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華
聽朋友說,峨眉山的猴與其它猴子不一般,不僅五官端正,身材勻稱,而且見人不驚,與人相親,攔路索食,生動有趣。去年初秋有幸見識峨眉山的猴子,果然稀罕。
峨眉山猴種名藏酋猴,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色澤棕青,短尾,個大,又稱四川短尾猴、大青猴、短尾猴,因長期生活在佛教名山,故妙號“猴居士”,野生狀態(tài)中的猴以采集植物的葉、花、果為食。
峨眉山野生猴與人相處的歷史,據(jù)說可以追溯到600年前,當(dāng)時到底有多少猴己無法考證,現(xiàn)在只知10多年前全山有4群約300多只猴,這幾年經(jīng)精心管理己繁衍至6群800多只猴了。它們分別棲居在九老洞、清音閣、遇仙寺、洪椿坪、華嚴(yán)頂、洗象池等7個地區(qū)?;顒訁^(qū)域也由過去30平方公里,擴展到現(xiàn)在的50多平方公里了。
峨眉山的猴子喜獨立群居,各占領(lǐng)地,各具風(fēng)騷,清音閣和洪椿坪一帶的猴子強悍驍勇,貌似“綠林好漢”;華嚴(yán)頂和遇仙寺一帶的猴子文質(zhì)彬彬,頗具“大家風(fēng)范”;九老洞和仙峰寺一帶的猴子逍遙持重,如同“深山院士”;而洗象池一帶的猴子則活潑伶俐,好似“調(diào)皮頑童”。峨眉山猴過著長期的群居生活,每群數(shù)量有15只到60只不等,每群猴子必有一個猴王,猴王威猛雄壯,儀表莊重,舉止大方,享有“一夫多妻”制的特權(quán),所有雌猴都是猴王的“妻妾”。當(dāng)群猴嬉戲打鬧時,它通常端坐高處,俯視觀察,如發(fā)現(xiàn)部下有越軌行為,總是先怒視,繼而呲牙咧嘴警告,如若部下仍我行我素,猴王便猛撲過去,一陣嘶咬。所以,群猴總是不時盯著猴王,看主子的臉色行事。
峨眉山的猴子常常攔路索食,膽大的強行搜索,膽小的則先觀望,然后縮頭縮腦地?fù)烊∪雎湓诘厣系牧阈鞘澄?。游客如遇上群猴千萬不可驚慌失措,要若無其事,大大方方地走你的路。你給猴子花生、香蕉等食物吃,要事先預(yù)備好,全都拿在手上,并一次性給完,切不可畏畏縮縮地從衣袋里或背包中零星取喂,猴子就會以為你在故意戲弄它,膽大貪食的猴子便不斷向你索取,甚至窮追不舍,翻你的口袋,搶走你的提包,對你進行攻擊。記得在峨眉山,見得一位小伙子將一只老猴子引到面前卻沒有給食,那只猴子猛叫一聲,抱住小伙子的小腿便啃,然后搶下他肩上的照相機,爬上一棵大樹,將相機掛在了樹枝上,搞得小伙子驚慌失措,狼狽不堪。
近年來,峨眉山管理局投資500多萬元,沿“一線天”兩公里峽谷,依山興廊,凌河架橋,在海拔2500米處,建起了一片面積約10平方公里、全國最大的自然生態(tài)猴區(qū),給峨眉山憑添了幾分野趣。平時還專門給猴兒們配備糧草,以照顧好這些“峨眉居士”。 無論酷暑寒冬,每天早晚總見和尚或景區(qū)管理人員在聲聲呼喚:“猴居士,猴居士!進齋啰!”群猴聞聲,便在叢林中咕咕叫喚,并奔跑竄跳而來,待聚齊后才由猴王帶領(lǐng)從樹上下來就餐。和尚、管理人員便將盆內(nèi)的玉米粒一把把向群猴撒去。通常猴兒們并不爭食,但偶爾也有好強的公猴搶吃,猴王見了便會吼叫警告,不聽警告的,猴王就立即奔撲過去,當(dāng)場給以“懲治”。 所以在撒玉米粒時,總在猴王面前多撒一些,以維護猴王的尊嚴(yá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