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李贄“童心”說影響下的晚明文壇

      2015-09-10 07:22:44阿連
      文史雜志 2015年1期
      關(guān)鍵詞:童心

      阿連

      提 要:李贄“童心”說關(guān)于作家當(dāng)具備孩子般天性的觀點,深刻地影響到晚明文壇,從而蔚成諸如袁宏道“性靈”說,湯顯祖、徐渭“至情”說,馮夢龍“情教”說等人文主張以及像《牡丹亭》與“三言”“二刻”等作品的人文表達。

      關(guān)鍵詞:童心說,性靈說,至情說,情教說

      明中葉以后,由王(守仁)學(xué)開啟的反對“存天理,滅人欲”,主張個性解放與自由精神的啟蒙思潮興起,并逐漸浸潤到社會的各個領(lǐng)域。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李贄的“童心”說。李贄(1527—1602)在《童心說》一文里說:

      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人而非真,不復(fù)有初也。

      這里所說的“最初一念之本心”,即自然所賦予的人的本性,其特點是“絕假純真”,沒有絲毫掩飾。李贄在《童心說》里還指出,不論大人小孩,人人都有童心,只是許多已被禮教與世俗所蒙蔽、污染。他因此大聲疾呼人性的復(fù)歸、童心的恢復(fù)。

      李贄的“童心”說還對明代晚期的文藝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因為一切文學(xué)藝術(shù),都是人的心靈的創(chuàng)造。只有具備了孩子般的天真本性的作家,才能創(chuàng)造出至性至情的作品。李贄在《雜說》一文中,對真情與文藝創(chuàng)作的關(guān)系作有論述:

      世之真能為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于為文也。其胸中有如許無狀可怪之事,其喉間有如許想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頭又時時有許多想語而莫可所以告語之處。蓄積既久,勢不能遏。一旦見景生情,觸目興嘆,奪他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壘塊,訴心中之不平,感數(shù)奇于千載,既已噴玉唾珠,昭回云漢,為章于矣,遂亦自負,發(fā)狂大叫,流涕痛哭,不能自止。寧使見者聞?wù)咔旋X咬牙欲殺欲割.而終不忍藏之名山,投之水火。

      李贄以“童心”衡量一切是非、善惡、真?zhèn)巍⒚莱?,更將“情”看成是世界的本原和一切?chuàng)造的原動力。他推崇出自自然的真情,認為人的性格是色彩斑斕的,真實的情感應(yīng)是順乎人性的自然表達,沒有絲毫的偽飾。雖然情感的體現(xiàn)會因各人性格的差異而有不同,但以自然表達為美卻是一致的。所謂自然美即是“自然真道學(xué)”;反之,便是“假道學(xué)”。李贄的自由表現(xiàn)人類真實情感的主張對當(dāng)時及以后的人們沖決禮教對思想情感的羅網(wǎng)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童心”說影響下的“性靈”說

      李贄的思想對晚明文壇形成了一股不小的沖擊波,其中,以袁宏道受惠最多。袁宏道(1568—l610),字中郎,號石公,湖廣公安(今屬湖北)人;萬歷進士,官至吏部郎中。他與兄宗道、弟中道,并稱“三袁”,是晚明詩歌、散文領(lǐng)域中聲勢最大的“公安派”的旗手。

      袁宏道年輕時,受袁宗道影響,對心學(xué)頗有興趣。他常常從兄長那里了解李贄的學(xué)說及異行。一日,他竟有幸得到一部《焚書》,驚喜萬分,愛若至寶,每日展卷披閱,孜孜不倦。他曾自言:“幸床頭有《焚書》一部,愁可以破顏,病可以健脾,昏可以醒眼,甚得力?!盵1]

      萬歷十九年(1591年)夏秋之交,袁宏道從湖北南端的公安奔赴鄂東北的麻城,近千里路星夜兼程,去向他心儀已久的思想大師李贄討教。他在芝佛院一住就是三個多月,與李贄獨處一室,對榻相談,聽先生縱議人生,點撥性情,真有相見恨晚之慨。他將自己20歲左右刊刻的《金屑集》面呈先生,即得極詞相贊。先生高興之余,還提筆做詩相贈。詩曰:

      誦君《金屑》句,執(zhí)鞭亦忻慕。

      早得從君言,不當(dāng)有《老苦》。[2]

