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濤
被美國《電視指南》雜志評選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60部電視劇”中第六位的《廣告狂人》(Mad Man)終于在第七季第十四集片尾經(jīng)典廣告歌曲《我想給世界買瓶可口可樂》的歌聲中落下帷幕。
《廣告狂人》描述上世紀60年代美國紐約麥迪遜大道上廣告公司里廣告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它沒能像3年前同樣出自AMC旗下的《絕命毒師》(Breaking Bad)劇終季那樣在全球范圍內(nèi)掀起現(xiàn)象級的“老白風潮”——就像隨著邁克爾·杰克遜(Michael Jackson)的突然辭世而一夜伴生出來的數(shù)量龐大的MJ粉一樣,當年的《絕命毒師》第五季幾乎掀起了自《越獄》以來的新一波的美劇熱潮。
但從美國的《紐約客》到中國各大微信公眾號上對該劇刷屏式的致敬狂潮還是隱約地透露出一種信號:《廣告狂人》可能不是“收視狂魔”,但一定是這個時代最值得用來標榜粉絲品位的高水準神劇。
就像它自身幾乎可以被稱之為“拖沓”的劇情走向那樣,任何一個從頭看起該劇的人都沒辦法體會到像“老白帶你玩冰毒”那樣的視覺刺激感:豆瓣上給《絕命毒師》第五季評分的人有接近4萬,但《廣告狂人》第七季只有不到3500——這個數(shù)字之于大家更熟悉的《生活大爆炸》第一季則是16.09萬。
就算在美國本土,《廣告狂人》也只能算高冷的小眾題材劇集:該劇第七季的首播收視人數(shù)僅為230萬,相比之下AMC的另一部王牌劇集《行尸走肉》(Walking Dead)的新季首播則吸引了約1700萬觀眾觀看。
不過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小眾約等于高端冷艷”的文藝界鐵律仍然還在——5月18日該劇劇終后美國各大媒體的文藝版都把頭條慷慨地留給了那位從1960年代曼哈頓穿越而來的帥氣紳士唐·德雷柏(Don Draper,本劇男主角)。
《赫芬頓郵報》說《廣告狂人》的劇終集“詮釋了什么叫完美、什么叫揪心以及什么叫難以割舍?!薄逗萌R塢報道者》說《廣告狂人》“最終達到了大師級的藝術(shù)水準以及高難度的制作水平?!薄都~約客》則在標題里用了諸如“創(chuàng)意十足的”、“令人產(chǎn)生共鳴的”、“蕩氣回腸的”以及“有史以來最杰出的”這樣的形容詞。
實際上,作為美國電視界最高權(quán)威的艾美獎就已經(jīng)連續(xù)4年(2008年-2011年)把含金量極高的劇情類最佳劇集獎項頒給《廣告狂人》,這追平了《白宮風云》(West Wing)等劇創(chuàng)下的四連冠紀錄。加上其他類別的獎項,《廣告狂人》總共收獲了15座艾美獎獎杯以及4座金球獎獎杯。
正如《周六夜現(xiàn)場》的約翰·木蘭尼(John Mulaney)曾經(jīng)在節(jié)目中吐槽的那樣:“《廣告狂人》的預告片就是一堆完全沒有意義的句子,簡直像是一盤教人學英語的磁帶?!?/p>
換句話說,這不是一部能夠讓你“配飯服用”的《老友記》型情景喜劇,不是一部萬人空巷的《還珠格格》型全民肥皂大劇,而是一部用來區(qū)分階層以及交際圈的“知識分子美劇”和“中產(chǎn)階級美劇”。
對中國觀眾而言,出品了《絕命毒師》以及《行尸走肉》的AMC電視臺并不會是陌生的存在。這家近年來在收視率以及艾美獎舞臺上屢屢和三大無線臺(ABC、CBS、NBC)以及HBO、Showtime等有線臺爭鋒的后起之秀在2000年的時候都還只是個整天播放老電影的“電影頻道”——它的英文名全稱是American Movie Classics,即美國經(jīng)典電影有線電視臺。雖然早期的AMC也有原創(chuàng)電視節(jié)目上映,但這個業(yè)務始終不是該臺的重點。
