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源錦
狀元是中國科舉時代進(jìn)士科廷試第一名,是當(dāng)時讀書人夢寐以求的最高理想、最高榮譽??贾袪钤捶Q“獨占鰲頭”、“大魁天下”,天子賜詩,禮部赴宴,身著錦袍,打馬游街,故里建坊,最為風(fēng)光。從隋煬帝大業(yè)三年(622年)開科取士到清德宗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除科舉的1300多年間,全國歷代參加各級科舉考試的舉子多達(dá)幾百萬人,而榮登金字塔尖頂?shù)奈目茽钤贿^608人。其中四川有15人(或說18人、25人不等),而閬中就有尹樞、尹極、陳堯叟、陳堯咨4個狀元。(另有進(jìn)士陳堯佐。)可以說閬中是四川的狀元之鄉(xiāng)了。
令人驚異的是,尹樞與尹極、陳堯叟與陳堯咨是兩對同胞兄弟,蘭桂齊芳,先后榮登榜首,這在中國科舉史上也是不多見的。更難能可貴的是,這兩對兄弟狀元,均有文才或政績,為桑梓生色,為川人爭光,值得大書一筆。
談到尹樞中狀元,還有一段引人注目的趣事。據(jù)《唐摭言》卷八《自放狀頭》載:唐德宗貞元七年(791年),禮部侍郎杜黃裳“知貢舉”,任主考官,決心公平取士,為國選才。但怎樣才能做到公平公正,選準(zhǔn)高才,卻心中無數(shù)。待到詩、賦、策論三場考完,便對參加應(yīng)考的500多位舉子說:“皇上命我主持禮部考試,為國選拔棟梁之才。諸位均是飽學(xué)之士,一時俊彥,但進(jìn)士名額只有30個,誰該中選,實難定奪。你們中誰愿意來幫我代寫評語,評定錄取名單呢?”眾舉子面面相覷,無人敢應(yīng)聲。這時70多歲的尹樞便自告奮勇地說:“尹樞不才,敢為一試。”杜黃裳“欣然……授以紙筆”。尹樞邊看邊寫評語,“斯須而就”,取了30名進(jìn)士,每評完一人,即當(dāng)場大聲唱讀,眾舉子均贊嘆他評得公正、精準(zhǔn),無不心悅誠服。杜黃裳見狀元的姓名空著,便問:“你看,誰可作狀元呢?”尹樞當(dāng)仁不讓地說:“狀元非老夫不可?!倍劈S裳“大奇之,因命親筆自札之”,讓尹樞自己把姓名填寫在狀元一欄中。
尹樞是中國科舉史上第一個經(jīng)主司同意的自放狀元,也是年紀(jì)最大的狀元。
顯然,尹樞能先代主考杜黃裳評定錄取進(jìn)士名單得到眾舉子公認(rèn),在杜同意后自放狀元又得到眾舉子認(rèn)可,決非碌碌之輩。據(jù)《太平廣記》引《閩川名士傳》:“貞元七年,杜黃裳知舉,聞尹樞時名籍籍,乃微服訪之,問場中名士”,并告知自己即今年主司,尹樞“即言子弟有崔元略,孤進(jìn)有林藻、令狐楚數(shù)人,黃裳大喜。其年,尹樞狀頭及第。”大歷時詩人盧綸《尹樞、令狐楚及第后歸見》(《全唐詩》卷二百七十六)有“貢文齊受寵,獻(xiàn)禮兩承歡。鞍馬并汾地,爭迎陸與潘”之句,將尹樞與令狐楚比作西晉的詩賦名家陸機與潘岳,可見“時名籍籍”的尹樞,是確有文才的。他敢于對杜黃裳說“狀元非老夫不可”亦非盲目自大與狂傲?!度莆摹芳词掌洹度A山仙掌賦》《珠還合浦賦》傳世。
唐憲宗元和八年(813年),在尹樞自放狀元22年后,他的弟弟尹極也大魁天下,同榜進(jìn)士也是30人。尹極的狀元卻不是“自放”的,而是主司選中的。尹樞、尹極兄弟并擅文名,時稱“梧桐雙鳳”。他們雖中狀元,卻沒有做官。