      李贄十分器重袁宏道,認為他人品好、有骨氣、天賦高、極具悟性與靈性,思維敏捷,談吐要言不煩,作文如行云流水,竟引為忘年知己。

      在李贄思想及王學(xué)影響下,袁宏道亦成為晚明的一位啟蒙學(xué)者。他極力推崇“適世”的人生態(tài)度。他講的“適世”,不是適應(yīng)社會,而是“適己”,適應(yīng)自己的性情。他在《與徐漢書》一文中,講過“弟最喜此一種人,以為自適之極,心竊慕之”的話,其中“自適”二字,即是“適己”。至于“自適之極”,更是完全掙脫封建禮教的束縛,獨來獨往,無所羈絆。他在《與馮秀才其盛》書中說:

      夫鸚鵡不愛金籠而愛隴山者,桎其體也。雕鳩之鳥不死于荒榛野草而死于稻粱者,違其性也。異類猶知自適,可以人而桎梏于衣冠、豢養(yǎng)于祿食邪?則亦可嗤之一甚矣!

      連動物都知道自適,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難道還要拘牽自己的個性嗎?袁宏道當(dāng)然不愿受制于人,不愿因利祿而為人所用。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袁宏道選任吳縣縣令。一年后,他就厭煩起官場生活來。他在《與丘長儒》一文里敘述自己的感覺說:

      弟作令備極丑態(tài),不可名狀。大約遇上官則奴,候過客則妓,治錢谷則倉老人,諭百姓則保山婆。一日之間,百暖百寒,乍陰乍陽。人間惡趣,令一身嘗盡矣??嘣?!毒哉!

      他委實不愿過這不自在的官場生活,便一再要求辭去官職,態(tài)度堅決而執(zhí)拗。當(dāng)愿望達到后,他欣喜若狂,頗有脫離苦海之感,他在《與黃綺石》中,講述了此時的心情:

      官實能害我性命,則奪之正所以保全之也。乍脫塵網(wǎng),如巨魚之縱大壑,揚鱗鼓鬣,不惟悔當(dāng)初無端出宰,且悔當(dāng)日好好坐在家中,波波吒吒,覓什么鳥舉人進士也!

      袁宏道辭官后,覺得自由快活多了。不過,他又很快發(fā)現(xiàn)還不快活,因為他仍是一個名人,一般人輕易不敢和他交心;而自己名根未除,也難免有時候擺出譜來,這自然不能徹底自由、徹底快活了。于是袁宏道又提出“去名”的主張,表示要與“市井屠沽”“渾淪作一團”,以求得真正快活。他渴望到這些人中去,是因為他們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反而無牽無掛,能率性而行,隨意講出真心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李贄“童心”說的影響下,袁宏道創(chuàng)立了“性靈說”,提倡“任性而發(fā)”,“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3];強調(diào)真情,反對宋人“以文為詩,流而理學(xué)”[4]。

      袁宏道認為:“要以出自性靈為真詩耳……以心攝境。以腕運心,則性靈無不畢達,是之謂真詩?!盵5]袁宏道追求“真詩”,又宣稱“真詩在民間”,這也是他當(dāng)初要與市井屠沽渾淪作一團的原因。袁宏道將人的各種“任性而發(fā)”的情感欲望稱為“至情”,予以充分肯定。他認為婦女兒童所唱的歌謠,自由地抒發(fā)了喜怒哀樂諸方面的情感和欲望,是可寶貴的“真聲”。袁宏道反對“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壓制情感的詩教,主張想哭就痛哭,想笑就大笑的情感。他有一首叫《法南子》的詩寫道:

      鸚鵡夢殘曉鴉起,女眼如秋面似水。

      皓腕生生白藕長,回身自約青鸞尾。

      不道別人看斷腸,鏡前每自銷魂死。

      錦衣白馬阿誰哥,郎不如卿奈妾何?

      這首詩描寫一個美麗的少婦偶然撞見一位素不相識的“錦衣白馬”阿哥而怦然心動的場景。袁宏道無視傳統(tǒng)禮教,將少婦回眸異性前后的種種媚狀情態(tài)描繪得自然生動。在他看來,那是人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的流露,無須抑制和遮飾。

      說到底,袁宏道的理論主張及其實踐,乃本于老莊以來的“自然人性”論,其間當(dāng)然也包括李贄的“童心”說。不過,這種“自然人性”論又因著晚明文壇、晚明社會思想文化與政治經(jīng)濟的嬗變演進而改了大面貌,屬于激進性的,其指向是個性的解放。章培恒、駱玉明兩先生指出:“在整個晚明文學(xué)的思想理論方面影響最大的實際是李贄……袁氏三兄弟均與李贄有密切交往。李贄也曾對袁宏道極表贊賞。公安派的文學(xué)觀主要是從李贄的思想學(xué)說中發(fā)展出來的,所以它的基本點不在于詩文的語言技巧,而在于個性解放的精神?!盵6]

