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榮
摘 要:鄭板橋是揚州八怪之首,在他的一生當中創(chuàng)作了很多繪畫作品,他在繪畫藝術(shù)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鄭板橋的繪畫作品取材平凡,格高意遠;以詩補畫,出人意外;水墨寫意,傳遞真實,其繪畫藝術(shù)對當代繪畫藝術(shù)有很多啟示。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其中尤以繪畫藝術(shù)更勝。在中國古代曾經(jīng)誕生過很多位畫家,他們的繪畫藝術(shù)成就可謂是高屋建瓴,成就非凡。在眾多古代畫家當中鄭板橋無疑是美術(shù)界的一桿鮮明旗幟。鄭板橋的繪畫作品歷來受到無數(shù)收藏者和繪畫藝術(shù)愛好者的喜愛,甚至是千金難求。因其繪畫作品的優(yōu)秀,引起了無數(shù)專家、學者對其繪畫作品的研究。
鄭板橋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的一生非??部?。鄭板橋生于公元1693年,逝于1765年。原名鄭燮,號板橋。他祖籍蘇州,生于江蘇省興化縣,乃為乾隆年間的進士。據(jù)史料記載,鄭板橋早期主要以賣畫為生,生活十分清貧,只能勉強糊口。在他的努力之下,最終于乾隆年間考上了進士,繼而開始了他的為官生涯。他在為官期間非常清廉且愛民如子,人稱鄭青天。為官十余年之后,由于各種原因鄭板橋辭去官職,回到揚州繼續(xù)以賣畫為生,直至終老。鄭板橋一生的生活經(jīng)歷對于他的繪畫作品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鄭板橋酷愛畫蘭、竹、石,這些事物的選取也正是他清廉自潔的象征。
一、鄭板橋的繪畫藝術(shù)風格
(一)取材平凡,格高意遠
鄭板橋的繪畫作品取材非常平凡,且格高意遠,這也是鄭板橋繪畫作品的最大特色,于平凡處見真章正是繪畫的最高境界。繪畫作品取材并不復雜,僅僅只是一些較為平凡的事物,如竹、蘭、石等。
鄭板橋的繪畫作品《懸崖蘭竹圖》就是其代表作品之一,該幅作品目前收藏于北京故宮的博物館。作品取材主要為竹、蘭、石,在整幅作品中,竹、蘭、石和諧搭配,充分體現(xiàn)出一種高雅的格調(diào)。整幅作品以淡墨勾勒全局,畫面頗具奇險之趣:懸崖由底貫頂,蘭草與竹生于懸崖之畔,給人營造出一種絕處逢生的意境。該幅作品不僅畫面優(yōu)美,更體現(xiàn)出一種人生哲學。這可謂是繪畫的最高境界——借繪畫之美向人們傳遞生活之意。
鄭板橋的繪畫作品之所以會被世人稱頌,正是因為其取材平凡,正如齊白石喜歡畫蝦、徐悲鴻喜歡畫馬一樣,取材大都較為簡單,卻能在平凡處畫出不平凡,這也是鄭板橋先生的過人之處。
(二)以詩補畫,出人意外
自古詩畫不分家。我國古代的很多繪畫作品中都會題上詩詞,詩畫結(jié)合,意境非凡。這也是很多畫家喜歡在畫上題詩的重要原因。除了繪畫之外,鄭板橋的書法以及詩詞也是一絕。在鄭板橋的很多繪畫作品當中都存在以詩補畫的情況,這也是鄭板橋繪畫藝術(shù)的一大特色。古往今來,有很多畫家均習慣于以詩補畫,其中尤以鄭板橋先生的最佳。
鄭板橋《懸崖蘭竹圖》的右方有很多空白之處,以一般人的見解肯定會將詩賦予此處。但是鄭板橋卻反其道而行之,反而將詩題在了畫的左方的石頭上,從而讓整幅作品的虛處更虛,實處更實,也更能讓人們體驗到懸崖孤絕之處那絕處逢生的感覺,讓畫中的蘭竹之孤顯得更加幽潔高雅??v觀鄭板橋的多幅繪畫作品,其他以詩補畫的形式不拘一格,或長題于畫側(cè),或短題于畫的上下;或橫題,或縱題,或斜題,其布局之巧妙令人稱嘆。詩情畫意在鄭板橋的畫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給人們帶來了綜合的、完美的藝術(shù)享受。
鄭板橋先生的繪畫作品中以詩補畫的特征表現(xiàn)的非常明顯,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要具有非常深厚的書法以及做詩的藝術(shù)功底之外,還需要具有較強的空間布局能力。鄭板橋均在畫中所題之詩不僅精妙絕倫,所布局之處也往往能夠出人意料,這也許就是藝術(shù)家的思維,別致異常。
(三)水墨寫意,傳遞真實