宋代陳堯叟、陳堯佐、陳堯咨三兄弟,均樓煩(今山西嵐縣東南)縣令陳省華之子,母馮氏,家教甚嚴(yán)。三子力學(xué)不輟,日后個個成才。他們比尹氏兄弟晚生近200年,卻是二狀元一進(jìn)士、兩宰相一節(jié)度使,有文才又有政績,聲名都比他們的前輩“二尹”大得多。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28歲的陳堯叟考中狀元。二弟堯佐同榜進(jìn)士。陳堯叟任廣南西路轉(zhuǎn)運使時,政績卓著?!皫X南風(fēng)俗,病者禱神不服藥”。陳堯叟就將搜集的各種驗方,刻在本州驛道的石柱上,大力宣傳,救治了不少病人。嶺南氣候酷熱,荒旱缺水,陳堯叟又發(fā)動群眾植樹造林,開鑿水井,“每二三十里置亭舍具飲器,人免渴死”。他“出典方州”時,“課布帛,修馬政,減冗官,有足稱者”(《宋歷科狀元錄》卷一)。他辦事果斷,“奏對明辨,多任知數(shù),久典機密,軍馬之籍,悉能周記”。后“以本官檢校太傅同平章事,充樞密使”(《宋史》卷二百八十四)。時人稱之為“賢相”。陳堯叟善寫草隸,宋真宗特下詔命其“寫御制歌詩刻石”。陳堯叟著有《請盟錄》三集二十卷,“卒年五十七”。
陳堯叟的三弟陳堯咨,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考中狀元,后出“知荊南(治今湖北江陵),改起居舍人,同判吏部流內(nèi)詮”(《宋史》卷二百八十四),掌管文官從初仕到幕職州縣官的銓選、差遣等事。他能打破“舊格”,大膽起用寒門素士為官,受到真宗嘉獎;后以龍圖閣學(xué)士、工部郎中身份,出知永安軍(軍治長安,今陜西西安市)。長安“地斥鹵(多鹽堿),無甘泉”,百姓飲水困難。陳堯咨到任后,引“龍首渠注城中”,解決了百姓的生活大問題,受到贊頌。他不但有政績,而且“工隸書,善射,嘗以錢為的,一發(fā)貫其中”。他任龍圖閣學(xué)士時,遼國使臣來汴京(今河南開封市)朝見宋朝皇帝。國宴之后,按慣例由宋朝選一武將與遼使比試射箭,以往每次都是遼使獲勝。真宗得知陳堯咨精于射箭,就把他從文官改為武將,任為節(jié)度使,同遼使比射箭。陳堯咨箭技精湛,大獲全勝,為大宋爭了光。他巡視邊防時,整修城墻,充實武庫,加強練兵,使敵人不敢輕易擾邊。
陳堯叟的二弟陳堯佐,雖是同榜進(jìn)士,卻最有文才:“少好學(xué),父授諸子經(jīng),其兄未卒業(yè),堯佐竊聽已成誦……善古隸八分,為方丈字,筆力端勁,老猶不衰。尤工詩?!保ā端问贰肪矶侔耸模┧€是水利專家。宋真宗天禧年間(1017—1022年),“(黃)河決,起知滑州(治所在今河南滑縣東),造木龍以殺水怒,又筑長堤,人呼‘陳公堤’?!标悎蜃衾酃賲⒅隆⑼秸率拢ㄔ紫啵?。與兄堯叟、弟堯咨并有文名,同登巍科,又是名臣顯宦,時人稱為“三陳”。
陳氏三兄弟的成才,與父親陳省華、母親馮氏的嚴(yán)于家教分不開。陳堯咨少時把一匹經(jīng)常踢傷人的劣馬賣給商人,陳省華知道后馬上派人牽馬退錢,并斥責(zé)兒子說:“自己不能駕馭的劣馬賣給商人,這不是故意害人嗎?”陳堯咨任荊南最高長官回家探親,母親馮夫人問他在任上有何德政,陳堯咨說:“荊南是通都大邑,商貿(mào)繁盛。兒子天天忙于應(yīng)酬,宴飲之后,賓客們都要看兒子表演射箭,兒子箭無虛發(fā),備受贊揚。”馮夫人聽了大怒:“你身為封疆大吏,不知勤政愛民,造福百姓,卻沉迷宴飲,以雕蟲小技自炫,真沒出息!”說完,一拐杖把陳堯咨佩戴的金魚打碎在地。陳氏三兄弟皆位列高官,“榮顯無比”,“賓客至,堯叟兄弟侍立省華側(cè),客不自安,多引去”。可見陳氏三兄弟對父母極其恭敬,事親孝謹(jǐn),從“不敢以貴自處”。
