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剛
摘要:本文針對黑龍江水稻高產(chǎn)栽培技術的主要技術環(huán)節(jié)進行了分析,力求為黑龍江水稻高產(chǎn)栽培提供新的理論基礎和參考思路。
關鍵詞:黑龍江水稻;高產(chǎn)技術
1旱育壯秧
1.1建育秧大棚。建造南北走向,高2.2~2.6米、寬6~8米、育秧大棚長度按照所需秧田面積來確定。
1.2選種。應采用審定推廣的分蘗力中上等、抗逆強、抗病、耐肥、高產(chǎn)及優(yōu)質的穗重型中早熟品種,超早育苗的地區(qū)選用當?shù)刂型硎炱贩N。
1.3種子處理。一是鹽水選種。鹽水比重1.13,具體做法:50公斤水,加入12.5公斤大粒鹽,可用比重計或鮮雞蛋進行測試,以鮮雞蛋露出5分硬幣大小為宜。鹽水配置好后,邊攪拌邊加種子,用清水洗凈鹽水并撈出下沉種子。每次選種后都應重新進行測定鹽水比重,保證選種質量。二是曬種。播種前15天左右,選晴好天氣曬種2~3天,將種子平鋪到塑料布或苫布上,厚度5cm左右,小心避免戳破種皮,并勤翻動,為防止霜凍,晚上收堆應苫好。三是浸種催芽。在播種前10天左右進行。水溫保持12℃左右,浸種消毒7~8天。方法是:將選好的種子裝入帶孔網(wǎng)袋的2/3左右,不能裝滿,將稻種分品種進行碼垛裝箱,同一品種裝入同一箱內(nèi),碼垛形式為井字垛,垛和箱四周要留有10cm的距離,將準備好的11~13℃清水注入浸種箱內(nèi),水層高出浸種袋20cm為宜,并用苫布或塑料布封好,以便保溫。浸種過程中,浸種箱定時開啟水循環(huán)以增氧,采用循環(huán)噴淋系統(tǒng),實現(xiàn)全覆蓋均勻霧化噴淋。浸好的種子用高溫32℃左右破胸,在有80%左右的種子破胸時把溫度降到25℃~28℃催芽。當芽長到1~2mm時溫度降到15~20℃晾芽,播種前在常溫下晾種煉芽,應將催好芽的稻種攤開,達到外干內(nèi)濕就可播種了。
1.4播種。為增強保溫效果,可采用三層膜覆蓋,也可加蓋棉被、草簾。第一積溫帶4月5日左右播種,第二積溫帶4月10日左右播種,第三、四積溫帶4月15日左右播種,超早育苗較常規(guī)早播種7~10天。普通育苗平方米播芽種200~300克,機插秧每盤播芽種100~125克,缽體盤育苗每穴播芽種3~5粒。(種子芽率要在90%以上)
1.5秧田管理。以密封保溫為主從播種到出苗,苗出齊后撤下地膜。秧苗一葉一心期溫度控制在25℃左右;兩葉一心期溫度控制在20~25℃,同時噴施隆墾液體硅肥,每平方米8毫升;三葉一心期溫度控制在20℃,同時噴施隆墾液體硅肥,每平方米8ml。水分管理以“三看”為指標,在澆透底水的基礎上,播種時苗期缺水補水,一次澆透,苗床不能過濕或過干,保證旱育。缽體盤育苗應防止缺水,注意補水。秧苗一葉一心期開始通風煉苗。稗草1.5葉期噴藥滅草,2葉前后苗床撒施適量壯秧劑、噴澆ph4的硫酸水等預防立、青枯病及噴施葉面肥等,需要時可噴瑞苗清防治立枯病。插秧前3~5天可以撤下棚膜或晝夜通風。
2本田整地、施肥
2.1整地與施基肥。提倡春耕、秋翻,用旋耕或旱耙,之后灌水進行水耙,達到寸水不露泥的插秧狀態(tài)。翻地前隔年施農(nóng)家肥每畝2噸以上?;释ǔ槊抗?0~50公斤硅肥,尿素200~250公斤,硫酸鉀100~150公斤,磷酸二銨100~150公斤。50%鉀肥、硅肥、全部磷、氮肥25%作底肥,在耙地前施入,其余氮肥的35%作穗肥、65%作蘗肥施入,其余的鉀肥作穗肥施入。
2.2追肥
2.2.1蘗肥。分蘗肥分兩次施入。第一次分蘗肥在返青后立即施用蘗肥總量的50%,最晚不超過6葉期,促進分蘗早生快發(fā),利用低位分蘗;當水稻第七葉末到第八葉露尖時,用其余蘗肥作調(diào)節(jié)肥施用,也就是第二次蘗肥。為防止水稻后期倒伏、促熟增產(chǎn),分別在水稻拔節(jié)期、灌漿期噴施噸田寶。
2.2.2穗肥。進入10葉期,幼穗開始分化,開始施用穗肥。穗肥分兩次施用。第一次在倒三葉剛剛露尖時施穗肥總量的60%,促進穗、枝梗、一次穎花數(shù)分化,增加一次枝梗數(shù),爭取大穗;第二次在劍葉(倒1葉)露尖時施用其余穗肥。
3合理稀植
插秧密度:第一積溫區(qū)20穴/平方米,每穴插一個缽體,3~5株基本苗;第二、三積溫區(qū)25穴/平方米,每穴插一個缽體,3-5株基本苗。平方米收獲穗數(shù)450~550穗,85~105粒/穗。
機插秧較稀植栽培密度增加20%,平方米收獲穗數(shù)不低于550穗,85~100粒/穗。
4節(jié)水灌溉
灌溉采取淺、濕、干節(jié)水控制灌溉技術,井灌區(qū)要設曬水池。插秧時田內(nèi)保持花達水,插后水層要保持苗高的2/3(以不淹沒秧心為準),扶苗返青。返青后,水層保持3~5厘米,增溫促蘗。莖數(shù)達到計劃80%時要視情況曬田,10葉期后,采用干干濕濕的濕潤灌溉法,增加土壤的供氧量,促進根系下扎。收獲前7~10天排水,洼地早排,鹽堿地適當晚排。