      二、“童心”說影響下的“至情”說

      戲劇家湯顯祖(1550—1616)也深受李贄影響而創(chuàng)立起“至情”說,大力提倡惟情主義。他說:

      世總為情,情生詩歌,而行于神。天下之聲音笑貌大小生死,不出乎是。因以澹蕩人意,歡樂舞蹈,悲壯哀感鬼神風(fēng)雨鳥獸,搖動草木,洞裂金石。[7]

      湯顯祖說的“情”,乃指生命欲望、生命活力的自由與真實狀態(tài)。他強調(diào)應(yīng)把“情”放在作為道德是非準(zhǔn)則的“理”的對立面,伸張“情”的本來價值而反對以“理”格“情”;認為人有權(quán)利滿足情感欲望,應(yīng)把追求人生自由、幸福的權(quán)利置于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之上。他的主張屬于激進的自然主義,具有近代人格獨立的意味。

      湯顯祖的名著《牡丹亭》充分展示了為追求愛情幸福而不惜出生入死的“至情”觀——少女杜麗娘在夢中與書生柳夢梅幽會,盡享男女之歡。醒來后,她不但沒有在道學(xué)先生看來應(yīng)有的羞恥感,反而覺得“美滿幽香不可言”。她回憶夢中情景說:“哎也天哪!今日杜麗娘有些僥幸也?!?/p>

      湯顯祖的《牡丹亭》對人性、愛情與自由給予了熱情謳歌,對男女情欲的合理性作了充分肯定;并借杜麗娘之口傳達出愛情不但能給男性帶來巨大快樂,并同樣給女性帶來無比愉悅的觀點。湯顯祖筆下的杜麗娘,為情而死,又為情而生。在她身上,閃射著思想自由、人性解放的光輝。《牡丹亭》講述的杜麗娘與柳夢梅超越生死的愛情,在當(dāng)時即引起巨大轟動,一時間“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8]

      根據(jù)封建禮教的規(guī)定,婚姻不以男女相慕的感情作為基礎(chǔ)。至于男女相慕中的“性愛”,連動一下念頭也是可恥可鄙——當(dāng)然,這主要是針對女子的。湯顯祖的《牡丹亭》的難能可貴之處就在于:它第一次在戲劇中肯定了性欲,而且是青年女性的性欲,將其視為美好的,應(yīng)該得到合理滿足的生命沖動;還用溫婉細膩的筆觸將它描繪得嫵媚動人,讓人浮想聯(lián)翩。

      人是社會的主體,社會以人為本;人是感情的動物,人原本該以情為本。以情為本,即循自然之道,就有滿足自己情感和性欲需求的權(quán)利——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從這種角度講,《牡丹亭》具有重要的人性啟蒙作用。它所包括的人格獨立、人性解放精神,在境界上高出它同期及此前的任何作品。

      萬歷三十年(1602年)李贄為自由殉難以后,湯顯祖懷著沉痛的心情寫詩悼念他:

      自是精靈愛出家,缽頭何必向京華。

      知教笑舞臨刀杖,爛醉諸天雨雜花。[9]

      與李贄、湯顯祖同時代的徐渭(1521—1593),也是性情中人。他在《選古今南北劇序》一文談“性情之真”說:

      人生墮地,便為情使。聚沙作戰(zhàn),拈葉止啼,情日方上矣。迨終生設(shè)境觸事,夷拂悲愉,發(fā)為詩文騷賦,璀璨偉麗。令人讀之喜而頤解,憤而眥裂,哀而鼻酸,恍如與其人即席揮麈,嬉笑悼唁于數(shù)千百載之上者,無他,摹情彌真,則動人彌易,傳世亦彌遠。

      這段話從人生講到文藝,始終不離“情”字。徐渭認為,情貫穿人生的始終,當(dāng)然也貫穿文藝的始終,成為人生的動力和文藝的生命。

      徐渭的劇作《翠鄉(xiāng)夢》,寫高僧玉通苦苦修行數(shù)十年待成正果,結(jié)果在一夕之間被一個叫紅蓮的妓女破了色戒。在他倆的一段對話中,紅蓮作為人的自然情欲的象征,顯出據(jù)理不讓的潑辣;而玉通的辯解,卻因了無底氣而蒼白無力。該劇深刻地揭示出禁欲的戒律在人的真性情前的不堪一擊,寫出了禁欲主義的偽善本質(zhì)。