陳氏三兄弟的才學(xué)和政績在當(dāng)時和后世均受到重視。他們當(dāng)年讀書的南巖,在陳堯叟、陳堯咨先后大魁天下后,遂改名為狀元洞。傳有紫薇星現(xiàn)于巖上,故又稱臺星巖,宋真宗御書“紫薇亭”三字尚存摩巖石刻。三陳學(xué)友鮮于赤有《紫薇亭》詩。蘇軾于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初過閬中時所書“將相堂”三字,仍存于摩巖上,時為陳堯佐死后12年。歐陽修還根據(jù)陳堯佐長子述古所寫文惠行述作過《太子太師致仕贈司空兼侍中文惠陳公神道碑銘并序》。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利州東路安撫使閻蒼舒《將相堂記》云:“若兼資文武,出入將相,如富、韓、范、歐形于慶歷之詩者,可謂艱哉!求之吾蜀,獨閬中陳氏云?!泵饔沸芟唷吨匦奕悤河洝吩疲骸笆袢酥牛挝╅佔钍?,閬惟陳氏兄弟為盛。”明行人崔官《懷陳館記》云:“有宋閬苑陳氏昆弟三人,伯曰堯叟,由狀元仕至平章事(宰相);仲曰堯佐,由進(jìn)士亦仕至平章事;季曰堯咨,由狀元仕至節(jié)度使……保寧,古閬苑也?!笨贾袪钤Q大魁天下;宰相則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官至極品。陳氏三兄弟竟能兩狀元雙宰相一節(jié)度使,將相出于一門,不僅是蜀中絕無僅有,在全國也是不多見的。
閬中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四川狀元之鄉(xiāng),近年來十分重視“狀元文化”的開發(fā)、保護(hù)和宣傳。在城南大佛寺附近陳堯叟三兄弟當(dāng)年讀書的狀元洞,新建仿古建筑群,大門正中上方的黑底金字匾額為“出狀元宰相處”。上石階進(jìn)大門后的主體建筑是“將相堂”,堂內(nèi)有三陳身穿宰相和節(jié)度使官服的彩塑,造型生動逼真。堂石橋相連有紫薇亭,黃瓦白柱,鮮亮奪目。亭左的摩巖上,刻有“教子堂”,是當(dāng)年陳省華教子成才的遺址。現(xiàn)狀元洞已對游人開放。在城內(nèi)古城區(qū)的狀元街上,市里投資100多萬元新建一座富麗堂皇氣勢宏偉的狀元坊,高20余米,寬l0多米,兩邊的橫梁上有尹樞、尹極和陳堯叟、陳堯咨兩對兄弟狀元姓名的金色大字。狀元坊成了閬中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外地游人過此,常常駐足觀看,攝影留念。在近年擴建的四川貢院科舉制度館內(nèi),陳列了30位英杰狀元的頭像,其中有陳堯叟、楊慎等四川籍狀元,用筆簡練,形態(tài)逼真。
獨具特色的狀元文化為人杰地靈的歷史名城閬中,增添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擁有杰出天文學(xué)家落下閎、抗金小將張憲和元末“蜀中花木蘭”韓娥的古城閬中,再加上“狀元之鄉(xiāng)”的美譽,已經(jīng)成為吸引眾多中外游人來四川的又一個重要旅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