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梅 陳 雄 陳長城
護理干預在小兒靜脈輸液中的應用研究
許春梅 陳 雄 陳長城
目的 探究護理干預在小兒靜脈輸液中的應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隨機選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間我院收治的需要靜脈輸液的小兒患者100例,將其分成兩組進行不同的護理模式,實驗組50例患者采用優(yōu)質(zhì)護理,對照組50例患者選擇常規(guī)的干預,對比兩組患者在輸液中的配合情況和患者家屬的滿意度。結(jié)果 實驗組采取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的患者在輸液的過程中配合度較高,疼痛較小,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差異較為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對小兒患者在輸液的過程中采取優(yōu)質(zhì)護理可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減輕患兒的不適感,受到患兒家屬的認可,效果良好。
小兒靜脈輸液;優(yōu)質(zhì)護理;一般護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method and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 intravenous infusions.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in January 2015 ~ June 2015 among 100 cases of pediatric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requiring intravenous infusion, which is divided into two different models of car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50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high-quality care, control group 50 patients choose routine interventions,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the infusion in patients with complex conditions and family satisfaction. Results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ake quality care in the infusion process with high degree of pain was small, the effect of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care more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Pediatric patients in the infusion process to take high-quality care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puncture, alleviate discomfort of children by families of children with recognized good effect.
【Key words】Pediatric intravenous infusion,Quality care,General nursing
小兒靜脈輸液由于見效較快所以成為臨床上一種較為常見的治療方式,但是在穿刺過程中患兒的不配合也是在治療時候的一大難題。一方面由于小兒的血管較細,表淺,另一方面患兒在治療的時候由于害怕啼哭、劇烈的擺動身體,這些因素都使穿刺的過程受到嚴重的影響[1]。穿刺的不成功不僅影響了患兒的治療,給患兒帶來更多生理上的疼痛,同時也使醫(yī)患之間的關(guān)系變得緊張。采用優(yōu)質(zhì)的護理干預來使穿刺的成功率提升在目前的醫(yī)學上具有重要的意義。本實驗便是對2015年1月~2015年6月間我院收治的需要靜脈輸液的100例小兒患者采取不同的護理服務,并對穿刺的效果和家屬的滿意度進行探討,現(xiàn)分析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需要靜脈輸液的100例小兒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實驗組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3~7歲,平均年齡(3.21±1.98)歲;對照組50例中男23例,女27例,年齡3~7歲,平均年齡(3.81±2.18)歲。對比試驗均在患兒家屬的同意下進行,兩組患兒的身體狀況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患者采用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具體措施如下。
1.2.1心理護理 在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的時候,護理人員要注重對患兒進行心理上面的引導,小兒患者一般比較天真對于醫(yī)院因陌生而感覺無比的恐懼,特別是現(xiàn)在的家長為了讓孩子聽話總是嚇唬孩子說:“再不聽話就讓醫(yī)生來給你打針了?!边@樣的話語在無形之中增加了孩子對醫(yī)院和醫(yī)生的恐懼,從而使孩子不愿意去醫(yī)院。害怕去醫(yī)院。所以針對這樣的心理在孩子的心中已經(jīng)形成就需要護理人員對孩子進行心理障礙上面的清除。護理人員在患兒進行治療之前要和患兒建立良好的關(guān)系,多用一些親密的語言和動作來拉近自己與患兒之間的關(guān)系[2],贏取患兒的信任,消除患兒心里面的畏懼心理。另外護理人員在患兒進行輸液之前要對患兒進行心理上的安慰,盡量將疼痛的形容降低到最小,使患兒感覺打針也沒什么關(guān)系,不會太疼,增加患兒對治療的信心。另外護理人員可以通過孩子的好勝心理來進行引導,將一些其他小朋友輸液堅強面對的例子來做榜樣,以此來增強患兒心中的信念。在輸液之前對患兒進行言語上的鼓勵,引導父母根據(jù)自己孩子的特點進行一些簡單的許諾,例如:如果堅強不哭的話就買玩具、零食等等。這樣在物質(zhì)的獎勵下,也會極大的增加患兒的勇氣。
1.2.2基礎(chǔ)護理 在輸液之前護理人員要對患兒的各項情況做一個仔細的檢查,針對一些做了皮試,對一些藥物過敏的患兒情況及時的向醫(yī)生匯報,使醫(yī)生從新制定合理的治療方式。進行穿刺之前對一些需要用的藥物和器材進行嚴格的檢查,全面保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正常、合理。另外在輸液的過程中護理人員可以在一旁根據(jù)患兒的興趣拿著玩具等東西來吸引患兒的注意力[3],盡可能的減少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疼痛。在輸液之后用言語去鼓勵患兒,和患兒進行一些有趣的談話,給患兒講故事等等的方式來緩和患兒的情緒,使一些在穿刺中哭鼻子的患兒逐漸開心起來,這樣的護理方式可以盡可能的減少患兒的恐懼和疼痛,保證治療的順利進行。
1.3統(tǒng)計學分析