      徐渭一生追求個性自由,反對強求一律。他在《論中·一》一文里,對傳統(tǒng)思想里的統(tǒng)一標(biāo)準(zhǔn)“中”予以自己的解釋。他說:“之中也者,人之情也”,認為“中和”的境界,就是講個性,追求個性的自由發(fā)揮。然而他的主張遭到與李贄同樣的命運,受到衛(wèi)道士的圍追堵截,各種訓(xùn)導(dǎo)、勸誡,鋪天蓋地而來。于是,他不得不裝聾作啞。他在《仙人掏耳圖》的題畫詩中寫道:

      做啞裝聾苦未能,關(guān)心都犯癢正疼。

      仙人何用閑掏耳,事事人間不耐聽。

      但衛(wèi)道士們?nèi)匀恍跣踹哆叮赵谒叢煌5伛?。他就畫了一幅《雪竹圖》并題詩曰:

      畫成雪竹太蕭騷,掩節(jié)埋清折好梢。

      獨有一般差似我,積高千丈恨難消。

      徐渭因不得自由而痛苦莫名。他無法維持心靈的平靜,后來甚至以錐刺耳,以刀劈頭。在不少人看來,他已是一個言行詭異、不可理喻的怪人,卻哪知道他的內(nèi)心正為追求個性自由在痛苦地淌血!

      三、“童心”說影響下的“情教”說

      對情感的討論和情欲的理解,在晚明已成為一種社會思潮。反映當(dāng)時市民生活的“三言”(馮夢龍著)、“二拍”(凌濛初著)中,關(guān)于戀愛和婚姻的題材就占了多半。這之中,既有對摯愛真情的熱烈歌頌,又有對男女情欲的大力肯定。用馮夢龍的話說,乃是“借男女之真情,發(fā)名教之偽藥。”[10]“三言”和“二拍”將人的情感要求置于禮教之上,進而要求“禮順人情”。它們通過對男女間真摯愛情的歌頌,揭露程朱理學(xué)的虛偽和不近人情。

      馮夢龍(1574—1646)也是一位惟情主義者,他認為天地間一切都是虛幻的,只有情是真實的、永恒的存在。他在《情史》序里說:

      天地若無情,不生一切物。

      一切物無情,不能環(huán)相生。

      生生而不滅,由情不滅故。

      四大皆幻設(shè),惟情不虛假。

      在馮夢龍看來,在“存天理,滅人欲”的無情社會,活人會變成死人。為了使社會變?yōu)橛星榈纳鐣?,讓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所謂“天理”就應(yīng)被驅(qū)逐出心靈。他因此還倡導(dǎo)創(chuàng)立“情教”,使人世間充滿真情。他說:

      有情疏者親,無情親者疏。

      無情與有情,相去不可量。

      我欲立情教,教誨諸眾生。

      ……

      萬物如散錢,一情為線牽。

      散錢就索穿,天涯成眷屬。

      若有賊害等,則自傷其情。

      如睹春花發(fā),齊生歡喜意。

      ……

      倒卻情種子,天地亦混沌。

      無奈我情多,無奈人情少。

      愿得有情人,一齊來演法。[11]

      馮夢龍對“私情”也予以了肯定,認為私情其實是真感情。他說自己編的《山歌》,便是一部“私情譜”。

      晚明以前的文壇,也一直唱著自由戀愛的贊歌,社會也不乏沖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拼命追求自由婚姻的人;不過,將封建婚姻視為一種制度來明確加以反對者,則始于晚明。馮夢龍在《情史》中說:

      夫閨閣之幽姿,臨之以父母,誑之以媒妁,敵之以門戶,拘之以禮法,婿之賢不肖,盲以聽焉?!S風(fēng)為沾泥之絮,豈不惜哉!

