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芳
自立是孩子成長的必然趨勢和要求,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立,對于孩子未來的成長是有好處的。自立的反面就是依賴,這種依賴一方面表現(xiàn)為孩子對家長的依賴,另外一方面表現(xiàn)為好占他人的便宜。因為有了依賴心理以后,個體拋開了自立,總是試圖從他人那兒得到一些好處。
家長要從小就杜絕孩子愛貪便宜的不良習(xí)慣,積極培養(yǎng)孩子的自立精神。我國古代就有教孩子自立的例子,我們可以好好學(xué)習(xí)。
隋朝的時候,有一位擔(dān)任別駕官的官員叫趙軌,他廉潔自守,一世清名,在歷史上留下了美譽。趙軌在齊州為官四年離開時,父老鄉(xiāng)親們都含淚送別。一位長者代表百姓捧著一杯清水,顫顫巍巍地敬奉到趙軌面前,說:“別駕在此任官,從不受賄納物,有如水火不相交。如今你要走了,我們不敢以壺酒相送,您清廉若水,特獻上一杯清水為您送行?!壁w軌非常感動,接過水杯、一飲而盡。
后來,趙軌任原州總管司馬,也注意嚴(yán)格約束部下,對百姓秋毫無犯。
有一次,趙軌領(lǐng)人結(jié)隊夜行,部下不小心,馬蹄踏入田中,踩壞了禾苗,他即令停止前進。天亮后,趙軌查到田主,賠償了損失后才率隊啟程。
對自己、對部下嚴(yán)格要求的趙軌,對孩子的要求也特別嚴(yán)厲。他教子有方,常常以自己的行為感化和教導(dǎo)子女好好做人,自強自立。
趙軌的東屋鄰居有棵很高大的桑樹,亭亭如蓋,每年到了夏季,滿樹的桑葚紫紅紫紅的,煞是誘人。由于這棵桑樹特別高大,很多枝丫都伸到趙軌家的院落里來了,桑葚成熟的時候,也就落到趙家院里,滿地都是。
一天午后,趙軌在睡午覺,酣夢中,聽到院子里有小孩玩鬧的聲音,好像是在爭搶著吃什么東西。
于是,他起身走到窗前觀看,原來是自己的幾個孩子在院子里撿桑葚吃,心想這是鄰居家的東西,怎能亂吃呢?走到院子里,看到孩子們吃得滿是紫紅色的嘴唇,頓感生氣:“這是鄰居家的東西,你們怎么能隨便就拿來吃呢?”
“可是掉到我們家院子來了?!逼渲械囊粋€孩子說。
孩子的母親走過來,看到趙軌為了孩子吃鄰居家落到自己院子里的桑葚而批評孩子,就勸說道:“孩子還小,撿的都是落在自家院里的,何況這么大棵桑樹,鄰居也不會說的,你又何必小題大做呢?”
“這可不是小事啊,吃桑葚事小,養(yǎng)成愛占便宜的習(xí)慣事大??!”
趙軌怕孩子們繼續(xù)撿桑葚吃,便叫家人把桑葚一個一個撿起來,全部送還給鄰居,并用這件事教育孩子們說:“我并不是想以此博得美名,桑葚東西雖小,但它不是我們的勞動所得,就應(yīng)當(dāng)物歸原主。你們一定要牢記,不要占人家的便宜。”諸子女聽后唯唯而退。
俗語說:“小洞不補,大洞一尺五”。人或事物的變化,往往從一些小處開始。
趙軌連桑葚這點小便宜也不許孩子們?nèi)ヘ?,未雨綢繆,可以說是很有遠(yuǎn)見的,恰如《古文觀止》中《觸龍說趙太后》一文所講“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y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