轉(zhuǎn)折發(fā)生在2007年。這一年《廣告狂人》第一季問世,并以其悶騷的格調(diào)和極為獨特的復古格調(diào)震撼了當時的本土視聽,從叼著雪茄的唐·德雷柏露面的第一個鏡頭開始,本劇就以少見的時代劇姿態(tài)宣告了業(yè)界新秀AMC的崛起。
一手締造了《廣告狂人》的天才編劇馬修·韋納(Matthew Weiner)在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說自己在2000年時就已經(jīng)寫下了《廣告狂人》的初稿。韋納說當時一個偶然的機會自己把《廣告狂人》手稿寄給了當年HBO熱播劇《黑道家族》(The Sopranos)的制片人大衛(wèi)·切斯(David Chase),對方閱后大加贊賞,決定讓韋納加入《黑道家族》的編劇團隊。
馬修·韋納在2002年向HBO提出拍攝計劃,但悶騷而古典的“狂人”并未吸引到以重口味和暴力情色題材見長的HBO——作為全球最具知名度的收費電視頻道,HBO曾經(jīng)出品了諸如《六尺之下》和《權(quán)力的游戲》這樣極具話題性的劇集。
一直關(guān)注HBO成功經(jīng)驗的AMC也希望能進軍原創(chuàng)美劇領(lǐng)域,于是簽下馬修·韋納正式投拍《廣告狂人》。該劇2007年7月首次在美國電視臺開播,此時《黑道家族》最后一季播完剛過一個月時間。
借著這個空檔,“并不屬于任何已知題材”的《廣告狂人》橫空出世。超高逼格的敘事手法和完美到爆表的時代還原細節(jié)產(chǎn)出了一部雖然復古卻足夠時髦的高雅電視劇,就像它的主角、來自斯特林庫珀(Sterling Cooper)廣告公司的創(chuàng)意總監(jiān)唐·德雷柏永遠光鮮亮麗的西裝和毫不妥協(xié)的發(fā)型那樣,《廣告狂人》引發(fā)了電視評論員和紐約文青們的一致好評。
它瞄準的兩樣東西:復古和精英——被認為是2005-2015年代全球流行文化的新風潮:就如2013年流行天王賈斯汀·汀伯萊克(Justin Timberlake)暌違歌壇六年后再度發(fā)行的那首《西裝革履》(Suit&Tie)中所唱到的那樣,模仿德雷柏風格涂滿發(fā)蠟的大背頭成為了新的時尚。英國《衛(wèi)報》2008年便報道說男士西裝高腰與短上衣復古設計的回歸是源于《廣告狂人》的播出。
在韋納的傾力打造下,《廣告狂人》的復古場景還原度極高?!叭绻郎嫌幸豁侈k公紙,觀眾看不到的那張,可能也寫滿了商業(yè)文案,如果桌上有個名片盒,在鏡頭覆蓋不到的那張上,可能也印有商業(yè)信息?!?/p>
這種一絲不茍的出品方式往常見于總時長較短且投資較高的大銀幕電影,而像《廣告狂人》這樣精心打造的“長篇小說”則很少有。因此,《廣告狂人》的橫空出世不僅使得AMC從此名聲大噪,還開創(chuàng)了所謂的“小銀幕黃金時代”——電視劇不再是通俗、低水平的代名詞,而是可以在藝術(shù)水準上和電影一較高下的“老瓶新酒”。
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紙醉金迷“蓋茨比時代”(20世紀20年代)的升級版本,二戰(zhàn)后的美國60年代有太多傳奇的故事可以講:從1964年披頭士樂隊空降美國到1970年約翰·列儂(John Lennon)的突然離開;從1960年肯尼迪的當選到1963年肯尼迪的遇刺;從伍德斯托克音樂節(jié)到向華盛頓進軍……