      封建包辦婚姻無疑是整個封建社會制度的一部分。它以維護封建專制制度為目的,以維護封建宗法等級制度為手段,將婦女當(dāng)做第二性——男人的附庸。馮夢龍以洞若觀火的眼力,對這種包辦婚姻作了徹底否定,認為它是造成婦女終身痛苦的根源所在。與此同時,馮夢龍又提出了他的婚姻基礎(chǔ)觀,即以自由選擇、男女相悅為婚姻基礎(chǔ),極力肯定女人有戀愛自由、有追求愛情幸福的權(quán)利。

      馮夢龍“三言”中的不少作品,就充分肯定了情欲的合理性。如《汪大尹火燒寶蓮寺》一篇,作者借至慧和尚之口,對禁欲主義的戒規(guī)作了譴責(zé):

      我和尚一般是父娘生長,怎地剃掉了這幾莖頭發(fā),便不許親切婦人。我想當(dāng)初佛爺,也是扯淡!你要成佛作祖,止戒自己罷了,卻又立下這個規(guī)矩,連后世人都戒起來。

      作者認為,宣稱“抑欲”、“滅欲”之人并非無欲,而其強求他人“滅欲”則是強人所難,不合情理;傳統(tǒng)禮教已不適應(yīng)進步了的時代的人的情感需求。他如《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任君用恣樂深閨》諸篇,作者也同樣公開表明了“欲不可禁”的立場。

      在馮夢龍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中,還對婦女的權(quán)利作出了肯定,要求男女平等?!岸摹钡摹稘M少卿饑附飽飏》一篇,作者明確指出,對男子續(xù)弦再娶,人們覺得很正常;而對女子改嫁或有外遇,即予以非議。這是不公平的,也是十分奇怪的邏輯。至于對女子在性欲方面的正當(dāng)要求,“三言”與“二拍”也給予了充分理解和肯定。但不可否認,由于矯枉過正的原因,“三言”、“二拍”與同時代的許多情色小說一樣,在性行為的描寫上,陷入了自然主義的泥淖,以致使反封建的主題被沖淡不少。只是,“三言”、“二拍”的作者馮夢龍、凌濛初本來就是崇尚自然與自由的性情中人。他們是不會依著別人的臉色去考慮行文的尺度的。

      從明中葉起,商品經(jīng)濟興盛,啟蒙思潮漸起,人的主體意識走向新的覺醒(與魏晉、盛唐比較)。進入晚明以后,由于包括王學(xué)、李贄思想在內(nèi)的激進自然主義的鼓吹,使得這種新覺醒達到高峰。人們特別是廣大士人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個萬物之靈的人,是現(xiàn)象世界的主體,是現(xiàn)實社會的主人,擁有張揚自我、張揚生命的權(quán)利,從而引發(fā)出一種要求自由表達情感,充分滿足情感需求的社會風(fēng)氣。這種風(fēng)氣,無疑是對千百年來禁錮人們情感自由的傳統(tǒng)禮教的強烈反擊。

      注釋:

      [1]轉(zhuǎn)引自許建平:《李卓吾傳》,東方出版社2004年版,第213頁。

      [2]轉(zhuǎn)引自明·袁中道:《珂雪齋集》卷九。

      [3]明·袁宏道《袁中郎全集·敘小修詩》。

      [4]《袁中郎全集·雪濤閣集序》。

      [5]轉(zhuǎn)引自明·江盈科:《敝篋集序》。

      [6]章培恒、駱玉明:《中國文學(xué)史》下冊,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1996年版,第282頁。

      [7]明·湯顯祖:《湯顯祖集·耳伯麻姑游詩歌序》。

      [8]明·沈德符:《顧曲雜言》。

      [9]《湯顯祖集·玉茗堂詩之十·嘆卓老》。

      [10]明·馮夢龍:《山歌》序。

      [11]馮夢龍:《情史》序。

      猜你喜歡
      童心
      童心爛漫
      中國慈善家(2022年3期)2022-06-14 21:48:47
      童心向黨
      都市人(2021年8期)2021-10-08 05:12:08
      童心向黨 快樂成長
      童心加油,戰(zhàn)“疫”必勝
      童心繪天下
      孩子(2019年6期)2019-06-12 03:08:10
      自然與童心
      童心畫廊
      耕耘童心
      童心一起畫
      歲月靜好,童心永恒
      幼兒100(2017年8期)2017-04-16 05:20:18
      津市市| 镶黄旗| 乡城县| 岳西县| 黑水县| 枞阳县| 娱乐| 佛山市| 祁连县| 当涂县| 岢岚县| 保德县| 邢台县| 巫溪县| 宁武县| 怀化市| 梅河口市| 通城县| 白城市| 洪泽县| 陆川县| 神农架林区| 田林县| 屏边| 大安市| 丰宁| 四川省| 宝兴县| 呼和浩特市| 进贤县| 腾冲县| 临清市| 寻乌县| 木里| 富蕴县| 昂仁县| 霍邱县| 黄石市| 晋江市| 北碚区| 莱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