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產(chǎn)經(jīng)》記者 鄭言成
政府為了政績“亂作為”,是非法集資猖獗的一大誘因。
面對非法集資活動的猖獗,個別地方政府是否應該反思更多?
《新產(chǎn)經(jīng)》記者 馬良 攝
臨近年關,一股投資公司“跑路”潮席卷全國。媒體報道,安徽合肥一個月內就有6家投資公司跑路,西安兩周內也有5家投資公司跑路,而位于西部的甘肅省蘭州市更是爆出近3個月內發(fā)生30余起投資公司跑路案,涉及投資金額5億多元。
一起起投資公司跑路案高發(fā)的背后,是我國當前非法集資活動的猖獗。每每有公司跑路,受害的公眾要么集會,要么攔路,要么堵門;更有甚者采取極端措施,向地方政府施壓;而政府對此也是聞風色變,惶惶中疲于應對。
沖著高利息高回報的誘惑,公眾參與非法集資,本應遵循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的邏輯與心態(tài),自負盈虧;但非法集資活動屢禁不止,作為市場經(jīng)濟秩序的維護者和“守夜人”,政府是否應該反思更多?
不久前,中宏昌盛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廉金枝因“涉嫌非法集資罪”被批捕,自此,由這個80后女人“精心”經(jīng)營長達7年之久的灰色“金融帝國”頃刻土崩瓦解,涉案區(qū)域包含河南、山西、山東、安徽、陜西、北京等多個省市,初步估計涉案金額高達12.3億元。
據(jù)媒體報道,出身河南孟州農(nóng)村的廉金枝最初僅是中原內燃機總廠的一個技術員,在她的一步步精心設計下,逐漸成為地方政府的座上賓,并躍身成為孟州市人大代表、“投資焦作十大風云人物”、焦作市“十佳農(nóng)業(yè)合作社女理事長”。
不可否認,廉金枝的確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但諸如人大代表、風云人物等個個耀眼光環(huán)的背后,則是政府強大的推手。甚至,中宏昌盛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辦公樓與焦作市人民政府也僅僅相隔300米遠。
“政府給廉金枝的榮譽那么多,我們相信政府才相信的她?!痹鴧⑴c非法集資的公眾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是說。在資本逐利的本能下,因為多了政府的認可,民眾參與才放心起來。畢竟,在大多數(shù)人的心目中,政府公信,本身就是一重保證。
盡管廉金枝被抓捕前并未拖欠民眾一分錢,她也更沒有跑路,但她干的的確是非法集資的勾當,是我國法律法規(guī)所明令禁止的。但在長達7年的時間里地方政府又做了什么?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又是如何監(jiān)管的呢?
更為令人震驚的是,最近,河南省委巡視工作領導小組向平頂山、焦作、鶴壁、南陽反饋巡視的情況表明,有些地方領導干部甚至直接參與非法集資活動。記者梳理相關資料發(fā)現(xiàn),官員參與非法集資,河南并非鮮例。
2014年5月下旬,溫州立人集團非法集資案一審開庭,涉案資金52億。除暴露出政府監(jiān)管不力外,該案的另一看點就是一些政府官員直接參與了非法集資。正是基于這樣的理由,2012年2月,溫州立人案147位債權人向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遞交訴狀,狀告溫州市泰順縣政府和公安局不作為,申請國家賠償7000萬。
147位債權人狀告政府原因有三,一是在長達13年的時間里,政府和公安機關對立人非法集資不但沒有制止,反而宣傳發(fā)動各級單位給立人放款,一些領導干部也直接參與非法集資;二是在崩盤前三四個月,默許立人以3、4、5分高息“釣魚式”集資,部分集資款用于支付給領導干部本金及利息,讓領導干部先走;三是立人崩盤后,泰順縣政府干預法院受理債權人訴訟立人案件,政府對立人非法集資事件明顯處置不力。
2013年的陜西神木“集資大王”劉旭明非法集資案中,神木縣人大主任之子高炎被查出入股6000萬元,縣公安局國內安全保衛(wèi)大隊政治教導員生前也入股1000萬元。
在更早的2008年,湖南“湘西非法集資事件”中,涉嫌參與非法集資的黨政機關事業(yè)單位干部多達113人,包括原自治州州長、政協(xié)主席、統(tǒng)戰(zhàn)部長及一名副州長在內的4名廳級干部也卷入其中。
非法集資活動的猖獗,有政府為了所謂的政績“亂作為”的沖動原因,也有官員直接參與非法集資的示范效應,在既有監(jiān)管體制下,相關職能監(jiān)管權力的尋租更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非法集資活動的為所欲為。
西安一位擔保公司總經(jīng)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大倒苦水,稱擔保公司處在灰色地帶,是弱勢群體,成了人人都想吃一口的“唐僧肉”,他們公司每年疲于應付轄區(qū)各個監(jiān)管部門的輪番檢查和抽查,一年下來,光用于應對這些檢查的公關費用都在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而一些拿到好處的單位則充當起了這些企業(yè)的保護傘。
2012年,《新產(chǎn)經(jīng)》記者曾去河北滄州調查采訪一起非法集資案件,當記者拿到暗訪資料并將該公司涉嫌非法集資情況向當?shù)毓矙C關舉報后,在記者并未與被采訪對象正面接觸的情況下,該公司相關工作人員竟然直接找到記者試圖進行公關。顯然,公安機關不僅沒有對非法集資企業(yè)進行查處,反而幫企業(yè)通風報信。
當然,造成我國非法集資活動頻發(f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上述原因外,目前現(xiàn)有非法集資監(jiān)管體制在應對紛繁復雜、高頻率發(fā)案的非法集資局面時似乎總是捉襟見肘。
2007年國務院下發(fā)《關于依法懲處非法集資有關問題的通知》,落實了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lián)席會議工作機制,將處置非法集資的責任落實到銀監(jiān)、公安、工商等部門,并規(guī)定由銀監(jiān)牽頭。盡管各省也成立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機構,但在現(xiàn)實中,這樣的機構多是由各部門臨時拼湊,且往往只是個別部門在唱獨角戲。這樣的查處機制,工作效率顯然差強人意,缺陷和不足更加亟待改進。
針對我國當前頻現(xiàn)的非法集資活動背后的民間借貸,全國政協(xié)經(jīng)濟委員會原副主任劉明康在2012年“兩會”期間在與企業(yè)家座談時指出,我國民間借貸“不規(guī)范、不透明,所以一定要立法監(jiān)督”,在國外很多國家,民間借貸需要登記,資金的流向也要被跟蹤,而我國對于民間借貸的規(guī)范也僅限于借貸利率是否高于央行規(guī)定的基準利率的4倍。
由此,政府在處置非法集資上做的還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