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麗
【鎖定考點】
1.詞語解釋;2.句子翻譯;3.理解內(nèi)容及情感;4.品味語言;5.鑒賞景物描寫和文段意境;6.概括景物特點;7.想象和描繪景物;8.理解文言現(xiàn)象;9.分析寫作手法
【新題演練】
一、《醉翁亭記》(節(jié)選)閱讀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關(guān),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募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2)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1.按要求用“/”給下列句子劃分節(jié)奏。
(1)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劃分兩處)
(2)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劃分兩處)
(3)野芳發(fā)而幽香(劃分一處)
(4)名之者誰(劃分一處)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_______ (2)翼然臨于泉上者_______
(3)飲少輒醉_______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
(5)野芳發(fā)而幽香_______ (6)佳木秀而繁陰_______
3.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瀉出于兩峰之間者 太守與客來飲于此 B.水落而石出者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山間之朝暮也 名之者誰 D.其西南諸峰 其一犬坐于前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填空。
(1)第一段描寫醉翁亭的秀麗環(huán)境和自然風(fēng)光,先寫“環(huán)滁”,又寫“_______”,再寫“_______”,接著寫“_______”,最后寫到“醉翁亭”,是按由_______到的順序來寫的。本段還介紹了醉翁亭的得名是“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一句千古流傳,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diào)。
(2)第二段寫了山間_______和_______的景色,“_______”一句直接點明了作者的情感。
6.從寫作手法的角度,對“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一句進行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岳陽樓記》(節(jié)選)閱讀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
【乙】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2)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注]修禊(xi):古人風(fēng)俗,農(nóng)歷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為三月三日),人們到水邊洗濯、嬉游,并舉行祈福消災(zāi)的儀式。 ②映帶左右:環(huán)繞在亭子的周圍。 ③流觴曲水:把盛酒的杯從上游放入彎曲的水道中任其漂流,杯停在誰面前,誰就取來飲酒。
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春和景明( ) (2)沙鷗翔集( ) (3)寵辱偕忘( )
(4)少長成集( ) (5)群賢畢至( ) (6)無絲竹管弦之盛( )
2.下列各項中加點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一觴一詠 而或長煙一空 B.此樂何極 感極而悲者矣
C.引以為流觴曲水 亦足以暢敘幽情 D.其喜洋洋者矣 其人視端容寂
3.與“暮春之初”中“之”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B.囑予作文以記之 C.居廟堂之高 D.先天下之憂而憂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繪“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的畫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賞析“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甲】段中的景物描寫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據(jù)對【甲】【乙】兩段文字的理解,填寫下面表格。
三、《桃花源記》(節(jié)選)閱讀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1)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2)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endprint
1,下列加點的詞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芳草鮮美 B.落英繽紛 C.阡陌交通 D.仿佛若有光
2.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忘路之遠近 漁人甚異之 B.捕魚為業(yè) 不足為外人道也
C.乃不知有漢 乃悟前狼假寐 D.尋向所志 便扶向路
3.下列四個選項中與“便舍船,從口入”的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A.見漁人,乃大驚 B.何陋之有 C.帝感其誠 D.夫戰(zhàn),勇氣也
4.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緣溪行( ) (2)漁人甚異之( ) (3)屋舍儼然( )
(4)黃發(fā)垂髫( ) (5)悉如外人( ) (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
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語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選段寫漁人_______的經(jīng)過。文中描寫桃花源生活環(huán)境的句子是“_______”,體現(xiàn)了桃花源中人精神狀態(tài)的句子是“_______”。
7.“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在全文中起怎樣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桃花源中人生活美好,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話概括并做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記承天寺夜游》閱讀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念無與為樂者( ) (2)欣然起行( ) (3)庭下如積水空明( )
(4)相與步于中庭( ) (5)月色入戶( ) (6)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
2.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念無與為樂者 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B.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尋病終
C.蓋竹柏影也 蓋以誘敵 D.相與步于中庭 萬鐘于我何加焉
3.下列句子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念無/與為樂者 B.庭下如/積水空明
C.何處/無竹柏 D.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語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任選角度賞析“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表現(xiàn)出作者怎樣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試品析“閑人”二字的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與朱元思書》閱讀
【甲】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1)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2)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乙】仆去月謝病,還覓薜蘿。梅溪之西,有石門山者,森壁爭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蟬吟鶴唳,水響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成韻。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饒竹實。山谷所資,于斯已辦。仁智所樂,豈徒語哉!
【注】①仆:對自己的謙稱。 ②謝?。和胁∞o官。 ③薜蘿:薜荔和女蘿,植物名。這里指隱士生活。 ④岫:山洞。 ⑤葺宇:修建茅屋。
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1)水皆縹碧_____ (2)負勢競上_____ (3)互相軒邈_____
(4)橫柯上蔽_____ (5)蟬吟鶴唳_____ (6)豈徒語哉_____
2.下列四個選項中的加點詞與其他三項中的文言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蟬則千轉(zhuǎn)不窮 B.窺谷忘反 C.英英相雜 D.幸富菊花
3.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山谷所資,于斯已辦 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 B.梅溪之西 輟耕之壟上
C.蟬則千轉(zhuǎn)不窮 人則無法家拂士 D.遂葺宇其上其西南諸峰
4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話描繪“森壁爭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一句的畫面。endprin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兩篇文章都表現(xiàn)出作者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7.兩篇文章都是山水小品文,語言簡潔、清新。【甲】文概括贊嘆富春江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乙】文中“幽岫含云,深溪蓄翠”一句中“含”和“蓄”用得極為精妙,其表達效果是______________。
六、《湖心亭看雪》閱讀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挈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2)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1.下列加點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是日更定矣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B.上下一白 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C.選賢與能 天與云與山與水 D.哀轉(zhuǎn)久絕 湖中人鳥聲俱絕
2.用“/”給下面句子劃分節(jié)奏。(劃分一處)
湖中人鳥聲俱絕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語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說說下列語句改后與原句的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原句: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改句:湖上影子,惟長堤一道、湖心亭一座、與余舟一葉、舟中人兩三個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理解文章結(jié)尾的“癡”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