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山民
唐朝有許多首著名的邊塞詩,很難說出哪首堪稱第一。本文則試論宋代著名的邊塞詞而能稱作第一的,當是范仲淹的《漁家傲》。范詞如下: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詞的上闋寫邊塞秋日,體現(xiàn)了詩人的大手筆?!帮L景異”,既指秋來景物自異,又指與家鄉(xiāng)江南的秋景之異?!昂怅栄闳ァ碑斀庾髯院怅杹淼拇笱汶x開邊塞,飛回江南的家鄉(xiāng)了。(相傳衡陽有回雁峰,大雁至此不再南飛。)這自然觸發(fā)詩人雁歸而人不能歸的惆悵心情。(詩人家江南吳縣,即今蘇州。)這四字有的書解作“大雁飛往衡陽去了”,不免令詩味索然。有的書解作“衡陽雁去,雁去衡陽的倒文”,似欠周詳。庾信《和侃法師三絕》:“近學(xué)衡陽雁,秋分俱渡河”,即指衡陽雁秋后歸故鄉(xiāng),可見“衡陽雁去”中的“衡陽雁”在這里是固定詞組,“去”在這里當用其本義(《說文》“人相遠也”),顯然順解為好。庾信另有《重別周尚書》詩句:“唯有河邊雁,秋來南向飛”,就用來說友人南歸。范詞“衡陽雁去無留意”,語更含蓄,情更深切?!八拿孢吢暋敝浮昂栈?,牧馬悲嗚”,更指飛雁相呼,北風蕭颯之聲。千嶂孤城立,長煙落日橫,一派荒涼壯闊景象,筆觸不減唐人妙處。王維詩“征篷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另有寄托,與范詞之率真或異。
詞的下闋狀將士思鄉(xiāng)之情,言辭樸實,情蘊真切。“濁酒一杯家萬里”,濁酒指秋后新醅,非陳釀清酌,其味甚薄,可見邊地生活清苦。杜甫《羌村三首》即有“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的話。范仲淹撫杯而思萬里之鄉(xiāng),同士卒以念父老之情,未能“登燕然山刻石勒功”,又怎能歸去?羌管悠悠,霜明月白,自是百感交集,多少情蘊,唯以淚水出之?!叭瞬幻拢瑢④姲装l(fā)征夫淚!”其淚令人哽喉酸心。清人彭孫激賞此句,謂為“蒼涼悲壯,慷甄生哀”(《金粟詞話》)。
王國維說“詩之境闊,詞之言長”,范詞《漁家傲》可說是這兩者兼美吧!
范仲淹詞作僅幾首傳世,其景語情語都自胸臆流出。后來蘇軾主張作詩要如行云流水,行于當行,止于不可不止;要“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而范仲淹此前已這樣實踐了。這首《漁家傲》就是范例,不刻意求工,能自然見美,其藝術(shù)特色不減前人。作為邊塞題材的好詩,唐人李益有著名的七絕《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與“羌管悠悠霜滿地”兩句相較,同是悲音冷月,望鄉(xiāng)難眠,范詞情韻更為厚重。胡云翼《宋詞選》注“霜滿地”句:“含蓄了李白詩意”(即《靜夜思》意),是為至評。我們可以說,范詞能融前人意境,卻更見自家風骨。另外《漁家傲》對數(shù)詞的運用很妙,其中“四、千、一、萬”非常自然而又有不能更易一字之精到。
歐陽修謂范詞《漁家傲》為“窮塞主詞”,固當善意戲言,也像微有意見,或許是針對范詞的情調(diào)而說的。歐于唐詩,最推崇“淳古淡泊之聲”、“舒和高暢之節(jié)”(用以寫邊塞當別有格調(diào)),其詞作則多寫閑情逸致,其文筆“疏雋深婉”。歐詞之調(diào)寄《漁家傲》者,多寫兒女情事,如“七夕”、“采蓮”等。顯然,歐陽修對詞作題材的態(tài)度較為拘守,比起年長的范仲淹來,好像反倒落后一點。范詞《漁家傲》正是以其悲涼慷慨、沉雄激壯的渾涵意境而成為宋詞的杰出篇章,從而開拓了宋詞的新氣象。胡寅《酒邊詞序》說:“眉山蘇氏,一洗綺羅香澤之態(tài),擺脫綢繆宛轉(zhuǎn)之度”,此評用于范仲淹,亦很確當。范仲淹比起后來的蘇、辛,確實先行一步??姀┩壬撎K辛詞說:“于豪宕激壯之中,有韶秀深美,渾融蘊藉之致”[1],用以論范詞,亦非常恰當??梢哉f蘇辛繼承和發(fā)揚了范仲淹的詞風之美。
本文稱范詞《漁家傲》為第一首文人邊塞詞,從時間、題材上講是為了有別于此前的敦煌曲子詞;而最早的文人詞,一般認為是傳為李白作的《菩薩蠻》、是張志和的《漁歌子》,但又不是以邊塞題材入詞的。以上所論范詞,重在藝術(shù)特色闡發(fā);下面有必要補充說明,以重在其文學(xué)成就的探討,指出其何以“第一”。
我們知道,唐宋建國,百姓較少荼毒之苦,比起秦立而學(xué)術(shù)崩、漢成而世風敗來,是社會文明的大進步。唐太宗能詩歌善書法,可謂為天下倡,自己卻深知職責所在。唐太宗雖無雄文,而唐宋文學(xué)的豐厚遺產(chǎn),他應(yīng)是有所貢獻的。唐人吳兢記述唐太宗拒絕著作佐郎“表請編次太宗文章為集”時說,“凡人主唯在德行,何必要事文章耶?”(《貞觀政要·文史》)人主要重德行,否則,文章何用,荒誕皇帝寫的東西還少嗎!太宗本人對知識與人才非常重視,這于文化發(fā)展大有功德。唐時文明雖歷晚唐淆亂而流澤至于宋。宋代教育勃興,人才輩出,知識分子相激勵,“人師之多,人格之高,蔑有過于宋者也?!盵2] 宋代早期,慶歷革新的首要人物范仲淹,據(jù)《宋史》本傳載,“每感激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一時士大夫矯厲尚風節(jié),自仲淹倡之”。時代出俊杰,俊杰推動時代,范仲淹是時代佼佼者。除了學(xué)術(shù)、科技的大發(fā)展,宋代文學(xué)成就也不減唐人。范仲淹以文章為天下民生用,以為詩詞雖學(xué)用之余事而實感發(fā)于人,所以范仲淹詩文通天人重情蘊。這里補充提出,無非想說明他的詞作《漁家傲》之產(chǎn)生及其所以堪稱“第一”的文學(xué)情懷。
末了,且以清人編《古文觀止》評范仲淹《岳陽樓記》的話來作結(jié):“以圣賢憂國憂民心地發(fā)而為文章,非先生其孰能之?”
注釋:
[1] 參見繆鉞、葉嘉瑩:《靈谿詞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 柳貽徵:《中國文化史·政黨與政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