對本文所得實驗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檢驗,所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所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疼痛評分比較
兩組患兒均采用Wang-Baker笑臉量表和FLACC量表評估其在穿刺時的疼痛[4],由評分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實驗組患兒的Wang-Baker得分和FLACC得分顯著的小于對照組患兒的Wang-Baker得分和FLACC得分,可見實驗組患兒的疼痛指數(shù)較小,兩組存在明顯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疼痛評分對比
2.2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對比
實驗組50例患者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者為48例,其余兩例為二次穿刺成功,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為96%;對照組50例患者中38例為一次穿刺成功,9例二次成功,3例三次穿刺成功,一次性的成功率為76%。由此可見實驗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遠大于對照組。兩組存在明顯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患兒家屬的滿意度
經(jīng)調(diào)查問卷顯示實驗組50例患兒家屬中十分滿意40例,滿意9例,不滿意1例,總體的滿意率為98%;對照組50例患兒家屬中十分滿意15例,滿意26例,不滿意9例,總體的滿意率為82%。由此可見實驗組患兒家屬的滿意度明顯的高于對照組患兒家屬的滿意度,兩組患兒家屬在穿刺的滿意度上面也存在明顯的差距,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靜脈輸液是一種治療和給藥的重要途徑,特別是對于一些過小的患兒來講引用藥物的困難指數(shù)較大,所以靜脈輸液成為了首選的給藥方式。但是在對小兒患者進行穿刺的過程中的配合度較小,耐疼性比較差,再加上治療時的恐懼,所以在穿刺治療的時候極易造成一次性穿刺的不成功,另外相對于大人來講對小兒的靜脈輸液較困難,所以在輸液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該密切的關(guān)注患兒的情緒以及做好基礎(chǔ)的護理工作,從而保證針刺的順利進行。
小兒從出生~3歲這一時期,頭部皮下脂肪少,靜脈清晰表淺,呈網(wǎng)狀分布,血液可通過側(cè)支循環(huán)回流,因此,這個時期的小兒宜選用頭皮靜脈穿刺。但是對于一些肥胖的患兒來講頭皮下的脂肪厚,針刺的深淺不易掌握,所以要掌握穿刺的技巧和方法,引導患兒的配合,另外在穿刺前,仔細刮去血管周圍頭發(fā)及汗毛,充分暴露血管,以利進針和固定,保障穿刺的成功。光線的強度也直接影響著穿刺的成功率,所以護理人員要對患兒進行治療的環(huán)境進行合理的調(diào)整,保證針刺過程中光照的適應,在明亮的環(huán)境中進行,提升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從實驗研究中可以看出患兒的情緒和配合度直接影響著穿刺的結(jié)果,但是患兒由于自身思想的限制,對于醫(yī)院的恐懼心理比較強,一旦進入醫(yī)院便會出現(xiàn)一種焦躁不安的情緒,不利于治療的進行,所以護理人員針對患兒特點就要對其適當?shù)囊龑АT谂c患兒進行接觸的時候要面帶微笑,讓患兒感覺到自己的平易近人,另外與患兒多聊一些有趣的話題,用言語和一些小的動作夸獎激勵患兒,拉近彼此之間的關(guān)系,消除患兒心中對醫(yī)護人員的恐懼,增加患兒在接下來的依從性。有的患兒可能由于自身性格的固執(zhí),在進行治療的時候啼哭不止,不愿意配合,這時候護理人員要有耐心的去進行言語上的勸導,拿一些棒棒糖等東西去安慰患兒,使患兒情緒逐漸平靜,主動的接受治療。
護理人員也要對患兒的家屬進行合理的指導。例如在進行靜脈輸液的時候不要去給患兒喂食母乳,這樣容易引起患兒的嘔吐和不適,對患兒的雙手進行適當?shù)氖`,避免在輸液的過程中患兒不懂事或者由于針刺部位的不適感而去抓撓,造成滾針等不良的情況,給患兒增加更多的疼痛?;純杭覍倏梢栽诨純哼M行輸液的過程中為孩子唱歌、講故事等等,不斷的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或者讓孩子進入睡眠的狀態(tài),安靜的接受治療。護理人員也應該不斷的提升自身的素質(zhì),增強自己的包容心和耐心。很多的患兒在就診的時候哭鬧不止,看到孩子的痛苦很多的家長情緒也是比較的焦急,所以在言語之間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不當,護理人員要理解患兒及其家屬的情緒,盡量的以和平的心態(tài)去不斷的安慰,化解彼此之間不良的氣氛,提升應對問題隨機應變的能力。
從本文的試驗中可以得出實驗組采取優(yōu)質(zhì)護理的患兒在進行靜脈穿刺的過程中依從性較好,護理效果較為明顯。實驗組患兒的Wang-Baker得分和FLACC得分分別是(2.32±0.12)和(1.41±0.10),對照組患兒的Wang-Baker得分和FLACC得分分別是(4.02±1.23)和(4.91±1.53),可見實驗組的得分明顯的低于對照組,實驗組的疼痛指數(shù)較低;實驗組50例患者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者為48例,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為96%,對照組50例患者中38例為一次穿刺成功,一次性的成功率為76%,實驗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顯的高于對照組;另外在滿意度方面實驗組的滿意度為98%,明顯的高于對照組的82%。由此可見對患兒采取優(yōu)質(zhì)的護理服務,增強與患兒之間的交流,消除患兒心中的恐懼心理,不斷的鼓勵患者增加其對治療的信心,提高患兒的依從性,這樣可以盡可能的減少患兒的生理和心理的疼痛,極大的提升穿刺的成功率。
[1] 溫惠娟.護理干預在小兒靜脈輸液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1,17(15):118-119.
[2] 王曉芬,巫雨芽,鄧小麗.小兒靜脈輸液中護理干預應用效果觀察[J].中外醫(yī)療,2013,32(28):169-170.
[3] 陳秀撈,蔡榮英,翁瓊英,等.綜合護理干預在小兒靜脈輸液中應用效果觀察[J].白求恩軍醫(yī)學院學報,2013,11(3):284-285.
[4] 徐雁.護理干預在小兒靜脈輸液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5,2(13):2615-2616.
Applic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 With Intravenous Infusions
XU Chunmei CHEN Xiong CHEN Changcheng Xiamen Fujian Third Hospital,Xiamen 361100,China
R587.1
A
1674-9316(2015)33-0256-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5.33.161
361100福建省廈門市第三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