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忠明
著名的畫家、金石家、篆刻家傅抱石曾經(jīng)為毛澤東刻過一方石印。這方大印印面達5厘米見方,印臺高4.5厘米,印鈕2.5厘米,上面雕刻了一只盤臥回視的怪獸。寓意“神獸吉祥,天人合一”,表達了對毛澤東的祝福與景仰之情。
這方巨印,是傅抱石于1959年在北京刻治的。那年,傅抱石和廣州的關(guān)山月一起,被國務院召到北京,受命為新建成的人民大會堂繪制巨畫《江山如此多嬌》,這幅巨畫將由毛澤東題款。按照中國畫的傳統(tǒng)習慣,在畫上題字,需要蓋題字者的印章,于是傅抱石想到應該為毛澤東主席治印。在這么大的畫上題字,字自然也是很大的。這么大的字,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大印章。于是,傅抱石分別刻了白文“毛澤東”和朱文“毛潤之印”兩方圖章。
據(jù)說,為了刻好這兩方巨大的印章,傅抱石動了不少腦筋,照他的設想,其一,印章須以傳統(tǒng)為本,體現(xiàn)出經(jīng)典性、民族性、史詩性,力求蒼勁渾厚,端莊大方,氣勢磅礴;其二,氣勢要大,取法高古,但又不失時代氣息,且不帶任何程式化、流派痕,以“雅正”為宗;其三,印文要刻得既有金石氣,又有書卷氣,體現(xiàn)出靜穆安詳?shù)囊饩常c毛澤東的偉大身份相符。
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既定設想,他費盡心思,勾描了許多樣稿,掛起來仔細審視,征求友人意見。經(jīng)過反復推敲,才決定采用目前見到的平正剛健風格。據(jù)說實際動刀刻治只用了一個多小時,一氣呵成,不假修飾,的確真乃大家手筆。
畫作《江山如此多嬌》是按毛澤東《沁園春·雪》的詞意為題材設計的,畫面恢宏,咫尺千里,大氣磅礴。毛澤東看了這幅巨畫非常滿意,揮毫潑墨,把“江山如此多嬌”六個大字一口氣寫了三幅,并在每一幅中圈出自己滿意的字,最終組成了具有十七帖風格而又凸顯毛澤東特色的“江山如此多嬌”六個大字,由傅抱石的學生沈左堯和李方白將其放大、描摹到畫面上去。僅一個“嬌”字就將近一米。題款之后,有人問毛澤東:要不要蓋???毛澤東認為,大凡自己的書法和題詞,都沒有蓋印,這回也不必破例了吧,不蓋為宜。這樣一來,傅抱石費盡心力鐫刻的這枚大印就用不上了。周恩來也同意毛澤東的意見,認為《江山如此多嬌》置設于莊嚴的人民大會堂,必然要讓千秋萬代瞻賞。主席題字很多,從未鈐印,這里突然出現(xiàn)了他的章印,不但顯得不倫不類,而且會讓人費解,甚至造成真假之誤。后來,傅抱石想將此印贈送給毛澤東。毛澤東請人給傅抱石帶口信說:您的篆刻頗有力度,藝術(shù)性也頗強。遺憾的是,我一生沒有用過私章,還是勞請先生代為保存,待有朝一日退了休,一定親自來取。
當年年底,毛澤東在接見傅抱石等藝術(shù)大師時,又談到此事。他對傅抱石風趣地說:“如果我當皇帝,此印嫌小。如果我是普通百姓,此印又嫌大,而且一般人難以辨識。如果再過些年,告老還鄉(xiāng),我毛澤東賣字為生,加此章印,肯定售價不菲,沾您傅老大光了?!?/p>
事后,此印一直由傅抱石及其二子收藏。傅老逝世后,這枚“中華第一章”作為傅抱石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珍品之一,一直被壓在傅家箱底。直到40年后,國慶50周年,這方印章才被請出來與世人見面,并被編入《江蘇書法五十年》中。
傅抱石的印章沒有蓋在那幅“江山如此多嬌”的巨畫上,但是為了使這幅巨畫更符合中國畫的特點,大家想了一個主意,決定刻一枚印文為“江山如此多嬌”的印章,作為落款。這個任務后來落在了文化部部長齊燕銘的身上,齊燕銘刻治的“江山如此多嬌”大印被放大之后有20厘米見方,蓋在了畫面的左下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