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念群
有人說,一切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這話本身就很流氓,它以某種幾乎不可辯駁的狡黠將他人裹挾捆綁。循著這個反向邏輯解套,可以說,劉江的電影命題本身也是在耍流氓——當我們不自覺地認同結婚即是愛情的使命時,已默默將愛情的多元性推進了婚姻的墳墓。
先來看看劉江是怎么給我們悄無聲息地纏絲上套的:
影片講述了四組看似浪漫的愛情。第一組:高圓圓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驀然回首,姜武就在燈火闌珊處;第二組:陳意涵弦弦掩抑聲聲思,鄭愷卻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第三組:劉濤大弦嘈嘈,王自健小弦切切,結果大珠小珠落玉盤;第四組:郭碧婷乘婚將欲行,忽聞岸上李晨踏歌聲。四組人從不同方向出發(fā),經過各自斑駁的愛情,結果終以婚姻的墓志銘為集結號。
不得不承認,“咱們結婚吧”是個美好愿景,同時也是個童話般的幻覺。劉江以結婚為由頭,拍的卻是集體恐婚癥。姜武飾演的震軒亡妻五年,暗戀雯雯兩年,單親爸爸的他似乎沒有勇氣再去奢望完美婚姻;高圓圓飾演的雯雯被負心漢拋棄三年,大美女三年無人問津顯然不科學,只能說她連愛情的勇氣都被耗盡;郭碧婷化身的文藝忍受著七年之癢,在婚禮的最后時刻逃離;李晨化身的李想明知文藝早有歸屬,卻依舊爭分奪秒地上演第三者插足……
不可否認,許多人都能在《咱們結婚吧》中得到童話般的希冀與慰藉,但這個由鰥夫、劈腿、勞碌、淡漠、小三、恐婚、偏執(zhí)、妻管嚴、離婚、復婚等關鍵詞構成的愛情故事,其恐婚元素的輻射力,絕非一個婚姻的歸宿能夠中和。
中國人多迂腐,也多糾結,中國人的愛情往往逃不脫婚姻的宿命,更可悲的是,現(xiàn)代人的感情生活與婚姻還多有悖拗。一方面快節(jié)奏的都市生活將情感世界切割得支離破碎,剩男剩女倍增;另一方面北上廣四成離婚率居高不下,婚姻危機幾乎輻射每一個家庭。說句注定被打上偏執(zhí)烙印的話——婚姻的形式無法給現(xiàn)代人帶來安全感,而中國人除了慣性的婚姻,又找不到更好的情感出路。錯位的社會觀念像推土機一樣,將稀里糊涂的飲食男女統(tǒng)統(tǒng)推進婚姻的垃圾站,然后又像垃圾分類機一樣,把他們之中無法適配的那部分無情地吐出。
就電影世界的愛情而言,我更喜歡它的多元性。愛情可以像《亂世佳人》那般在絕望中燃起希望,也可以像《廊橋遺夢》那樣在人生路上留下點浪漫瑕疵;可以像《泰坦尼克號》那般凄厲絕美,也可以像《情人》那樣去上下求索。個人以為,《咱們結婚吧》中最最唯美的愛情,并不是李晨的奮不顧身,也不是鄭愷的浪子回頭,更不會是曹大鵬的一味忍讓,而是悶騷的姜武對高圓圓無聲的暗戀。不可想象,當一個人的事業(yè)與創(chuàng)作靈感都是通過對另一個人的暗戀來獲取,那是如何強大的愛慕。
眾所周知,《咱們結婚吧》并非什么新命題,而是2013年“年度劇王”的延伸。電視導演劉江對大銀幕的入侵,并不像趙寶剛和高希希那般端起架勢高舉高打,而是更接近務實派的“項目經理”張一白和陳思誠。影片題材和手法都是大眾喜聞樂見的,創(chuàng)作點位于《將愛情進行到底》和《北京愛情故事》之間,劉江采取了多點開花的安全模式完成敘事,不至于像張一白那般MV化,又不比陳思誠來得有冒險精神——預計和《將愛》或《北愛》相似,又是一個打劫票房的流氓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