鄭板橋的繪畫作品習慣于以水墨寫意,傳遞真實。他精通于畫蘭、竹、石,尤其愛畫墨竹。他所畫的墨竹活靈活現(xiàn)、勁直挺拔,在用墨方面也濃淡相宜,筆法蒼勁有力,可以有效表現(xiàn)出所畫事物的“真性情”“真意氣”,給人們營造出一種非常真實的意境。板橋先生筆下的墨竹,其實就是他本人真實思想以及人品的藝術(shù)再現(xiàn),看畫如看板橋先生本人。正如《懸崖蘭竹圖》中所畫之竹蘭一樣,雖然懸于懸崖之畔,但是仍然挺拔,綻放出其頑強的生命力。就像其曾經(jīng)為官一樣,清廉高潔,為國為民。雖然為官多年仍是一個縣令,但是卻不失其高潔。即使是辭官之后,他的人生態(tài)度仍然如此,他的性格、性情,均在其繪畫作品當中得以真實體現(xiàn)。
在繪畫作品當中可以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情感是繪畫的至高境界,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畫家無不如此,鄭板橋先生也做到了,這也許就是世人對其繪畫作品不斷稱贊的主要原因,這一點也非常值得后人在繪畫過程當中學習和借鑒。
二、鄭板橋的繪畫藝術(shù)對當代繪畫藝術(shù)的啟示
(一)取材不必過于復雜,力求親近自然
鄭板橋的繪畫藝術(shù)作品取材平凡,主要以蘭、竹、石為主。雖然取材平凡,但是在平凡中卻可見真章,不落俗套。之所以會產(chǎn)生這樣的繪畫效果,主要是因為鄭板橋的繪畫力求親近自然,給人營造出一種非常和諧的感覺。反觀當代的很多繪畫作品,取材過于復雜,在繪畫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自然性也較為匱乏,這樣的繪畫作品不能稱之為佳品,更難萬古流傳。當代的繪畫作品要想有所突破,必須要在平凡處見真章,效仿古人,在繪畫作品中盡量體現(xiàn)出自然之美,這樣的作品方為佳作。
(二)在作品中融入感情,力求以畫表意
繪畫的最高境界即是以畫表意,也正因如此鄭板橋的繪畫作品才會千金難求,被奉為佳作。當代的很多繪畫作品雖然看起來比較“熱鬧”,色彩搭配也非常和諧,但是細觀之下卻很難發(fā)現(xiàn)其中所蘊含的情感,表達生澀,缺乏靈性。這也是當代少有優(yōu)秀的繪畫作品誕生的主要原因。我們應多學習板橋先生的繪畫技巧,水墨寫意,傳遞真實。只要能做到這一點,相信當代的繪畫作品的創(chuàng)作水平一定會更上一個臺階。
(三)不必過于拘泥技法,力求隨性灑脫
一幅好的繪畫作品必定不會落于俗套,過于拘泥于某種創(chuàng)作技法,鄭板橋先生的繪畫作品即是如此。在他的繪畫作品當中,我們可以隨處看到他的隨性灑脫。一筆一畫是那么的清新自然,就算是真實的事物存在也有可能沒有他在畫中所表達的那么美。在當代,很多繪畫藝術(shù)家在繪畫的時候往往講究運用某種技法進行創(chuàng)作,殊不知這樣的創(chuàng)作技法雖然已經(jīng)成熟,但是難免會落于俗套,所創(chuàng)作的繪畫作品也隨之會落入俗套。因此,我們應該多學習鄭板橋先生的繪畫作品,不拘泥于某種創(chuàng)作技法,力求隨性灑脫。
鄭板橋之所以會成為揚州八怪之首,主要是因為其繪畫作品的較高造詣。他的繪畫作品取材平凡,格高意遠;以詩補畫,出人意外;水墨寫意,傳遞真實,可謂是中華繪畫藝術(shù)的瑰寶。鄭板橋的繪畫作品啟示我們:取材不必過于復雜,應力求親近自然;在作品中融入感情,力求以畫表意;不必過于拘泥技法,力求隨性灑脫。
參考文獻:
〔1〕王適.傳統(tǒng)繪畫思想“托物言志”的內(nèi)涵和成因[J].藝術(shù)科技,2013,(04).
〔2〕衛(wèi)志友.“筆墨當隨時代”“怒不同人”——淺析鄭板橋之“怪”[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5).
〔3〕何衛(wèi)平.中國早期啟蒙時代的藝術(shù)巨子——讀《鄭板橋的詩與畫》[J].湖北美術(shù)學院學報,2000,(03).
〔4〕任克兵.從鄭板橋的詩文、題跋等文獻看鄭板橋的書畫審美觀[J].大眾文藝,2011,(02).
〔5〕張樹俊.鄭板橋的官場之困與他的退隱之思[J].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01).
〔6〕劉開云.中國文人畫家的藝術(shù)精神與人格魅力——鄭板橋筆下的“蕭蕭竹聲”及其現(xiàn)代意蘊解讀[J].江漢論壇,2010,(05).
〔7〕徐東樹.模糊的界線——從“書畫相通”看鄭板橋的書畫藝術(shù)創(chuàng)作[J].福建藝術(shù),2000,(04).
〔8〕王曉光.六分半書:章法的困惑——鄭板橋書法形式探析[J].書法賞評,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