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頎
在小學語文日常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困惑:由于對文本課程的開發(fā)缺乏有力支點,導(dǎo)致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淺嘗輒止、未盡人意。教學深度的難以推進,導(dǎo)致學生參與激情不夠,這樣知識與技能訓練就不夠扎實,致使機械練習出現(xiàn)、課業(yè)負擔加重甚至學生厭學。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很多,我認為開發(fā)教學資源時,在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時,文本情感應(yīng)是一個重要衡量指標,是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基石。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情感是獲取知識的土壤和動力。他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壤上。種子會萌發(fā)出幼芽:兒童邊認識邊干得越多,對勞動快樂的情感體驗得越深,想知道得更多,他的求知渴望、鉆研精神、學習勁頭越強烈?!币驗閷W生對知識學習有一種強烈的心理渴求,知識如果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不能喚起學生的情感欲望,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強烈興趣,將使學習變得淡而寡味,從情感激發(fā)入手,順應(yīng)學生心理需求,抓住教學內(nèi)容中的情感因素、抓住作家的內(nèi)心體驗引導(dǎo)、啟發(fā),讓學生來感悟、來表現(xiàn)、來創(chuàng)造,讓學生從中體驗作品的豐富情感、體驗作品的多彩人生經(jīng)歷。這樣抓住語文教學精髓,使學生在情感上與作品同呼吸、共命運,讓學生從內(nèi)心獲得情感體驗的樂趣,獲得再創(chuàng)造、取得成功的快樂,使學生真心喜愛語文、熱愛語文,熱愛這樣以情動人的語文課堂教學,使學生覺得語文課堂教學是如此動人心魄、如此魅力無窮。
因此,從學生角度看,情感是一種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是反映小學生學習深度、維持時間及自主程度的重要因素,因為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的學習帶有濃厚的個人喜好色彩。對于知識的吸收,這一群體很難上升為理性認識,更多的也許是興趣、愛好等因素的參與?!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愉快教育”講的就是對學生認知情感的開發(fā)。
對語文課程的支點即文本而言,重視文本情感開發(fā),更應(yīng)是實施有效語文課堂的有力支撐點,這是由語文教學的特點決定的。中華文字神奇燦爛,方方正正卻奧妙無比,從唐詩宋詞到散文對聯(lián),每篇每文、字里行間無不閃爍著作者濃濃的情感。要想走進文本,走入文化,情感是實現(xiàn)與文本對話的共振點和有效橋梁。神奇瑰麗的祖國風光,激人心懷的哲理小文,令人扼腕的情感故事,無一不是引導(dǎo)學生探索神奇語文的有效武器。
挖掘、開發(fā)文本情感,能促進師生同構(gòu)共生、教學相長。教師在駕馭和控制文本情感的同時,還要觀照學生的學情,分析、衡量文本情感與學生情感的同異,建構(gòu)情感流程的框架,找到表達情感的途徑與方法。如媒體渲染,激情導(dǎo)入,詩意熏陶,都能給學生更多情感信息和價值啟示,為提高學生情感認知能力和價值取向判斷力創(chuàng)造條件。
當然,文本情感是學習情感的基礎(chǔ),是學習情感的重要部分,其他如學習實施過程中諸如激勵、實施程序、實施程度等策略、方法,應(yīng)是學習情感不可缺少的部分。
綜觀語文課堂,存在重視知識傳授,而不同程度地忽視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情感教育,重視學習過程、學習情感的開發(fā)而忽視文本情感挖掘。如課堂中,互讀、自讀、賽讀、開火車讀、表演讀等形式多樣,氣氛活躍,熱熱鬧鬧,但課堂結(jié)束,冷靜下來,一臉茫然。這就是爆發(fā)點過多地專注于形式而非停留在知識點上,其實這與某些經(jīng)典課堂的熱鬧是截然不同的。因為當學生的思維火花被知識點燃之后,必然出現(xiàn)百花齊放的景象 ,即情由文生,這應(yīng)是提高語文課堂效率的基本出發(fā)點。實施策略、教學展現(xiàn)形式應(yīng)是文本情感的有力推動,而非主流。
因此,如何挖掘教材情感價值,如何在課堂中使學生主動感悟文本,都是語文課堂中情感教育的關(guān)鍵。教師應(yīng)精心備好每一堂課,特別注重用心靈感受、挖掘課文中的情感因素?!拔恼虏皇菬o情物”?!缎∫魳芳覘羁啤钒駝尤?,給人幾多遺憾,幾多憤恨,《圓明園的毀滅》字里行間透著慘痛的教訓和深刻的反思。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首先需要深入鉆研教材,細心揣摩和體會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來的真情實感,并為課文的人情美、言辭美所感動。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中的伯父“半跪著”,通過這一細節(jié)的敲打,學生領(lǐng)會出一位大文豪的愛與憎,如顆顆種子植入學生心懷。又如《送元二使安西》中的“盡”字,由飲酒送別畫面聯(lián)想到即將千山阻隔、相隔萬里,此去茫茫、相思不斷的一對摯友的離別真情有力地被烘托了出來。再如某位特級教師抓住《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的“又一年”究竟有多長,通過分割,將長達23739天的淪陷日分割成1年、5年、10年、65年,并分段再現(xiàn)。在老師低沉而激越的引讀下,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中,將65年漫長的南宋苦難史如一幅幅畫卷徐徐展開:遍地廢墟的中原大地戰(zhàn)火彌漫,百姓在敵人的鐵蹄下苦苦掙扎。這聲聲是血、字字有淚,是淪陷區(qū)百姓對昏庸朝廷的血淚控訴,怎能不讓學生受到情感的浸染和理解的升華?
學生是人,情感教育是最本質(zhì)的教育。從文本中挖掘人本的東西,需要教師以自己的情感悟透力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課堂是師生共同合作的課堂,愿語文教育能開拓一片新天地,創(chuàng)造新世紀的語文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