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可凡
在《大灰狼與小綿羊》這本書中,我最喜歡《頭羊之爭》這一篇。
頭羊年事已高,有一次在陡坡上一腳踩滑,離開了深愛的伙伴們。羊群必須有一只頭羊統(tǒng)領(lǐng)大伙兒,不然羊群就會變得一盤散沙。因此,一場“頭羊之爭”拉開了帷幕。
頭羊之爭在白鐮刀羊和黑絲瓜羊之間展開。剛開始,它們只是嚇唬對方,但這一招不管用,只好動真格,打了起來。戰(zhàn)斗了好長時間,雙方都受傷了。
就在這時,山頂上傳來了小羊羔的呼救聲。原來這只小羊羔獨(dú)自上山玩耍,遇上了金雕,情況非常危險。而此時,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誰都不敢去救小羊羔。
看到這兒,我心里暗暗嘆了口氣:完了,小羊羔必死無疑!就在這時,二肉髯像一道白色的閃電,擋在了金雕前面。它竟然不顧自身安危挺身而出救小羊羔,真是太讓人感動了。經(jīng)過一場生死博斗,小羊羔獲救了,面對此情此景,大家一致同意二肉髯為新頭羊。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事情不能只是想著自己,更要為他人著想,為集體著想。面對強(qiáng)大的對手,就要像文中的二肉髯一樣勇敢面對!
開頭直接交代本篇讀后感的寫作對象——《頭羊之爭》。接著,小作者簡明地講述了故事梗概。
第5段,小作者以自己閱讀過程中的感受為文章設(shè)置了懸念:小羊羔到底脫險了沒有?這不但銜接了上下文,而且增強(qiáng)了文章的吸引力。
結(jié)尾處,小作者道出了讀《頭羊之爭》后的感想,此段為畫龍點(diǎn)睛之筆,也是本文中心思想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