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虎
皇袍,又稱龍袍、黃袍,是封建時代皇帝的專用服裝,學(xué)過歷史的人,相信對趙匡胤黃袍加身為帝的故事并不陌生。
對此《宋史·太祖本紀(jì)》有載:顯德六年(公元九五九年),周世宗柴榮北征回京后不久駕崩,臨終前命趙匡胤為殿前都檢點,掌管禁軍。年僅七歲的太子繼位后,趙匡胤改歸德軍節(jié)度使、檢校太尉。次年元月,北漢與契丹聯(lián)合進犯,趙匡胤奉旨帶兵抵御,初三夜晚,所部于京城汴梁(今開封)東北四十里處陳橋驛發(fā)生嘩變,“諸校露刃列于庭曰:”諸軍無主,愿策太尉為天子?!拔醇皩?,有以黃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壁w匡胤登基,成了宋朝的開國皇帝。從這段史事,可知皇袍是黃顏色的。
其實,古代皇帝皇袍的顏色,并非全是黃色。第一個封建王朝的帝袍,便是黑色的。
戰(zhàn)國時期,“五行”說頗為流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zhì),古代思想家用以說明世界萬物的起源和多樣性的統(tǒng)一,分別代表了白、青、黑、赤、黃“五色”,并產(chǎn)生了“五行相克”之說,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秦朝建立,始皇帝嬴政信奉“五行相克”,因周朝屬火,火色尚赤(紅色),遂以秦取代周為水克火,視水的黑色為貴,所以皇袍也就做成了黑顏色,衣服旌旗皆是黑色。
漢朝取代秦朝,按“五行相克”說應(yīng)是土克水,土為黃色,于是皇袍便改成了黃色。
自漢朝以后,各個朝代的皇袍,均飾以黃色,直到清末再未變過。那么,這又是為什么呢?
一則,始皇帝信奉水克火,結(jié)果短命二郎二代而亡。再看崇尚黃色的漢朝興盛、衰敗、中興,前、后漢經(jīng)歷了四百余年之久。于是,帝王們對“五行相克”產(chǎn)生了懷疑。
二則,上古時期就相傳女媧摶黃土造人,又有“人文初祖”黃帝是華夏共主,天下尊崇,形成了堅固的尚黃情結(jié)。
三則,古代以“五色”為正色,分據(jù)五方,東方為青色、南方為紅色、西方為白色、北方為黑色、中央為黃色,而“五行”說中黃色代表了土,居中,象征中央。
因此,基于上述三個原因,黃色贏得帝王的青睞,各個朝代的皇帝均穿黃色龍袍。
隋朝以前,龍袍是黃色,官民都可以穿黃衣服,隋朝的士兵也穿黃色衣服。到了唐朝初葉,以赤黃近似日頭之色,日是帝尊的象征,所謂“天無二日,國無二君”,所以赤黃成了皇帝的專利,官民不得妄加僭用。唐高宗中期,朝廷擔(dān)心黃色與赤黃混淆,索性詔令天下臣民一律禁止穿黃。自此之后,黃袍成了皇帝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