然而一個轟轟烈烈的時代在植入《廣告狂人》這部電視劇中后卻被剝掉了那層史書感和久遠感,成為唐·德雷柏和其他斯特林庫珀廣告公司職員日常生活的調(diào)劑背景。比如紀錄片中60年代民權(quán)運動的氛圍一定是石破天驚且群情激昂的,但之于《廣告狂人》這樣一部背景橫跨10年的電視劇,你能觀察到的則是斯特林庫珀公司職員膚色的緩慢“深化”——第一季的時候公司里幾乎沒有一個黑人職員,但到了第七季,黑人女秘書唐恩的故事線卻已經(jīng)成為比較重要的部分了。
盡管此時公司老板伯特仍然認為把黑人職員安排到公司前臺“太過超前”,因為這樣“所有的人都知道我們雇了黑人”,但這也恰好說明種族平權(quán)不是一蹴而就而新觀念是需要慢慢加以滲透的。
相比之下,在本劇中女主角佩吉·奧爾森(Peggy Olson)本人的奮斗歷程則是更鮮明的一部60年代女性主義變革史。
第一季設定下的1950年代末期,來自布魯克林的佩吉·奧爾森以一個“鄉(xiāng)下女孩”的新人身份進入斯特林庫珀廣告公司做低級文員和秘書,最初的經(jīng)典形象就是守在唐·德雷柏辦公室門口端茶倒水的笨拙女秘書。
入職的第一天,在公司里如魚得水的瓊·霍洛韋(Joan Holloway)以一個女性前輩的口吻告訴佩吉說:“在這樣的公司你想要出人頭地,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個事業(yè)有前途的男同事?!笔聦嵣希救司蛻{借著姣好的面容和性感的身材和公司合伙人羅杰·斯特林(Roger Sterling)搞著地下情,并憑借著這種利益交換成為公司里當之無愧的“辦公室女王”。
到了第七季,時代背景已經(jīng)變成了1969年阿波羅登月成功。此時的佩吉·奧爾森居然已經(jīng)取代了自己曾經(jīng)的老板唐·德雷柏,坐進了公司的創(chuàng)意總監(jiān)辦公室。一個漢堡餐廳的廣告案一出,佩吉統(tǒng)領(lǐng)了包括唐在內(nèi)的所有創(chuàng)意人員。第一季里在唐的辦公室門口接電話的佩吉這時候變成了要求唐到自己辦公室里開會的大Boss,當秘書告知唐需要以下屬的身份去見佩吉時,曾經(jīng)的公司驕子、“第一創(chuàng)意天才”唐·德雷柏臉上的扭曲表情可謂是第七季最有趣的顏藝表現(xiàn)。
在戰(zhàn)后初期的美國社會文化中,“郊區(qū)妻子”形象曾被認為是典型的美國夢象征。她們住在現(xiàn)代化的、環(huán)境優(yōu)美的郊區(qū)小別墅里,不用操心賺錢養(yǎng)家?!懊刻彀鸭依锸帐暗么懊鲙變簦匕逡粔m不染,從學校接回孩子,穿起明艷可人的傘裙和高跟鞋,等待先生回家給她一個吻?!?/p>
然而在60年代的麥迪遜大道上,卻出現(xiàn)了像佩吉·奧爾森這樣勇于出頭爭取半邊天的職場女性英雄。共七季的電視劇刻度搭配著一個十年的歷史刻度,表現(xiàn)的則是佩吉20-30歲青春時期的女性職場故事——佩吉從眾多女秘書之一,晉升為唯一的女性文案撰稿人,并擁有自己的辦公室,到跳槽去競爭對手公司,到最終成為了自己曾經(jīng)老板的老板。
2014年的《國情咨文》中,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將《廣告狂人》所描繪的職場作為反面典型,他說是時候修正《廣告狂人》里調(diào)侃的工作場所政策了?!敖衲?,讓我們一起呼吁,國會、白宮以及來自華爾街的企業(yè)——賦予女性應有的權(quán)利。因為我相信,當女性事業(yè)成功時,美國就成功了?!?/p>
奧巴馬說,佩吉·奧爾森這個角色總讓他想起他的外祖母。奧巴馬的外祖母瑪?shù)铝沼?960年入職夏威夷銀行,10年后的1970年就升任為夏威夷銀行的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