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卓
港股假期復市后,「港股通」的105億元人民幣額度, 一連兩日于下午兩時左右全數(shù)用盡。港股成交更突破2007年高峰, 周三及周四分別連創(chuàng)歷史新高逾2500億及2900億港元。事實上, 上周在此專欄提及“港股通”剩余額度開始減少, 港交所(388.HK)認購證已率先同時受惠于股價及引伸波幅急升。市場對于中證監(jiān)讓內地公募基金可直接透過“滬港通”投資港股, 開始進行部署。
上周四假期前及本周三, 約有1億3000萬港元凈流入國企指數(shù)(HSCEI)好倉, 包括國指認購證及牛證。假期后國企指數(shù)兩日急升約1085點或8.5%, 觀乎資金流向, 此批資金依然繼續(xù)持倉。配合該批資金購入的認購證及牛證約有8至10倍杠桿, 目前賬面獲利非常可觀。
國企指數(shù)以外, 恒生指數(shù)(HSI)認購證亦受資金追捧, 本周三單日約有1億1500萬港元凈流入。恒指認購證杠桿普遍較國指為高, 約有10至15倍, 加上經(jīng)過急升, 目前已上市的恒指牛熊證條款已不太緊貼市況, 新一批恒指牛熊證將于一星期后才趕及應市, 因此慣常以牛熊證部署的投資者于本周轉戰(zhàn)指數(shù)窩輪, 令恒指窩輪資金流量明顯增加。指數(shù)上升同時恒指引伸波幅亦被推高, 情況與上周港交所認購證投資者因股價及引伸波幅急升而獲利的情況類似。
(作者系摩根大通香港認股證牛熊證銷售及市場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