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在礁巖上愜意的藤壺

      2015-09-24 03:17:04復(fù)
      延河(下半月) 2015年4期
      關(guān)鍵詞:藤壺脫皮礁石

      復(fù) 達

      在礁巖上愜意的藤壺

      復(fù)達

      漲潮時,海水漸漸漫上礁巖。藤壺不由眨眨眼,微微一笑。海水底下,它伸伸腰,又拽出蔓腳,喜孜孜地捕食浮游的幼生小動物,美美地飽食一頓。退潮后,礁巖裸露在陽光底下。藤壺又眨眨眼,油然一笑,在濕漉漉的礁巖上快活地沐浴陽光,靜看潮水的起伏,聆聽礁巖邊上海浪的吟唱。這樣的情景里,藤壺莫不是過著愜意的生活?

      藤壺,是一個很優(yōu)雅的名字,會讓人聯(lián)想到許多形象化的詩意。在我們島上,卻把它叫做“觸”,或者“銼”、“銼殼”。問許許多多的人,觸的學(xué)名叫什么,大多愣愣神,答不出來。何以叫觸或銼、銼殼?想來是漁民人家赤腳在礁石上邁動,腳底被形似馬牙的藤壺觸了一下,又一下,觸動的感覺立時涌上來。一看,這礁石上一枚枚頭頂尖尖、底部圓圓的東西是什么呀?叫不上來。那就叫做觸吧。這藤壺吸附在礁石上,很堅固,用石頭砸一下,也依舊牢牢地趴著,如銼刀一般堅硬,便有人稱之為銼,或者銼殼。觸或銼、銼殼,感性,又通俗。

      島周邊的礁巖上,每每總能見到密密匝匝的藤壺。它們緊緊地與礁巖相依相連,安靜得無聲無息,像是礁巖的一部分。

      藤壺為何生長在礁巖上?一個傳說在我腦海呈現(xiàn)。海龍王的女兒即龍王公主一心想上岸,觀賞人間美景。海龍王擔心岸邊礁巖太滑溜,女兒若一不小心就會跌壞,便下令在水族中招“門坎石”,鋪在礁巖上為公主墊腳。誰愿意承擔這一重任,就可在海里礁上任憑來去,不必再受管束。此令一出,老埋怨海底太沉悶的水族們都爭先恐后地報名,競爭十分激烈。龍頭魚憑著自己沾了個“龍”字,第一個應(yīng)試。它們一條換著一條橫臥在礁巖上,讓公主踩著走??升堫^魚們平日嬌生慣養(yǎng),身子虛弱,公主踩上去才走兩步,它們便吃不消,東倒西歪。公主不由身下一軟,摔倒到它們身上。龍王大怒,狠狠地將它們打了一頓,打得它們既脫鱗,又酥了骨頭。水族們嚇壞了,不敢再試。此時,藤壺挺身而出。這藤壺原在龍宮御膳房打雜,平日將用壞的酒盅碗盞都一一保存著,這一回派上了用場。它們把破損的酒盅碗盞往身上一罩,一層層附在巖礁上。公主踩上去穩(wěn)穩(wěn)當當?shù)?,一直走到了巖頂。從此,藤壺們便既可在海底又能在礁巖上生活。時間一長,那些酒盅碗盞就成了保護身子的硬殼。

      這樣的傳說倒是反映了藤壺的一種生活習性,看來確是過著一種愜意的生活。然而,透過這個傳說,我感覺要成就自己的事業(yè),過上美好生活,就必須默默地充分準備,耐心地等待,機遇總是會出現(xiàn)在面前的。

      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F(xiàn)實中的藤壺卻活生生地映現(xiàn)在我的眼前,遍布礁巖,令我油然去探個究竟。結(jié)果,一枚枚硬梆梆的與礁巖連在一起的藤壺不由讓我刮目相看,由衷地感慨連連。

      藤壺堅硬地吸附在礁巖上,身上又背負堅硬的外殼,何以繁殖得那么多?原來,藤壺是雌雄同體,行異體受精,從海水中直接獲取精子受孕。待受精后經(jīng)三四個月的孵化,幼小的藤壺便脫離母體。礁巖上每一枚藤壺就是一位母親。數(shù)不勝數(shù)的藤壺孵化出同樣數(shù)不勝數(shù)的幼苗。年復(fù)一年,藤壺怎能不遍布礁巖?怪不得菜場上每天總有五六只攤位擺放著藤壺,像是藤壺鏟不完似的。礁巖孤寂,藤壺總是悄然趴在它們身上,與之作伴。

      幼小的藤壺脫離母體后,并非與母體生活一起,而是必須經(jīng)過幾個星期的漂浮,才能附物而居。想想,成熟的藤壺也只拇指的指甲般大,那幼小的藤壺從母體的縫隙里鉆出來,該是何其之小。就是這樣小之又小的幼仔,一生下來就要在海里漂泊。潮漲潮落,沒有搞得它們昏頭轉(zhuǎn)向。遭遇風大浪急時,它們又迎風而上,隨波顛蕩。這是一種磨難,也是一種意志的考驗吧。即使經(jīng)過長時間的漂泊找不到礁巖,它們也會在橋墩、堤壩和停泊在碼頭邊的船只上安家。只要有硬物,它們就可當作生存的空間。而且,一旦安下家,它們從此就安穩(wěn)下來,過上篤定安閑的日子。我想,藤壺也許自小經(jīng)歷了苦難的磨練吧,它們才有頑強的生存能力,也才更加珍惜安定和美的生活,不再挪動一步。

