛,邏輯嚴謹;內容深刻,語言通俗。讀來不僅不覺艱深晦澀,反倒趣味盎然。
首先通讀該書的序言,《新民周刊》高級記者胡展奮于2013年夏天對作者的一次長時間訪談記錄,從中便可以窺見作者在美國求學、求職的心路歷程。他經歷了一般中國留學生可能曾經歷過的艱難困苦,最終獲取美國楊百翰大學法學院博士學位,自始步入美國律師界,機緣成熟時更組建了自己的律師事務所。
這些求學和工作經歷也讓他打開了另一扇生命之窗。隨著中國近年涌現(xiàn)的移民熱、投資熱、留學熱,其領軍的律師事務所在美國南加州獨步一時。他本人在律師界也得到了同行的充分尊重和認可,一躍成為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出庭律師。
而自2005年開始,張軍頻頻亮相央視、深圳衛(wèi)視、東方衛(wèi)視以及鳳凰衛(wèi)視的時事評論節(jié)目,解讀重大政經熱點。豐富的就學和從業(yè)經歷令他對美國作為世界大國和強國的法治精神和核心價值有著深刻而獨特的認識,而其價值觀大體上又是在中國形成的,這種滲透到血液里的中國情結,也令他對中國的法治狀況有著與眾不同的見地。
書中所涉及的話題抓人眼球,都是中國讀者極為關心、關注的,既談到美國為什么沒有“上訪”?為什么美國政治永遠是地方政治?為什么美國政府沒錢而關門?也談到為什么中美最大的問題是彼此不信任?為什么習近平去愛荷華?為什么隨著美國叫囂“返回亞洲”,中印兩國關系將會變得微妙?中日如果開戰(zhàn),美國將如何動作?等等。
敏感尖銳的政治話題也可以用另類的表達方式來破解尷尬。比如,書中談到為什么奧巴馬的政府被迫關門?他就借用了南宋詩人葉紹翁的七言絕句《游小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眹烂C嚴謹?shù)拿绹畏稍掝}與形象生動的中國唐詩關聯(lián)起來,令人拍案。又比如書中談到美國是否擔心中國的快速崛起將打破原有的國際秩序,作者套用了“墨菲定律說:凡你擔心的,一定會發(fā)生。墨菲反律說:凡你擔心的,未必會發(fā)生”闡述其觀點,靈動圓融。
或者,你也無須全盤接受張軍的觀點,但你卻可能無法拒絕其在解讀復雜的國際問題時所采用的極具個性化的表達方式。而這正是一種智者表達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