      當藤壺安頓下來后,它的外殼是輕薄的。輕薄的外殼難以抵擋海星、海螺及飛翔的海鷗的攝食,也容易在惡浪滔天時搖搖欲墜。藤壺就一次次地脫皮。每一次脫皮都是一次痛苦的經(jīng)歷,藤壺咬住牙,堅強地忍受。而每一次脫皮時總會分泌出一種粘性極強的初生膠,從而保證了它更堅固地吸附在硬物上。經(jīng)過幾次的脫皮,藤壺的外殼越益堅硬,頭部的殼板不斷增厚,形若火山狀。當海潮漫過礁石,火山口似的四片活動殼蓋會自動打開,濾食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等到退潮后,殼蓋則緊緊閉合,以防止體內(nèi)的水份流失,防御其它生物的侵擾。這樣的情狀,令我不由不對藤壺產(chǎn)生一種敬佩,它們是那么頑強地生活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卻又那么善于保護自己。大自然也好,社會也罷,總是趨于優(yōu)勝劣汰的游戲規(guī)則之中,只有保護好了自己,才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生活。

      閔東昌 書法

      忽然想到年少時在海灘上拾螺的情景。一天,見潮水還在退去,灘涂尚未裸露,我們一幫小伙伴便踅到礁石上。礁石上有牡蠣、芝麻螺,更多的自是藤壺。撿了幾把芝麻螺,不料一不小心,赤著的腳底被藤壺觸破了皮,細細的血流慢慢地滲溢出來。心里氣惱,便找尋來一塊石頭,狠狠地敲砸藤壺。藤壺如石頭一般,一動不動,被砸之處只露出白色的痕跡,跌落幾許粉末。其實,我知道藤壺生在礁石上很牢固,狠狠地敲砸它,無非是為了出口氣,卻想不到竟然如此硬實,如礁石一般。難怪鏟藤壺的人要用鐵鏟,用力地鏟,有時還得拿鐵榔頭敲打鏟子,藤壺才脫離礁巖。

      礁巖上遍布的藤壺密密麻麻,看上去像是列陣似的,一枚挨著一枚,雖無規(guī)則,卻使人感到連成一片,洋洋灑灑。這是一個密集的群落。它們依石而居(當然也有吸附在船只兩舷底下、橋墩下方乃至海龜、鯨魚背上的),群聚一起,互為連貫,相互照應(yīng)。我似乎從未見到過孤零的藤壺。不由地,讓我想到了藤壺所具有的集體意志。當這種意志深入在每一枚藤壺之中時,便形成強大的群落,團隊的意識就無時不刻地體現(xiàn)在每一枚藤壺身上。即使幼小時漂泊幾個星期,它們同樣憑著這種意識,總會集聚一起,密布礁巖,形成一個個多姿多彩的群落。

      密布礁巖的藤壺,它們在漲潮后攝食,退潮后呼吸新鮮空氣,領(lǐng)受陽光沐浴,看上去真?zhèn)€是那樣篤定、那樣愜意。然而,我又想到,藤壺在這樣的狀態(tài)里,卻是任憑潮起潮落,風吹浪打,日曬雨淋,總穩(wěn)坐礁巖,淡然面對,一副坐看風云的模樣。

      不是嗎?

      在島上的菜場里,我常常見到兩種藤壺,一種是普通的,外殼稍微粗厚,淺綠,底部環(huán)繞一圈細細的土黃色,另一種稱之為“背觸”,個頭略小,外殼較薄,墨綠的色彩中含有淡淡的紫色線條。何以稱為“背觸”?原是藤壺的板殼上又生長了藤壺,如大藤壺背著小藤壺,或是藤壺的背脊上還生了藤壺。這更是一種相依相伴的情景。這樣的“背觸”不僅干凈,毫無雜質(zhì),而且味道也更鮮。

      島上的人通常把藤壺腌在鹽水里,浸上半天即可作為菜肴,柔軟,鮮爽,下酒下飯,都是上品。有時,將新鮮的藤壺燉蛋,或者煮湯,透鮮的味道便令人胃口大開。只是這藤壺鏟上來后保鮮期不長,要吃上藤壺燉蛋或煮湯的話,就得上小島。那里的藤壺又多又大。自然,菜場里腌著的藤壺也新鮮,可天天買了吃。天天吃著時,會不會想到藤壺為何鏟不完?藤壺又是如何生長生活的?

      責任編輯:邢小俊

      猜你喜歡
      藤壺脫皮礁石
      藤壺——密集恐懼者慎入!
      甩不掉的麻煩:藤壺
      海洋中“最難纏”的寄生蟲:藤壺
      軍事文摘(2021年22期)2022-01-18 06:22:04
      選住處,藤壺比人更挑剔
      礁石上的美人魚
      擁抱
      礁石爺爺
      手腳脫皮小偏方
      伴侶(2015年3期)2015-09-10 07:22:44
      孩子手脫皮別急著補維生素
      食品科學(xué)(2013年8期)2013-03-11 18:21:21
      丰镇市| 柘城县| 蓬安县| 湖北省| 宁城县| 普格县| 盘山县| 镇康县| 舒城县| 沙田区| 通辽市| 舞钢市| 昌宁县| 新巴尔虎右旗| 靖边县| 普兰店市| 广宁县| 澄江县| 灵寿县| 景谷| 建平县| 尉氏县| 岚皋县| 霍城县| 鄂温| 白沙| 彩票| 红桥区| 旅游| 芷江| 崇信县| 拜城县| 古浪县| 广安市| 壤塘县| 永州市| 民丰县| 前郭尔| 科技| 海城市| 栖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